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部舍得给苏娇杨的项目砸两千四百七十余万, 苏娇杨自然不会给人家做的太差, 每一张大白报纸上的东西, 都是苏娇杨精心准备过的。
苏娇杨在汇报台上针对整个项目侃侃而谈:
“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我调查了国内的主要铁路运营路线图, 分析了现行铁路的特征。现行铁路主要是以东西贯穿与南北纵横为主, 以省会城市为一个个枢纽, 将所有省份全部串联起来,再由省会城市向当地的一些小城市所辐射, 临近的小城市之间单独设置线路来连接,诚然,这样的连接方式是最简单便捷的, 但相应的, 这样的损耗也是相当大的。”
“单单以地域划分作为唯一指标是盲目的,我的想法是建立一套更完善的指标评价体系,将地形、地势、经济情况、人口流动情况等全部列为指标评价体系,并且根据人流量来进行指标评价体系的客观标准,这样做, 重新优化不同站点的资源配置, 才能将轨道交通变得更合理。”
“当然,这一套标准适用于所有的轨道交通。民用可以, 军用自然也可以,只不过是不再将人流量作为指标评价体系的唯一客观标准,而是需要将货运量、应急运输量等全部加入进去,这样便会相当的完善。”
苏娇杨将写有指标评价体系标准的那一页大白纸翻了过去, 那张画有简单铁路分布图的大白报纸露了出来。
“这是我们课题组根据已有的资料进行铁路资源重新分布后的初步结果。根据铁道部提供的数据重新计算,采用我们这一套铁路运营标准,运载量能够提升百分之二十,运载速度能够提升百分之十七,旅客的在站滞留量能够控制到百分之五以下,而想要将现行的铁路标准更换为我们提出的这一套标准,并不会投入太多,预计支出在三十万左右。”
“当然,这并不是我们汇报的主要课题,这只是铁道部给我们七万块科研经费,我们作为研究成果而提交上去的一部分,仅此而已。”
“国防部委以重任,我们针对军用铁路重新进行了设计规划,改动较大。其中,改动的地方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轨道材料的设计以及轨道选址的设计,另外一部分则是列车的设计。”
大白报纸再次翻页,是一副以省域划分的地形地质图。
“军用铁路不仅仅需要考量民用铁路所必须考量的一切,还需要借助天然的地形地势来达到隐蔽、安全的目的。所以我们课题组在考虑了天然的地形地质条件之后,提出钻掘隧道法、架设公路法、环山绕路法等多种方法,结合铁路提升速度的临界最大角度,实现了军用铁路路线的选择。这是课题一的五个专题要完成的主要内容。”
“课题二的五个专题主要是用来选择铁轨材料的。我们将在铁轨材料上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寻找出一种硬度高,韧性好且不易破裂的合金材料,以此合金材料来生产铁轨,使得铁轨寿命明显提高。”
“而对于课题三来说,这五个专题将主要用于铁轨形式的设计。在支持现有的火车行驶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设计出一种新型的铁轨,能够减小火车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同时,也需要支持磁悬浮等目前国外最流行的轨道交通高新技术。”
“在课题四中,我们将集中精力去提升火车的运载能力以及运行速度,最基本的目标为:在不损伤现有运载能力的基础上,将最大运行时速从一百二十千米提升到三百五十千米,将稳定运行时速从八十千米提升到三百二十千米。”
“而课题五则是研究列车分布的资源配置问题,综合前面四个课题的研究成果,得到一套拿来便可以运用的轨道交通设计方案,并且在课题研究结束的同时,联合中铁与铁道科工一起,为我国建设一条横贯东西,纵横南北的货运铁路,必将实现时速三百二十千米的目标。”
大白报纸翻得很快,苏娇杨的汇报很快就接近了尾声。
国防部的人多数都听不懂课题二以后的内容,故而提问点都集中在课题一的铁路轨道设计上,尤其是被苏娇杨选为枢纽站的那几个核心中转站,更是一度成为提问的焦点。
问题集中在,苏娇杨为什么选择那些国内并不出挑的城市作为重要枢纽站,而不是国内本就繁荣的城市。
苏娇杨敢这么选,自然是有原因的,理由张嘴就来。
“首先,这样做成本最低,运载能力最强,运载速度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