“日军若是想要独自进攻一点,一来鬼子对平镇根据地和虎头山的仇恨更大,不可能先进攻学长的清源县,二来清源县离得更远,鬼子犯不着舍近求远,所以,如果鬼子只想攻其一点的话,必然不会选择清源。”
“退一万步来讲,日军若是同时进攻咱们三点。”
“则是同时从莱阳三线出兵,分别对付平镇、清源与虎头山。”
“而这样一来,平镇与虎头山在前,肯定是鬼子的主攻点,小鬼子绝不可能费力不讨好,利用中央突破法,将重点兵力全部压在学长的清源县。”
汤炳权了然道:“你说的这些,我也与参谋部分析过,可莱阳的日军这次兵力强盛,足以同时进攻咱们三处根居地,但凡有一处被日军攻破,则三角形防御体系告破,鬼子再逐一突破,我们又该如何抵挡?”
“学长是认为鬼子的兵力占据了更大的优势?”周卫国问。
“这难道不是事实?”汤炳权反问。
周卫国道:“是事实,但只是整体的兵力对比,学长大概忘了这三角形防御体系的最大优势。”
“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咱们可以完全可以采取攻势防御,利用三角形防御体系的优势,在局部以多打少,从而改变与日军兵力对比的劣势。”
“具体该如何操作?”汤炳权拧起了眉头。
周卫国道:“这次的战术方案,在卫国的脑海还是个雏形,但是不妨提前告诉学长,还请学长代为保密。”
“放心。”汤炳权道。
周卫国道:“学长,先前邱团长离开时的态度你也听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了?必要时候,他们虎头山整体会配合我平镇根据地的作战的。”
“其实针对莱阳目前的状况,我推测过,近卫文这个老鬼子多半会选择三线分兵,同时进攻咱们三处据点,至于他具体如何划分兵力,咱们暂且不谈。”
“但完全可以猜到的一点是,鬼子的主力进攻点不是放在平镇,就一定放在虎头山。”
“当然,鬼子的主力进攻点放在我平镇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毕竟我从敌工部那里得到过消息,当年在清风寨的时候,我曾杀了近卫文的亲外甥,再加这段时间的作战以来,我可没少破坏近卫文那个老鬼子的好事,这老鬼子心眼儿太小,八成是把我记恨了。另外我平镇根据地的兵力与战斗力都要更胜过虎头山,多半会成为近卫文重点针对的点。”
“鬼子三线分兵之后,按照近卫文的性格,多半是以多打少最是稳妥,但日军向来傲慢,兵力也不会比咱们一个点超出太多。”
“如果我可以瞒天过海,率领部队从平镇暗中转移到虎头山附近,联合虎头山的八路军,以逸待劳,凭借局部巨大的兵力优势,迅速将莱阳日军进攻虎头山的一路兵力击溃。”
“那么局势就会被立马逆转。”
“接下来,击溃莱阳日军进攻虎头山的部队之后,我和邱团长的人马会迅速支援学长的清源县,再联合学长的清源县,一举击溃从莱阳进攻清源的另外一路日军。”
“所以学长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守住清源,坚持到我部与八路军的支援即可。”
说到这里,周卫国的话语之中流露出莫大的自信:“一旦战斗按照我的计划顺利进行,这次粉碎日军的大扫荡,胜率极大。”
一番分析下来,周卫国提出的针对日军这次大规模扫荡的战术反击十分精彩。
就连原本还有些迟疑的汤炳权都心动了。
要说汤炳权这个人,的确少了几分血性。
可这家伙也不想丢了清源县,更不想落得个逃跑将领的骂名。
周卫国的这番战术分析,听起来对清源县是格外的照顾,他清源县会遭受最小的压力,也只需要坚守,等待支援,便可等到这场战争的胜利。
何乐而不为呢?
况且周卫国的话语说得很明确,他是要留下来和鬼子作战,视死如归的,作为学长的汤炳权,真要坚持一枪不放就后撤,他还真有些拉不下脸来。
沉默了半晌,汤炳权的眸子里划过一抹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