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他阴谋论。若是扶苏有除他之心, 他可以以此叫他先发兵,事后再否认。然后借由他无旨发兵之事, 立即就能灭全族。
想来扶苏也怕他疑心这一点, 所以才将印丢给了他。
这是何等的信任?!
因为这个阴谋论, 李斯也可以反向操作,以同样的操作,污了太子,拉太子下马。
因为只需要一个发兵往秦宫去, 污以谋反罪名, 就可以立马做到的莫须有的事情。这种事在政治上, 有时候是真的一种妄动都不能有, 哪怕是莫须有, 也足以让人心疑到死的了。
可是,太子还是将印留下了。
他心里有点感动, 眼睛里也有点难以言说的泪意。
以往一切,并不是过去了,李斯经过与扶苏的磨合,现在也算君臣相合, 可是李斯之前从不认为以前的事真的过去了, 他总以为扶苏以后总有算帐的可能性。
可是经过这个印, 他才知道, 终究只是自己小人之心,才是真正的有私心之人。
而扶苏太子,总归是问心无愧, 只做自己决定的事情。不陷过去之私怨,只怕早已经忘记了。
李斯心里怔忡,将印收好,忙去安排了。
太子印何等的重要,万不可丢失的,否则,扶苏真的可能会完!
李斯这一刻终于明白,陛下为何独对他三令五申,为何要他知道,扶苏,是绝对的仁人!
在这一刻,他心中所有的猜忌,不安,忐忑,过去的一切,全部释怀了,放下了。
扶苏太子,人品贵重。这份信任,他不能辜负。
当下也不迟疑,紧急去调兵了。
想来和亲王真的很重要。
扶苏离开相府,去了秦宫,汇报了此事,始皇一听已是暴怒,“匈奴焉敢觊觎大秦土地?!朕立令蒙恬发兵踏平!”
始皇是真的威严极重,他要是发怒,真的骇人。虽然最近是真的温和了不少,然而现在一怒,宫人们都扑地而跪了一片。
“弘昼恐有闪失!”扶苏道:“我已急令多调兵马前去应援。弘昼真的太鲁莽了,不知来了多少人,他竟也敢去!若有闪失……”可如何向四叔交代?!
始皇笑了一下,道:“这小子,倒是有点担当!不是个怂包!这才像真正的皇室子弟!”
“皇父!”扶苏道。
始皇咳了一声,正色道:“不错,是该增兵。多派些兵马去便是。”
扶苏这才松了一口气。
扶苏又道:“皇父,儿子想去蒙毅那边亲自招安叛军,并且抚恤民众。皇父既有仁人之心,仁政也施,苛律也缓,只是还需要一个缓冲和时间,才足以让百姓缓和过来,而这中间的过程是需要时间才能得到缓和的,儿子想亲自去盯着。”
始皇道:“你确定?!”
“确定!”扶苏郑重的道。
始皇听明白了点意思,道:“你的意思是匈奴不足以惧?”
扶苏道:“天下之强,不在于匈奴,匈奴虽是外敌,侵边是烦不胜烦,然而,大秦真正的核心绝对在于内部的政乱,倘若处理不好,只恐天下万民反矣。”
始皇倒是没想过这个,因为自秦以前,他从来没有看到过起义军。这在先秦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春秋战国,周王以前,所有的大敌,都是外敌,包括匈奴,胡,戎。所应对的办法,也就是把他们赶出关外,或是常常打一仗这种了。而国与国之间,虽也有战事,但通常绝对不包括所谓起义。
始皇听着扶苏的意思,便道:“不妨直说。”
“儿子在四叔那,四叔虽让我不要看史书,多无益。然而,四叔依旧教导了我些他史上的经验,说的虽不详尽,然而天下之势,却很透彻,听四叔之意,自秦以后,起义常有,民一旦不饱,无法养老养幼,便会□□,这一种,基本才是真正的足以催毁国家的真正的力量,那是水,水翻腾,船必倾。”扶苏道:“四叔说,汉有一个臣子,说了天下之势在于土崩,而不在于瓦解。儿子近来颇有些明白这个意思。”
始皇静静的听着,没有打断他。
“所谓土崩,民之反也,一人揭竿,万人皆起,如水倾覆,无法可解,天下郡县立而乱,响应无数。土崩一起起势,不可解。”扶苏道。
始皇微凛,道:“何谓瓦解?”
“瓦解,如郡县重臣,将者之乱,便是有百万人,而朝施恩于民未衰,也完全不足以倾覆整个的天下与朝廷。百万人虽强,难敌仁政也。”扶苏道。
这种的话,以前的始皇肯定要暴怒了,然而这一次,他却未怒,细细思量之,道:“所以才说,这一次是不同的,对吗?!”
然也!
扶苏道:“儿子以为,匈奴便是侵边,也不足以为大患,内乱方是。而秦一直以来,只是倾压,这一次,儿子想收服之,招安以用之,能者封荐为将,为士,不计前嫌,提拔用之!都是秦民,秦人,天下既为秦,若仁政施,其再是能人,也难以应和者众,难成势也。皇父有招纳之胸怀,有仁人之德,而儿子也愿意一试之,他们将来立功,封侯者众,也甚也。既有如此能人,将来匈奴何足为患也?!”
始皇来回徘徊,背着手,想了想,压下了对匈奴的愤怒,道:“吾儿所言不错,便依你计!”
扶苏大喜,道:“多谢皇父!”
“如今内方乱,外又有贼人侵边,先让蒙恬抵御而赶出之,不必兴大兵,”始皇道:“将来……将来等国力渐盛,民力更强,必要发重兵彻底踏平匈奴!此事,吾儿当自思量,便有仁怀,也绝不可废兵之道!”这个意思是要扶苏来完成这件事了。一年也好,十年也罢,反正要大秦忍一个时时会侵边的外患,绝对是不能的。
不过扶苏所言不错,眼下,确实不是大兴兵之时机。倒不是秦怯战了,或是没有这个能力。
而是,民力不足,若是倾耗民力才能完成这场大规模的战事,的确不值得。
眼下,的确是以兴民力为主。而不是兴兵事!
扶苏跪了下来,伏地道:“儿子记住了!皇父能为天下万民,忍一时之怒,儿子倾服不已!”
父子二人其实都有点感慨。
他们二人其实在相互影响中,已经变了很多。很多事也能相互理解,能相互说服对方了。
始皇将他扶起来,道:“待完成此事,去了你四叔那边,去沿海看看。大秦也需要积蓄水力国力民力!商道虽末,若能兴国兴民,可以取用之!”
扶苏喜不自禁,道:“儿子记住了,待弘昼回,便与他一道前去!”
始皇点了点头,道:“准备准备去吧,多带一营,你已为太子,不可闪失!”
扶苏应了,匆匆的出了咸阳宫既刻就出发了。
李斯发了调兵令后,正准备回宫复命,却见始皇诏见,他便忙进了宫觐见。
“陛下,”李斯说了调兵之事,又道:“闻听陛下遣太子殿下去了前线,储君是国本,如何能冒险?!还请陛下三思诏回。”
“扶苏前去,非为兵,而为仁。可去。”始皇命他坐,又道:“太子虽是国本,民也是国本。二人得兼,天下可定!”
李斯倒是怔了一下,这才道:“既如此,臣便增派文臣前去辅佐。”
始皇点首,问李斯道:“爱卿以为,匈奴可伐否?”
“不可。”李斯是典型的秦人思想,道:“大兴民力而伐之,匈奴人不知礼,只可杀之,杀却不尽,一战之后几年,匈奴又起,徒劳无益也。而其地,不毛之地,得之更不能蓄地种植养民,极其无益也!”
始皇倒是笑了一下,以前的他也是典型的先秦思想,现在倒是有不一样的看法了。这么一想,觉得扶苏去了大清学习,真的是整体的思想境界的拔高。
看的更深更远。
而李斯的思想在于,兴兵在于得地,或得俘。这是典型的春秋战国思想。商,周甚至以前,都是这样的。若是兴了大兵,得了那边的土地,也不会去守,更不会迁民去,因为真的太冷,而且无用,便只是弃地,守关。然后把人抓来斩首或是弄为奴隶。那个时候,经常就是这么干的。甚至更早以前,几大部落一起伐戎,然后得到的女人,奴隶,牛羊,都各部落分一分,比之牛羊也差不多。与财物观类似吧。
有种粗野的方式。
而李斯虽集百家之长,然而对关外这个事情上面,其实,都是一脉相承的。
始皇在想,李斯这人,现在比自己还保守哈,其实。
“陛下……”李斯蒙了,一时之间倒是有点不解加疑惑。他以为始皇大怒,非要伐匈奴,因此便以为始皇不高兴了。因为以前的始皇就是这样的,一看有人敢侵秦边,好啊,找死是吧,打,往死里打,打残了都不罢休这种。
始皇道:“朕觉得李卿还是要多学习啊,这样下去,跟不上扶苏的思路,可不好!”
李斯已是众家之长,难得的士人了,一时听了这话,真的愣住了。呆呆的看着始皇,万料不到会听到这话,是没想到,也震惊。
始皇是嫌他落伍了吗?!
李斯呆滞了,要失宠了!
始皇心道,这李斯,若是能去大清学习学习,说不定,才能有更转变的效果,人的思想是很难改的,说服是说服不了的。
只有让他去经历,去亲眼看看,才会有真正脱胎换骨的效果。
而现在秦处于关口之上,就需要转型,转变思想。
李斯已是至贤至理之人,若是能成长更多,想必效应是完全不一样的。
始皇心道,大秦天下,光靠扶苏一人,扶苏也太累了。得有人能帮他。
而李斯就是最好的人。
雍正不是一直想要李斯吗?!不如丢过去看看?!
只是,扶苏,弘昼和李斯都走了的话,自己就得天天批奏折,相府之事,也得天天管着。始皇便觉得头疼。
但是好似不学习也不行啊,唔……一时倒难为起来。
“陛下……”李斯看始皇又思索起来,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说的话不合始皇心意,便按着心思,补充道:“……若要伐匈奴,只恐耗尽民力,此时,不宜也。”
“的确不是好时机,不过打还是要打的,”始皇道:“大秦之地,不容这些人犯。先治理好国家,再谈兵道。”
李斯松了一口气,道:“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