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刘玄德一言救郭图 王守仁三利援孔融

孔融心知自己当初带兵援助陶谦,得罪了曹操,以曹操的性格,若是抓住自己,一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他便立刻作书,派人送给了吴立仁,同时还写了一封信,专门交给太史慈。

毕竟现在吴立仁和曹操处在一个微妙的关系,孔融不知道吴立仁会不会为了自己和曹操再次开战,所以他便想到了太史慈,希望太史慈能看在以往的情分上帮自己这一次。

求援信还没有送到下邳,韩擒虎的大军就已经包围了剧县,这让孔融有些心灰意冷。然而孔融在北海深得人心,听闻曹操派大军前来征讨,将士和百姓们都表示要支持孔融守下去。想到可能不久吴立仁会派出援军,孔融则立刻着手布置城防,准备死守下去。

韩擒虎围住剧县之后,却并没有立刻发起攻城,而是令文聘分兵五千,绕过剧县,向剧县以西的朱虚、营陵、平寿等城发起了攻击,大有断了孔融后路的架势。

吴立仁收到孔融的求援书信之后,也有些犹豫,他自然不敢轻易答应到底是救还是不救,他只好将使者送下去先休息,自己立刻让众文武一起商讨对策。

自然,下邳城中的重量级的人物都到了,包括王守仁和贾诩,陈近南和宗泽,陈庆之和宇文成都等,甚至还有下邳令刘墉。这涉及到要和曹操再次交锋,并不是简单的一次救援所能概括,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便是如此。

吴立仁就不打算点名了,既然众人都在,那便自由发言,集思广益才是一个君主应该做的,“诸公可畅所欲言,到底这北海要不要救?如果要救,该怎么救?”

众人开始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在场之人,都是精明之人,谁不知道这其中的牵连,若是有任何考虑不到的,便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

眼看没人先发表意见,陈近南起身,首先说道:“主公,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下以为若要救援,则需要立刻筹备粮草,再进行调兵。此行甚远,辎重粮草乃重中之重,万万不可疏忽。况且徐州如今人口凋零,沿途补给颇为不易,所以此战必需要速战速决,决不能迁延过久。”

吴立仁点了点头,陈近南说了这些自然很重要,对于救和不救,他的意见明显就是救。

“听近南之意是要救援孔融,只是不知救援的利弊为何?”

吴立仁问了这句话,王守仁好像看破了吴立仁的心思,便起身答道:“主公,无非担忧此时开战与当初文和先生所建议相悖,然而此时救援虽然有此一弊,却有三利可安主公之心。”

听到王守仁一言便道破自己的心思,吴立仁心中叹道:还是阳明是真爱啊,接着问道:“请军师赐教!”

“其一,孔北海乃海内名士,与许多世家都有交情,其有危难,主公仗义相救,则必会因此声名更盛,天下士子皆会感念主公之恩德,此名之利也;其二,曹操以重兵加于名士,若其收孔融为己用,则天下名士必然蜂拥而向许都,若救之,则天下名士必向下邳,此势之利也;其三,抗强曹而救弱孔,曹操失其道,主公得其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此为道之利也。有此三利,救与不救,还请主公明断。”

名利,势利,竟然能有这样的用法,吴立仁感觉自己又长见识了,王守仁的话,让吴立仁的疑虑全数消散。笑呵呵地点了点头道:“自然是要救了,孔北海海内名士,若是不救,必然会天下人所诟病。”

这时,宗泽一脸严肃地起身说道:“主公,既然如此,末将愿亲自统精兵一万,昼夜兼程,驰援孔北海,为主公取此三利。”

吴立仁点了点头,接着问道:“不知汝霖此去,要以何人为先锋大将?”

正在宗泽想要点将之时,忽然一个洪亮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末将请战!”

吴立仁抬头一看,不是太史慈又是何人。

太史慈和吴立仁自然是一起收到了使者的书信,因为太史慈如今还在半年的休养期间,吴立仁并没有让他一起参加救援孔融的讨论,没想到他还是自己过来了。

“子义将军,你伤势未愈,暂时还是不要出战了,否则若是留下什么暗伤,岂不是悔之晚矣?”

吴立仁自然不会同意太史慈的请求,曹操只有韩擒虎和文聘两将,在宗泽带领下,宗悫陈武之类的武将都可以胜任,确实不需要太史慈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