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赵国内乱,中原大乱,为了接百万遗民过江,王献之等人可是费劲了力气,晋国上下团结一致,才挺过这一关。
王献之笑着言道:“今非昔比。晋国已经富强了。”
武陵王感叹:“是也。今非昔比!今日之晋国,强大矣!”
司马聃心情轻松愉快,他笑着说道:“晋国能有今日,全靠王七郎!”
王献之摇头,他说道:“并非献之一人功劳。一个国家的强大,与每一位百姓脱不开关系。只有上下团结,一同奋斗,国家才能富强!”
武陵王说道:“若是非要挑出王七郎的缺点,小王以为,是过于谦虚!”
司马聃点头,赞同道:“正是!王七郎太过谦虚!王七郎为晋国付出这么多,如此功劳,哪怕封王也可。可朝中多数世家却阻挠王七郎升上三公之位。”
提起这件事,司马聃皱起眉头。
王献之淡笑着言道:“是否能升为三公,献之并不在意。献之只怕有朝一日陛下与殿下开始猜忌献之。”
上一次,小皇帝的疏离,让王献之起了担忧。若是小皇帝听信他人挑拨,将来疏离他,开始防备他,打压他。那么接下来的路,就艰难了。江山一日不定,天下尚未太平,王献之心里就不踏实,就没办法好好享受生活。所以,他需要将权力握在自己的手中!哪怕将来小皇帝与司马氏猜疑他,打压他,王献之都要坚定走自己的道路。不能让这些人妨碍他做事!
只有权力在手,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是荀羡教王献之的道理。
闻言,司马聃与武陵王两人愕然。
司马聃立马说道:“朕绝不会猜忌王七郎!”
武陵王颔首,他出声言道:“卿乃小王知己,小王相信卿。绝不会受他人挑拨,对卿起猜疑之心!”
王献之笑着说道:“但愿如此。”
伸手抚摸绢布,摸着洛阳的位置,王献之缓缓言道:“待北方经济繁荣,就可以回到洛阳了。”
司马聃望着王献之的手,盯着写有洛阳两个字的那个地方。
武陵王开口言道:“陛下,天下纷乱多年,有望在吾辈收复山河,一统天下。先祖若是知晓,定是欢喜!以吾等为傲!”
司马聃听了这话,心情激动起来。他的目光变得炽热,直勾勾地盯着地图上标着洛阳二字的地方。低声说道:“朕定会收复山河,一统天下,让天下恢复太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武陵王点头,目光满意地看着司马聃。
司马聃转而握住王献之的手,面色认真地对王献之言道:“请王七郎助朕一统江山!让天下恢复太平!”
王献之收回手,他后退两步,朝司马聃作揖,郑重言道:“臣遵旨!”
作者有话要说:谢安:王献之谦虚?呵呵!
谢玄:司马氏子弟,莫非都是傻子?
谢安:岂能如此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