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孙策在一户农家吃饭,这一家有一对老夫妻,还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儿子,正吃着,孙策忽然问道:“老伯在此多年,可听闻此地有什么特别的人才?”
那老农停下,想了一想,接着摇了摇头道:“老朽虽然世代居于此地,可是对于人才,确实知之甚少,还望将军恕罪!”
正在这时,老农之子忽然说道:“父亲,我认得一个人,成天说些很厉害的话,我都听不懂,不知道他是不是将军说的人才?”
孙策一听,双眼放光,连忙问道:“那人是谁,现在何处?年龄几何?又说些什么话?”
那少年被孙策这样忽然一问,忽然有些害怕地看了看孙策,懦懦不敢说话。
那老翁呵呵一笑,拍了拍那少年的肩膀道:“虎儿不要害怕,你只要照实说就可以了。”
那个叫虎儿之人点了点头道:“那人叫廖立,也就比我大一两岁,我经常去隔壁村玩,经常听他说什么定乱兴邦之言,我也听不太懂,但是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孙策立刻起身,对着那个叫虎儿的和他的父亲拜了一拜道:“孙策拜谢两位指点之恩,某求贤若渴,如今便要去拜访廖先生。”
“将军不等吃完再走吗?”
孙策摇了摇头,接着让人留下了几贯钱给这一家,就离开了。孙策顺着虎儿指的方向,来到了廖立所在的大兴村。又问了村中的百姓,找到了廖立的家。孙策深吸一口气,来到了廖立门前,准备亲自前去拜访。
这时,程普再次出来劝道:“主公,小儿之言,未必可信,若是有歹人意图不轨,岂不防不胜防?不如让末将前去探探虚实,若是真是有兴国安邦之策,主公再亲去求贤不迟。”
孙策自然不会同意,“求贤访才,岂可如此不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程普默然无语,只好退下。
孙策敲开了门,果然有一俊秀书生模样的人开门,看到孙策这副行头,不由得皱了皱眉道:“不知将军来此有何贵干?”
“阁下是否就是廖立廖先生?”
那人一听,点了点头,“某就是廖立。”
孙策拱手拜了一拜道:“某乃孙策,忝居扬州刺史之职,久闻廖先生大名,今日来此,特求先生赐教!”
廖立听到孙策的名号,并没有什么吃惊,只是哦了一声道:“原来是孙刺史,我乃乡野村民,哪里有什么可以指教的。况且某也不认识什么孙刺史,孙刺史请回吧!”
廖立的话,让孙策微微有些不悦,但是他却更加坚信廖立确实有几分本事,继续说道:“廖先生何必如此拒人于千里之外?如今天下大论,诸侯纷争,廖先生胸怀救世济民之策,若是困居于此,岂不可惜?策虽不才,还望先生能助我一臂之力。”
廖立听完,呵呵一笑道:“刚刚某耳背,未曾听清将军现在身居何职,还望将军再说一遍。”
“扬州刺史。”
听到这里,廖立忽然放声大笑起来,好像听到了一个从未听过的笑话,笑的几乎站立不稳,扶住门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孙策吐了一口气,看到廖立终于止住了笑声,接着问道:“不知先生何故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