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得知翠儿是他的妹子以后,他是看都不看了,也没兴趣了,倒不是说怕弘昼,还是怎么,主要是因为他也是有底线的人,认可的人。因此朋友家的妹妹,那是绝对不可冒犯的。
这一点,胡亥还是有分寸的,他本质上,其实与刘邦这样的,还不太一样。
这是最基本的尊重,若真是一无是处的混帐,弘昼哪里会带他玩?!
胡亥也深知这一点,后面都没再问翠儿的事,更没有看向她了。
富贵公子,便是再无分寸,也得挑人欺。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
同样的,有点像他这样毛病的人,也不是没有底线。在赵高手里的时候,也许被引诱,他可能摆摇不定,然而在扶苏和弘昼手里,可老实了。
胡亥要去酒肆玩,弘昼一个眼神瞪过来,胡亥便嘿嘿笑了,秒懂。
对对,这一次是与太子和翠儿一并出来的,在他们二人面前,可不能这样。
胡亥收敛不少,老老实实的跟着,也不主动说要去哪儿玩了。
心里却寻思着趁着他们不在,得与弘昼独自出来溜达一番,现在可不自在。太拘束了。太撒欢了可不好。
弘昼过来与李暇说话,胡亥也不歪缠,老老实实的跟在后面。
李暇入目处是个集市,鳞次栉比,秦人也比之前的几年宽松不少,秦法放开了,宽容了,所以秦人不再复先前的谨小慎微的拘谨,生恐触法。现在的秦人,比之以往热闹的多了。看到侍卫营也没之前那么害怕的避让,只是略微让过路,便自行其事了。
秦人看到秦兵真的是常事,因此,倒不以为异。秦常用兵,这本身便不是多稀罕的事。若是盛世之时,有军队路过,绝对是要被围观的。
“不太一样。”李暇低声道。
“什么不一样?!”弘昼道:“与你那儿不太一样。”
“嗯,”李暇道:“他们的脸……”
秦人多黥面,秦法严苛,虽然现在放松了,但是之前哪怕犯个小罪,最低也得黥面,甚至割鼻的刑法也多有。这样的事,不鲜见。
所以现在大街上,多数这样的人,扶苏和胡亥早不以为异,秦人也早不以为异,能缓和刑法,便已经是恩赐,所以大街上的人,不黥面的反而极少。
弘昼道:“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等回宫我再与你说。”
李暇点了点头。
扶苏却并不避讳,“皇父统一以后,发征很多的俘虏去了边关做苦役,秦民也多是如此,若是大罪,皆往那边发配。前几年多有死在半路的,数不胜数。从旧年开始,已经开始将他们陆续的送回原乡了,并且给与一定的补偿,或免赋役税,或补以田亩,现在役夫已少有,除了一些罪大恶极的没有赦免,其它的,都没多少了。便是如此,这个现象也一时不会改变。得等这一代人老了逝去,新出生的人,不会再有概念。秦总归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的。”
弘昼能理解,当年大清定国时也是如此的。
“今年我已向皇父提议,将六国旧族中还存的人,接进咸阳,封为士大夫,荣养到老,皇父也准了,会陆续接回来。”扶苏道。
弘昼更明白。
伐六国那种气势汹汹,其实什么旧族,都十未必存一了。真接进了京还能翻出花儿来?!
不会的。只会被新皇用来向天下示以怀柔。
“如此也好,六国之民反而更能缓和,不再有抗议。”弘昼笑道:“旧的时代,总会过去,新的总会到来。现在是新气象了。”始皇有如此气度,也的确不意外。因为他本来就是这样的人,若是一时改变不了态度,那强势很正常。他若想明白了,决定要做了,反而十分不会犹豫,果决的不得了。而太子怀柔,施恩天下,更得拥护。
扶苏笑着点首。
“大清真的来了洋人?!”扶苏笑道。
“来了,学那些鸟语可把我学累死。”弘昼吐糟道:“学的还不如翠儿,翠儿天赋甚高,我多不及也。惭愧惭愧。”
翠儿听的笑的不行。
一时进了一间茶肆,挑了二楼坐下说话,喝茶解渴,当然了,都是侍卫亲自带了茶去冲泡的。太子是不可能用来路不明的东西的。一国储君,事关重大。便是秦廷怀柔也依旧有刺客,或是不服的游侠,所以,还是得仔细小心。
看着沿路的行人,胡亥道:“什么鸟语,好学吗?!”
“说是鸟语,你还真信了?”弘昼哈哈大笑道:“你学,肯定学得会,这个容易,有空教你!”
胡亥果然跃跃欲试。
李暇显然更对街上的人更感兴趣,他仔细的看着,观察着,兴致很高,看他们的交谈,语言,行动举止,衣饰,走路仪态,还有建筑等等。他本来就不是个多话的性子,因此,更显安静。
弘昼见了,感慨这暇儿,动静合宜。又是妥妥的另一个扶苏啊。
李暇对翠儿小声的道:“他们身上所着,不是棉衣。”
“多为麻葛,棉花虽种了,但是,秦的棉花还未完全普及开,所以,百姓所着,多为麻葛,所穿的是草鞋。”翠儿道。
秦始皇从不在意出身,所以便是草民,只要不是作奸犯科之辈,都可以进咸阳城。街上并非只有权贵。他重赏罚,才能强秦兵,若只重权贵,就不是秦始皇了。
“原来如此,”李暇道:“原来咱们家里的条件算极好的。”
“是,”翠儿笑道:“以往在村里不知,出来了,才知道咱们家,真的算好的条件了。咱们那个世道也曾太平过,再穷苦的人家,不至于衣衫褴褛。现在,大哥哥,是不是那边多数是这样的人了?!”
李暇点点头,道:“食人之事,很多,我都见一个杀一个。”便是再饥饿,他也宽容不了这样的人。
翠儿知道他怕是受了不少苦。闻言,想安慰他,竟不知说什么。
“爹与我说,多收民,让民有食,民有衣穿,保护他们,他们就会反过来保护我们,”李暇道:“只是,我却多见有背叛者。我不明白,为何爹保了很多人,他们依旧要叛!?”
李暇现在还是不懂阵营的敌对和人的复杂。
可能那场叛乱,对他影响太深刻了,他为此杀了很多人,夺回了很多城,心里却依旧十分迷惑,加迷茫。
“大哥哥……”翠儿小声的道:“人有立场之分。有时候,他们维护的,拥护的未必是善恶,而是立场。”
“是吗?!”李暇似乎懂了些,叹了口气,“世上不是所有的事都是有回报的,我和爹所做的,只是尽己所能。问心无愧就行了。”
“是。”翠儿道:“我回去了帮哥哥。”
“好。”李暇果然很高兴,他从来不会有正常人的考虑,所以不会下意识的像正常人那样被世俗和偏见影响过的那样说,你是女子不行,你太美貌不行,你是弱者不行,总之你不行,我保护你。
他却深以为,一家人同心协力,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与爹就是这样啊。
弘昼与扶苏说了些洋人的事,以及商议的协定啥的,还有贸易的利润之类的,扶苏听的很认真,一一记在心里。
将来大秦若开海,必然也是要参考的,有个经验的指点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大秦其实现在也有贸易,当然,并不是朝廷商议的,而是中亚,西亚那里的胡人来做的生意,规模很小,而且很私人。
若是有第一步的试点,其实肯定是先开边关,当然了,是匈奴的事过了以后的事了。边关第一点,然后再是开海。
一口吃不成大胖子,扶苏不是心急之人,所以他心里有计划却半点不着急。
步子要一步步的走,路才会走的更稳,大跨步,是会付出代价的。这一点,他与始皇是有默契的。
始皇几乎大放权与他了,可是扶苏不是大开大阖的只进攻的人,他攻守相宜,稳妥的叫始皇十分放心,所以始皇的养老退休生活,才叫生活。
雍正还差一点,还是要半管事的,因为那些大臣不服弘昼的,要来吵架,还得雍正骂回去,或是哄回去。不然就是躲着。
大秦不一样。
虽都是急速的变革之中,却因领导人的不同,也处于两种情态之中。但都是稳中前进的。
弘昼便着重说了些洋人来的情景,又开始吐糟起大清的一些大臣和权贵们了,他对扶苏道:“以前皇阿玛要动国库的银子,一个个的叫的跟皇阿玛是昏君似的,行吧,不动就不动,结果第一季的税收上来,一个个的全傻眼了。皇阿玛也绝,说了,既没动用国库的银子,就不入国库了,他们傻眼了。然后就上表,上书哭诉,这也是花了朝廷的班底弄起来的班子,怎么能不进国库呢,结果你猜?!”
扶苏也听乐了,道:“四叔必不叫他们如愿,他可不是能向臣子妥协的人。”不光不妥协还要阴他们一把,气他们一把,反将一军。
弘昼笑嘻嘻的道:“皇阿玛说有道理啊。”但不能听他们的。
弘昼先乐的不行了,道:“结果大臣们都拍手要称庆了,要大呼皇恩浩荡,皇上圣明了,结果皇阿玛说了,那就建第二份国库嘛,一个国家哪能只有一个蓄水池,现在大清强盛了,有第二份国库很正常,也能备一备不时之需,除非灾了旱了,兵灾了,其它的时候,国库各存,互不干扰……哈哈哈,全部傻眼,一个个的话给堵在了嗓子眼里。”
扶苏都没法想象那个场面,一时也是笑的不成。论噎人,他只服雍正。
胡亥没咋听明白,但是吧,看扶苏和弘昼之间的默契,还是有点意思的。再加上说洋人的事儿,他也没闹,出于好奇心,听的还挺有意思的。
扶苏问弘昼,道:“第一季度多少税收?!”
弘昼伸了一只手,道:“五百万两。”
秦的钱币与清不同,但扶苏在沿海呆过,也知道了大清的货币基础了,一时也吃了一惊,道:“这么多?!”
大清一年的农税银子也才二百来万两啊,灾年的时候,还得出血出银子出去。
所以五千万两的国库银子,雍正攒了多少年吧,他还是抠钱小能手呢,再抄抄家发点小财啥的,才有这个数。若不然,哪会积攒到这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