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主项

“如果随随便便报个冷门项目捡漏就可以进去了,那人家用成绩还有艺术特长考进去的学生不得把学校给掀掉。”

“标准真的不高吧,下面这个小妹子比了四次了,每次都比标准快那么多,不光是她,昨天自由泳的那几个男生也比标准快了蛮多的。”

“今天仰泳真的没有昨天自由泳好看,都没有比起来,还是昨天自由泳男生组最后那个追赶刺激,绝地大反击,好玩。”

“明天比啥啊?”

“明天比蝶泳,听说是报名人数最少的一个项目,男生只报了21个人,女生更少,女生只报了16个。”

“为什么蝶泳报得这么少?”

“蝶泳难游啊,你自己下去水里试一下就知道了,真的很难把上身抬起来的。”

“蛙泳不是也要把身体从水里抬起来吗,为什么听说蛙泳是报名人数最多的一个项目?”

“蛙泳的抬跟蝶泳的抬它不一样,蝶泳是那种,你看过跳舞的没,蝶泳的那种抬身体就是那种身体搞一个大波浪在动的那种。”

“有的人在岸上做那种摆动都摆不来,进水里那就更摆不来了。”

“那跳舞的去学蝶泳会不会比普通人要快一点?”

“问着干嘛?”

“我家女儿现在在学游泳啊,这蝶泳要是报名人数这么少,我也准备让我女儿去学一年的蝶泳,看看能不能捡个漏什么的?”

“柔韧性好还有腰好的去学应该会比腰不好的去学要快一点……”

李诺霜带着好心情上了看台,然后她就得知了一个好消息,朱美慧全程都帮她录了像。

虽然这不是高速摄像机,也没有水下镜头,但是能看到自己的水上姿态已经比其他的都强太多了。

她没记错的话,国内第一个水槽实验室应该就是在魔都设立的,不知道这个世界的魔都会不会有这个东西,想进去一次又要打什么样的报告。

吕秋松是一个运动员期间就是蛙泳主项的教练,其实李诺霜并不指望吕秋松在仰泳上给自己太多的帮助。

顶尖运动员本身对自己的技术都是自信且心里有一定数在的,李诺霜还是那种很愿意去跟技术团队进行讨论的运动员,毕竟她的外训都不是省队花的钱,是有成绩以后赞助商主动提出的。

赞助商押宝她,是因为她在没有外训机会,和国外先进技术接轨的时候,就通过技术团队以及她自己的努力,达到了在国际上有一定竞争力的水平。

国内仰泳本来就不是优势项目,蝶泳她会老老实实地按照教练和技术团队的建议去改,因为摆在她面前的是很多前辈成功过的经验,不学是傻子。

仰泳不一样,仰泳在国内,前面没有别人走完的路,只能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好一点的是教练和技术团队跟你一起过河,倒霉一点的就是小马过河——自己趟。

李诺霜并不惧怕这个挑战,仰泳是她的主项。

主项对别人意味着什么她不知道,但对她而言,就是吃饭的家伙。

改频率从下午的比赛来看,是成功的,按身体素质发展的状态来看,她的仰泳基于昨天的自由泳成绩,不应该是现在的结果,那么其中技术所占的比重一定不小。

到魔都以后,对频率的调整和探索还可以继续下去。

实效性和频率确实是两种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素,但谁说注重实效性的运动员都不能跟一些非顶尖的运动员比划频呢?

先定一个小目标,做国内女子仰泳划频最快的运动员,再定一个大目标,做注重划水实效的女运动员里划频最快的。

作者有话说:

数据及部分技术资料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所刊登文章《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彭旭玮200米仰泳的比赛技术分析》以及《游泳》杂志所刊登文章《对徐嘉余100米仰泳比赛动作频率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