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宦侍原先就在昭阳宫听差,只不过不在近前,往前张望了两下,也笑道,“是太子妃,与寻常女子不同,现在长安城里,多少人家请了先生教家里的姑娘读书习字,您是没瞧见,外头长安街开了好几家书肆,都被女子占用了,还有个叫什么夫人的,在城南开了一家女子书院,请的是女先生,专收女弟子上学的。”
这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原先在江陵,这样的书肆就有好几家,南平多少知道一点,是文翁女子学馆,先前收不到什么学子,后头太子放话,说喜欢学识丰富的,整个长安城闻风而动,真是造就了一时盛况。
“快别说了,到未央宫了。”
南平和南风两人小步上前,跟紧了。
阿娇先去给皇帝舅舅探脉,药方是师父开的,并无不妥,刘启留了儿子说了一会儿话,阿娇在外候着,等刘彻出来,两人才一块儿到后殿去见皇后。
王娡早先就见过了女官,这会儿看阿娇,笑得慈祥包容,赐下了好些东西,又拉着她的手安慰道,“孩子的事情急不得,且放宽心,母后也帮着寻一些好的医师,咱们该看病看病,该喝药喝药便是。”
阿娇点头应了,“阿母帮寻了两个牢靠的女医,请在了府上,后日回府便请脉。”这是成亲之前就和阿母约好的,那日阿母生了小妹妹,她别扭过一回,后头倒是坦然了,也不排斥了。
甚至想为这件事努力努力,也想每日睡前花半个时辰,把丢了许久的瑜伽也捡起来,尽量让自己的身体好一些。
刘彻听了,不由便去看她,见她朝他眨眨眼,杏目里都是笑意,心情亦是舒悦,她先前那般排斥,他不想逼迫她,不治便不治,但如果她想起来要治,并且不会为这件事伤身伤心,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王娡看看儿子,又看看阿娇,笑道,“好了好了,你们快回去了,母后实在看不下去了,走罢,走罢,回自个宫去。”
阿娇羞赫,无论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舅母对她都挺宽宥的,或者说,舅母这个人,只要对她儿子真心的人,她都挺好的。
阿娇与刘彻告辞出来,回了宫,见南平几个在院子外探头探脑的,知道他们定是有事要找刘彻,也不扰他,自己换了身便服,就要出宫去寻赵过。
刘彻不悦,“才新婚,你不在宫里陪我,反而要出宫。”
阿娇乜了他一眼,“你不是要准备去书房么?”
刘彻笑道,“你想去哪里,我陪你一道去。”
阿娇摇头,让宁仪抱了两捆羊皮卷,都是封地农田的地势图,“我和赵过很熟,你忙你的,我自己去,宫门关闭前,我就回来了。”
又道,“你在我反而不好做事,被人认出来,又是一阵喧闹。”
刘彻不想同她争执,便让洛三几个跟着她,护她周全。
阿娇见他不再反对,欢呼了一声,是真正像一只出了笼子的鸟,刘彻失笑,叮嘱了洛三几句,自己也去书房了。
新婚休沐九日,阿娇几乎都在城南农寺,和赵过一起看三郡封地送来的农田图,这些图是阿娇手底下专人绘制的,哪里是山谷哪里是坡地,什么地方有河川方便灌溉,什么地方能开沟渠引流泉水,都一清二楚,赵过拿着图纸爱不释手,也带阿娇去霸陵,看原先长门宫的土地。
现在已经全部变成了土地,种的是黍米,一垄一垄的土地,沟是沟,垄地是垄地,一排排整整齐齐的,黍米种在阖里,这样不但保持更多的水份,中耕除草时,又能把拢上的土壤连同草一起埋入壑中,育壮根苗,农作物的根系在土中也就扎得更深,到了第二年耕种,又把种子撒在另一边,循环利用,续存了地力。
来年什么情况看不到,但这里是试验田,隔壁密密攒攒的幼苗,和新法种出来的,明显长势都不一样,赵过朝阿娇拜道,“公主——太子妃相信小臣,让小臣前往并州,做搜栗都尉,配着新打制的农具,到收割时,每亩田大致能增产二石。”
长门这里的地面积还是太小了,看不出什么成效,赵过需要大一点的土地,才能发挥他的功效。
阿娇想了想,点头道,“赵大人,我相信你,并州三郡的农人,比这边的更好说话一些,如何耕种,就按赵大人的意思来做,这件事我会与太子商量,择日便护送大人前往并州。”
她这里有些农具画出了图纸,还没有来得及打造,如果有赵过在那边,配合秦阳他们,是如虎添翼了。
赵过大喜,连连拜谢,阿娇把他扶起来,这是一个真正的农学家,一心就是想把土地种好,阿娇很敬佩。
赵过又催促阿娇,“北边气候冷,春耕迟些,但也容不得耽搁,还请公主快些回宫,与太子商议此事,赵过随时都能启程。”
他比阿娇还急,阿娇哭笑不得,也不着急进宫,带着赵过先去田埂边搭建来休憩的帐篷,让宁仪准备了笔墨,写了封手书,讲清楚情况,让洛一送回宫里去。
“这里的土地我来照看,必定让它有个好收成,赵大人放心去并州。”阿娇给了个农事专用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公主印信,外加一封亲笔信,将并州三郡的农事全权交给他了,“夏秋时我会去并州一趟,大人若是碰到什么难事,也只管派人送信回来。”
阿娇点了一些可信又能用的,又不想这位著名的农学大家出事,又往他身边调派了两个暗卫,她现在常常和刘彻在一处,倒是用不到这许多,有宁仪,宁七两个,差不多也够了。
傍晚时太子手书便送回来了,刘彻准了这件事,赵过兴高采烈的,若非今日天色已晚,不好上路,只怕立刻就要启程了。
赵过回家收拾东西,阿娇自己牵了飞雪回城,进了城门也不急着回宫,慢悠悠地拢着手在长安街上闲逛着。
洛三先前是远远跟着,后头见公主东逛逛西逛逛,就忍不住上前催促道,“主母还是早些回宫罢,昨日便没赶上与太子一道用晚膳,这回再迟,太子要怪罪属下们不及时提醒了。”
阿娇失笑,目光从食肆卖的面疙瘩汤上挪回来,正要说回去,却见一家书肆外头,蹲着一个姑娘,穿着的青衣已经脏得看不出颜色了,头发乱糟糟的,却拿着一本麻纸书翻看着。
洛三见主母看着那女乞丐出神,以为她是动了恻隐之心,这一段时间他跟着太子妃的时间多,最是知道了,太子妃碰到想读书又没钱读书的女子,总是帮着出钱出力,送去城南的文翁女子书院。
便上前问,“主上,可是要给她些钱财?”
那女子十七八岁,虽是浑身污垢,却能看出破烂袖子里皮肤白皙,侧身坐着,阿娇只看得见侧脸,却认得出她是谁。
眉眼还稍显稚气,长眉,对比起旁的女孩子,下颌线失了些柔和,反而干脆利落,五官生得英气,侧脸带着伤疤,手臂上也有,显然过得不是很好。
楚服从未与她说过少时的事,问了也不说,只每每劝她放宽心,不要总将刘彻挂在心上,伤人伤己。
她在宫里没个能说话的人,楚服是不一样的那个。
可惜受她牵连,被处死了。
重生后阿娇从未找过楚服,想着她这辈子不搞封建迷信,不学什么魅/术,不找楚服,她也该好好生活在荆楚的某个地方,不会惨死了。
却不想在长安城遇上了。
她是荆楚的人,怎么来了长安城。
少女干裂的唇微抿着,一股倔劲。
阿娇握紧手中的缰绳,没有走近,只是出声问道,“你是长安人么?”
楚服抬头,面前的女子穿着一身灰衣,钗饰全无,却生的明亮貌美,气质清贵,绝不是普通人,她不想回答,却也不想刚来长安城就得罪贵人,就起来行礼,“民女不是长安城的人。”
这声音也熟悉又遥远,阿娇身形晃了晃,几乎要想起那些与楚服一起玩乐逗趣的日子了,又问道,“你不是长安城的人,怎么来了这里。”
这贵女似乎没有恶意,兴许只是突然对一个女乞丐看书感到奇怪罢了,这几日她已经见过不少了。
楚服胆子便也大了些,指了指身后的书肆,“民女荆楚人,家里没什么像样的长辈,听闻长安城,女子也可读书,有免费的书可誊抄,慕名而来,果真名不虚传。”
只是十家书肆,只有一家肯借一本破烂泡水的麻纸书给她,她盘缠用尽,正在想谋生的手段。
还是和从前一样,说话做事都大大咧咧的。
楚服会想读书一点不奇怪,原先她屋子里的书,楚服也都拿去看的,什么稀奇的东西,她也都想学一学。
阿娇摸了摸袖袋,发现自己只带了些散碎的铜板,朝洛三借了一点。
楚服诧异,“贵人需要民女做什么么?”
阿娇摇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兴许是一兴起罢,楚服也没有推辞,接了银钱,道了谢,见了礼,拿着书去别的地方了。
洛三奇怪地看了自家主母一眼,就是感觉主母对这女子挺……特别的,便问道,“主母要是看她合眼缘,属下去查查她的家世来历,要是清白人家,让她进宫跟着主母。”
阿娇摇头,“走罢,先回宫。”
洛三便不再多说什么。
近来皇帝身体不适,祭祀的事交给刘彻,各地有零星政务,琐碎繁杂,皇帝也全扔来太子这里了,总还是要忙的,阿娇回了昭阳殿,刘彻还在书房没回来。
阿娇吩咐了宁小七去查查,打听清楚楚服的境况,怕找不到人,她拿绢布画了一幅画像。
宁七领命称是,临走阿娇又叫住,吩咐道,“这件事不要与旁人说,你自去查便是--尤其不能让太子知道了。”她与楚服没什么,只是主仆,或者说是朋友,没有什么不正当关系,但那时在游梦山庄,周婧提起过楚服,刘彻又单独关押审问过周婧,保不齐周婧胡说八道些什么。
“打听下她家里出了什么事,怎么会孤身一人来了长安城,住在哪里,安不安全之类的,要是有难,你便暗中帮她一把。”
宁七吃惊诧异,却也没多问,这便领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