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第132章 一时之计

吕雉手微颤,深深的看了一眼翠儿,道:“公主呢,志在何方!?”

“志在远方。非内宫也。”翠儿笑道:“这个就不劳夫人操心了,只要太子妃信我,我自不必解释。”

她是什么人,就也以什么样的人来想她。

吕雉始终认为,翠儿必定是有所图谋的。

翠儿也懒得与她解释,说不通。

“公主很自信似乎关系不会往恶性上发展,”吕雉道。

“夫人是想与我掰手腕吗?!”翠儿淡淡的看着她,道:“未必能较得过我。”

她还没出手呢,真出了手,吕雉也完了。

吕雉心道,你有始皇之宠,我怎么与你比?!

两人是注定是说不通的,所以不会试图相互理解或说服,只要达到目的就成。

翠儿道:“夫人三思吧。”

吕雉要出宫了,叫二子送她,吕雉几番欲言又止,然而儿女却在夸翠儿好相处,又美貌,连画也画的好,最终她闭了嘴,不吭声了。

由此倒是真老实了不少,也少出来交际了。

翠儿对扶苏吐糟道:“大概能老实一段时间,又会故计重施,哥哥还是要多注意内宫动向,千万别忽视了嫂嫂那边的事情。别小看女人,能量大着呢,一旦所有的不好聚到一块搞点事情,防不胜防!”

扶苏道:“我会的。”最近忙的的确有点忽视太子妃了,心里也有点歉意。

“这刘邦与吕雉,以后若是能用便用,不能用,便弃了,倒也不算大事,”扶苏道:“如今不过是一时之计,能用得上他们一时罢了。”

若真是蹬鼻子上脸的,不知轻重,无需扶苏亲自处理,只要放个讯号出来,秦公室的那些老权贵们,哪个容得下他这个新贵?!

现在不过是因为要用他,所以这些老权贵们才忍着的。

也正因为感觉到被排挤,所以刘邦才拼命与胡亥交好,而吕雉也拼命的想融入,拉帮结派的。

其实,她本末倒置了,根本不知道她的底气其实是始皇和扶苏。

若是真的弃而不用,那才是他们的末路。

要翠儿说,这般钻营,皆是因为来了不懂得的阶层,心里不安的缘故。所以,昏了头了。

这样的人,其实也只有始皇和扶苏能包容。

若是换了小爹爹那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呵呵,雍正可最恨这种人。

就是朕给了你恩宠,你不知道珍惜,还敢给搞三搞四的不知足,早晚朕要收回宠,叫你知道你所谓的钻营,不过是个笑话。

根基没了,那些权贵,哪个有眼看得上你?!

吕雉是根本还没有搞清楚这一点。

二人也没多说吕雉的事情,翠儿只道:“科举还算顺利吗?!与匈奴的事呢?!”

现在的大秦不光有秋试,还有春试。去年秋试是第二次的科举,与土豆玉米的丰收一样,是意义重大的事。

秋试是总试,春试却是各科的分试,主要取用的是一些奇才,关于农业方面的,蓄牧方面的多些,匠人也有。

“还算顺利,去年农业有长进,司农官都很高兴,今年还要继续推广,也招了不少新人录用,今年蓄牧却是新的开始,所以,一切筹备还需要花些精力,等理顺了,以后照章程来便不难了。这一次科举算收获不错,很多奇才,”扶苏道:“皇父欲招些贤才编书,此事也由我来主理,因此事情怕是会更多。”

“这样也好,这是向天下士人示好了,”翠儿笑道:“也算有条不紊了。”

“匈奴之事也算谈妥了,”扶苏道:“至于用兵,也要几年时间,给大秦真正的缓过来,才可以。”

翠儿点首,道:“哥哥,我长高了很多,现在的我,想家去了。”

“我知道,”扶苏笑了笑,道:“翠儿十三岁了,是大姑娘了。”

“你知道?!”翠儿倒是怔了一下。

“兄妹这么久,怎么会不了解你的性子?”扶苏笑道:“你虽什么都不说,可是如此用功,如此的惦记着要长大,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回家去吗?!”

翠儿心中一暖,道:“哥哥懂我。”

“翠儿,蒙毅在秘密练兵,你想不想去军中,见识真正的正规军的悍气?”扶苏道。

“可以去吗?!”翠儿激动的道:“蒙将军有空理会我吗?!”

“他以为你是弘昼妹妹,会给弘昼一个薄面的,况且你也并非是捣乱之人。”扶苏笑道:“我会再另请他格外一天分出一个时辰的时间教你用兵之道。他的经验,都是书上没有的。”

翠儿早熟读兵法百遍,如今一听,竟是站了起来,道:“真的吗?!真的吗?!”

“说到做到,明日就送你去。”扶苏笑道:“书读百遍,不如一见。”

“好,太好了。”翠儿太兴奋,以至于都忘了想起为什么扶苏会有此一念。

始皇听了扶苏的打算,道:“你想的周全。”

父子二人其实都明白,翠儿回去以后,那个世道,避不了要上战场的。她学一身本事和策谋,都是有用武之地的。并非只是回去呆在老人家身上,保护家人那样。

既然如此,不如让她学点正规的战术,见识一下真正的军队的悍气。

李延亭父子便是再成势,真正的正规军,他们还是差一点的。这一点,翠儿以后可以看到其中的差别而弥补上。

这才是父子二人心意相通的地方。

虽有不舍,然而,既要授渔,就一定要全力以对。

二人都是果决之人,因此,便将翠儿送到蒙毅那去了。

蒙毅这一次倒没像之前那么反感,主要以前是弘昼的事太深刻,原来是轻视之的,后来才发现,是个宝石。

这一次呢,哪怕丢过来的是个公主,蒙毅也是收了轻视之心,真正的正视她了。

倒省了很多的事。

见识到真正的兵阵的强悍,那种排山倒海般的气势是书上所不能与的。

翠儿一进军营就入了迷,看着排兵布阵的演练,学习粮草的调度,战术的制定与破解……简直乐不思蜀。走火入魔一般。

太子妃听闻翠儿去了军营,都惊呆了,她失笑着,自有男儿征战疆场,哪用得着她一个娇女儿?!便是她想去,始皇和扶苏也舍不得啊。

然而问题在于,李家人丁单薄,背景又弱,想要成势,哪有那么容易?翠儿真回去了,面对那个险境,肯定不会视而不见。

而年关一过,林觅这边的情势更紧张了。

因为,那关外骑兵冲破了三道关,已经直奔京城了。

皇帝闻风丧胆,骇的脸色俱变,再加上梁王攻势猛急,两相攻击之下,粮草不继,兵力不足,地利优势已消失殆尽,皇帝又不得不逃出京了。

问题就在于逃出京是错,不出京也是错。若不出京,是被人打进京,然后**或自尽而死。可是逃出京,却真的是坏了事,坏在哪儿?!

坏在梁王早有所料,派了各路追兵沿路拦截,誓必要捉到皇帝。

而皇帝的御驾当然不可能低调,哪怕再逃出京,也得保有皇帝的威严,因此,梁王几乎是沿着线索在追捕,很是顺利。

只怕皇帝要么走投无路在野外自尽,要么就是被梁王所捉,没有别的可能。

皇帝还未抓到,京中因无抵挡,梁王大军誓如破竹,分为两路直接进了京城,驻扎固防下来。

自以为天下在其之手!

而很多的郡县的所为也确实是像这天下的确在其之手的样子。因为梁王一势如破竹,强势不可抵挡,各郡县的势力纷纷向梁王投诚,更有谗媚者说梁王才是正统,自当驱除奸邪,当立为天子,震威天下九州,肃清宇内之意,反正这情势,也是如小丑轮番上场一样的你来我往。

而李延亭也一直没有表示,不仅没有上表,也没有投诚,到现在还在固守城池!

梁王一面倒的情况下,那些原本有异心要投奔他途的人哪里还能忍得住,当下便有二十余座城发生了叛乱。

李延亭带着大狗子,还有王屠夫,左奔右突的灭火,平乱,真正的乱子定下来,流血流了不少,逃走的也有不少,叛变的也有不少,但是一座城都没能夺了去而降于梁王。

也因为此,这一次的李延亭真正的展现了他的凶悍和能力。

平叛之后便是定人心,军法处置的军法处置,而叛乱之臣属,也都一律斩首。

血流成河。上下人皆为之一肃,凛然不已。

李延亭虽然什么都没说,既未自立为王,也未打出什么旗号来,但是这个态度还不明显吗?!

哪怕他什么都没说,然而在梁王情势一片好的情况下,他依旧不声不响,这本身,就是一种要自立的信号!

除去了这些有异心之辈,李延亭内部剩下的都是精锐以及忠于李延亭的人了。

上下皆为之一肃。

而劝他自立,以及打出旗号的人也顺理成章的劝他了。

李延亭却道:“不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要成人,不在乎自不自立,若自有威望,也无所谓旗不旗号。”

上下凛然敬畏不已,就这个心态!绝了!

不急不躁的人,这性子,他不成事,谁能成事?!这也太能沉得住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