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耕:“……”
好吧,你牛逼,你有理。
何凯接着说道:“为了进行技术验证,我们改装了一架h6进行测试……嗯,也就是h6i……在标准搭载3吨弹药的情况下,h6i的航程从h6的5760千米提升至8060千米,如果是搭载一枚核航弹,最大作战半径甚至可以达到约5000千米。
除此之外,相比于搭载涡喷8的h6,h6i的海平面爬升率也从原型的18.6米/秒提高至29.7米/秒,换发之后整机的性能提升显著,可以说基本达到了洲际战略轰炸机的标准。”
至于之后h8方案为什么最终没有启动,何凯没说,陈耕也没问,他转而说道:“老何,那你们西飞想要找我聊什么呢?我对军机这一块又不懂。”
“这个……怎么说呢?”何凯挠了挠头:“这么说吧,其实我们也没指望您能对我们换装新发动机的h6有什么太好的建议,但您对美国那边的军事装备的发展情况比较了解,我们就是想要听听您对美国的军备发展情况是怎么看的、我们能不能借鉴一下。”
原来是这么回事……
不过也是!
除了想要从自己这里听听关于美国人发展轰炸机的思路之外,还能是为了什么?跟自己谈谈新h6的关键发展思路?别逗了。
陈耕沉吟了一下,没有马上回答何凯的问题,而是向他反问道:“你认为,在当今这个防空导弹技术越来越先进、导弹射程越来越远的未来,像是h6、b52乃至图-95这种慢慢悠悠的、一旦被盯上几乎不可能逃脱的亚音速大型轰炸机,还有他们的舞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