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夹心面(三章合一)

不然他的东西肯定不愁卖,可能都轮不到自己。

可晚了就是晚了,说什么也没有用。

现在早市都快结束了,来买东西的人也走得差不多了。

如果自己也走了,愿意一次性将这些东西全部买下来的人肯定不多。

那男人显然也是想到了这一点,才答应了她的要求。

不管怎么样,这笔交易也算是达到了宾主尽欢。

虽然没有买到肉,可买到了鱼苏荞也很满足了。

背着筐,她再次去了小北营。

既然来了,她自然还是要多转转,希望尽早找到房子。

从公交车上下来,苏荞先去了供销社的代购点,花了一毛五分钱买了一瓶醪糟,四毛钱买了两个陶罐。

恰好看到今天有不要票的杂拌儿糖,虽然因为保存不当,稍微有点黏了,可并不耽误吃。

她连忙又给家里的几个小家伙买了一斤。

她买醪糟和陶罐,是准备把那两条鱼做成糟鱼。

那是她的拿手好菜。

苏荞做出来的糟鱼又香又辣,好吃又耐放,吃过的人就没有不喜欢的。

以前朋友们总是闹着让她做,一做好几乎瞬间就能让他们抢空。

看到大青鱼,苏荞立刻就想到了这个,她觉得拿这个送人也算拿得出手了。

将买到的东西放入背篓,苏荞开始在周围慢慢的转。

这一次她想好了,也不一定非得找化工厂或者轮胎厂家属院的房子,只要能够保证安全,这个路段附近的民房也是行的。

再不行,退一步,位置稍微远一点的区域也可以考虑。

大不了住下来后再骑驴找马呗。

这样的话,她的选择范围就能够大了很多。

可连逛了两个小时后,苏荞终于发现,自己还是盲目乐观了。

她走街串巷,将小北营周边几乎走了一个遍,走得两条腿都像是灌了铅,背后的背篓越来越重,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房子。

现在的焦县,并没有什么流动人口,本地人自己家的房子都不够住。

特别是小北营这种工厂区,好些人家几代人都在工厂工作,现在一家老小都还住在一套房子里。

愿意往外出租的几乎没有。

正午的骄阳热辣辣的,树叶都开始打蔫。苏荞又累又乏,实在是走不动了,决定找个地方歇歇脚,顺便吃点东西。

她不打算去国营饭店。

家里的粮票实在没有多少了,在房子找到之前,苏荞自己都不知道以后还要来县里多少回?

怎么也得省着点用。

加上早上来的时候,苏荞其实是带了馒头的,馒头里她还特意夹了肖祁峰从家里带来的咸萝卜丝。

她准备找个有汤汤水水卖的小吃店随便吃一口,对付对付就行了。

苏荞在街上慢慢的走着,试图找个小饭馆。

按照上辈子的记忆,她倒是记得有几个私人小馆子的菜味道不错,可关键是现在还太早,那些店还没有开业。

如果她记忆没错的话,这周边的小馆子都要到明年下半年,化工厂家属院边上的裁缝街初具雏形之后才会慢慢的开起来。

可她哪儿能等得到那时候?

好在今天苏荞的运气还算不错,在路过一个小胡同的时候,让她看到最里面有一个馄饨摊子。

卖馄饨的是一个老大爷,苏荞口中所谓的摊子其实就是一个扁担担着两个筐。

那是两个很大的竹筐,一个里面应该是放煤炉,煤球,锅以及各种工具这些杂物的,另外一个筐里则放着一个小柜子,柜子分成了好几层,分别用来放包好的馄饨,调料,以及餐具。

此时,竹筐放在墙边不起眼的位置。

老大爷坐在煤炉边,那柜子就放在他的身旁。

馄饨摊儿所能提供的条件真的很简陋,甚至连个吃饭的桌子都没有。

围绕在炉子的周围,错落的摆着几个小马扎,这就是全部了。

但老大爷的生意看上去却相当不错。

那五六个小马扎上都坐着人,甚至还有几个就那么随意的往那一蹲,一边和老大爷聊着天,一边捧着碗吃得津津有味。

一看就是老客。

看到这个情景,苏荞知道那馄饨的味道应该错不了。

她自然走了过去。

“大碗两毛,小碗一毛五,不用粮票,姑娘吃大碗小碗?”看到她,老大爷热情的招呼道。

苏荞一下子就明白他生意为什么这么好了。

味道不味道先不说,这年头不要票的东西,随便什么都不愁卖啊!

苏荞看了看旁边吃客们手里端着的碗,觉得卖相不错,于是痛快的掏出了两毛钱:“来一小碗。”

“好嘞!”

大爷接过钱,先找了她五分,然后熟练的丢了几个小馄饨到煮沸的汤锅里。

那馄饨的皮薄得微微透明,基本上在汤里滚一个来回就煮熟了。

老大爷拿起旁边放着的一个装着紫菜虾皮和调料的小碗,待锅开,先舀了一勺汤进去,然后用漏勺捞起馄饨放入汤里。

整个过程加起来不过几分钟的时间,一碗馄饨就做好了。

苏荞接过盛着馄饨的小碗,想要找个能够放碗的地方,可看了一圈也没有找到。

“去院里,那边院里有地方坐。”

看得出她是第一次来吃,老大爷在给别人下馄饨的间隙,给苏荞指了指胡同最里面的一个院子。

顺着老大爷指引的方向,苏荞端着碗小心翼翼的朝那儿走去。走到跟前她才发现那里居然是一个街道的小服装加工厂!

也不知道老大爷和这加工厂有什么关系?

反正看到她端着馄饨碗,门口看门的中年妇女不但一句话都没多问,还非常热情的给她指了指里面:“坐那儿吧,那儿还有位置。”

苏荞这才发现原来原来那馄饨摊儿的客人不是一般多,这院里竟然还另有乾坤。

就在靠近传达室的墙边,有一个长条桌。说是长条桌,实际上就是在底下摞了几摞砖,然后在砖上面放了一块木板,搭起的临时桌子。

这会儿那长条桌前,放了得有十几个小马扎,而且差不多全要被客人占完了。

苏荞连忙过去占了一个马扎,坐下来后才松了一口气。

她端着碗先喝了一口汤,忍不住嗯了一声。

这馄饨做得相当不错。

虽然馅儿很小,一个馄饨里面包裹着的肉可能还没有一个手指甲盖大,但味道调得非常好。一口吞下去,总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而且那给馄饨打底的汤绝对是骨头熬出来的鲜汤,货真价实,滋味淳厚。

喝上一口,苏荞觉得自己更饿了。

她从书包里拿出了带的馒头,配着馄饨一起吃了起来。

吃完馄饨,苏荞按照别的吃客的样子,将用过的碗放在了桌子边上的一个木桶里,然后就准备离开。

结果刚走出没有几步,就看到两个人合伙拎着一个特别大的大麻袋从厂房里走了出来。

这个服装加工厂和这个时代大部分街道小厂一样,规模非常小。

院子看上去苏荞觉得也就比他们家前后院加起来再大那么一丁点儿。

总共也不过就只有五六间平房,外加两间上锁的屋子作为仓库。

因为实在是太小了,不过吃碗儿馄饨的功夫苏荞就把它全看了一个遍。

那两个人拎的麻袋没有封口,敞开的袋里鼓鼓囊囊装的全是碎布头,堆得冒尖,还有一些从麻袋里耷拉下来,垂在地面上被他们拖着走。

望着那些碎布头,苏荞再也走不动路了。

她的心一阵狂跳,只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了不得的契机。

她站在原地没动,直看着那两个工人拎着袋子走到了两个厂房之间的夹缝处,将它胡乱的靠在了墙边。

任那里面的碎布头散落的到处都是。

苏荞四下里看了看,发现并没有人关注这个,或者说即便有人看到,也习以为常的压根不去注意。

她朝厂房跟前走了几步,确定那袋子东西是厂里的废品,是不要的,然后就转身回来走向了传达室。

她从书包里拿出了随身带的茶缸子,冲着里面看门的中年妇女礼貌的问:“姨,请问您这儿有热水吗,能不能给我倒点?”

那女人是看着苏荞端着碗进来的,这会儿看她要水,也热情的很。

“怎么,馄饨咸了?你下次来吃提前说,让我爸少给你放点盐。”

苏荞没有想到原来这女人竟然是门口老大爷的女儿。

听她这么说,连忙摆手:“没有,没有。是天太热,我走得有点渴了。大爷的馄饨做得特别棒,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馄饨!”

听她这么说,女人脸上露出了得意的表情:“我爸的馄饨做得确实好,在周围很出名的。你别看我们家的摊子小,每天来吃的人多得很呢。”

说着,她丢下手里正在织的毛活儿,站起身冲苏荞招了招手:“进来吧,我刚烧的开水,进来喝一口。”

看她这么客气,苏荞连忙道谢,然后走过去将茶缸放在了桌子上。

那女人拿起暖瓶,给她倒了半缸子,嘴里还不忘解释:“太烫,先给你少倒点,喝完再倒。”

“谢谢阿姨。”

苏荞说罢,从包里拿出了一把水果糖放在了桌子上。

然后拿起其中一块儿薄荷味的递到女人手里:“阿姨,吃块儿糖吧,这糖是凉的,吃了醒神儿。”

女人没有想到她居然会给自己糖,连忙笑着推辞:“哎呦,不用不用,小姑娘你留着自己吃吧。我多大的人了,哪里还要吃糖?”

“我还有呢,阿姨吃吧。你一个人坐在这屋里,中午还不能休息,太辛苦了。这糖吃着凉凉的,吃了心里舒坦还不瞌睡。”

虽然就是一块儿最普通的薄荷糖,可苏荞说出来的话,就是让人爱听。

听她这么说,那女人也没有再客气,哈哈笑了两声,将糖接过来,直接剥了放进嘴里。

“小姑娘就是会说话,这糖我不吃都不好意思了。”

说完,她冲苏荞笑了笑,用一副了然的表情看着她,将头往院子里侧了侧,问:“我刚才看你往里面走了,怎么,你想买布?”

苏荞点了点头,面上带出了一丝腼腆。

她用期待的眼神望向女人,问道:“姨姨,那布能买吗?对外卖吗?”

她年龄小,皮肤细白。稍微一害羞,脸蛋儿就被晕染上了一层浅浅的红。

即便是有点小心思,可看在大人的眼中也只会觉得这小孩儿挺有意思,并不会惹人厌烦。

看到她这个样子,女人的眼神动了动,问道:“你要那东西干嘛?”

苏荞没有立刻出声。

虽然她很需要这些布,可面对着一个陌生人,又是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她没有办法不心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