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形势的确严峻。
亲眼看到了小老百姓的生活,赵佶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以前的他从来没有这么直观过看过老百姓的日子,这么直观下来,赵佶越发的心里难受。
大宋当年,其实对百姓,也就那样吧。
李家条件还算好的,小老太又能稳得住。而真的乱子起的时候,没有备粮的人家,佃户人家,先得崩溃了。一旦崩溃了,就成为逃户流民,然后乱子起来了……
所以无论梁王的路线经不经过这儿,都得乱!
他现在才知道,哪怕是维护一个百姓的平稳生活,都是那么难,那么难,战战兢兢的。
小老太几天没上线了。
而始皇和扶苏也忙着,也没怎么上线,一直在忙着祭天,忙着祭太庙,以及封储君大典等事宜。以及还要处理战事,以及忙着开春后的农业和水利等诸事。是真的忙。
弘昼行到半路,终于赶上了蒙毅的先行部队,他是后将军,因此押军在后,军中大事,他还是知道轻重的,一直十分慎重的押着,也能稳得住。
接到扶苏被封太子的诏命的时候,倒是有点讶异,微微笑道:“始皇叔叔这效率可以啊。”
一面为始皇和扶苏,以及秦运欣喜,一面又有些怅然。
始皇的话,他已经想过很久了,这一路风餐露宿,也的确能让人脑袋清醒,吃吃大秦的风沙,再看看万里无云的草野城池,再细细的想一想自己的决定和未来,以及他的内心。
审视着,剖开着。等战事结束,他也的确该做下一个决定!
皇阿玛……儿子想您了。
这一出来才知道大清的好,以前的时候哪怕也见不到面,可是儿子在宫外府里,您在宫里,儿子心里也是踏实的。
弘昼闭了闭眼睛,扬起马鞭,传令与信兵旗手,道:“加速行军,到下一个地点再歇息!”
大秦的军队浩浩荡荡的过去了。整肃而威严。
他身边的人都挺吃惊的。事实上跟他出来的时候,以为要保护他,看他在宫里的行事,怕是个不讲规矩的,还以为光拦着他,就能烦死。因为他不怎么按常理出牌,万一这出来真的出点啥事,他们怎么交代,所以一个个的都挺紧张。
但没料到这和亲王十分能分得清轻重,兵之重事,是半点不马虎,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
不仅整然有序的领着军队,加速脚程,甚至还能看着地形,沿路补给,更是知道哪里有草给马吃,给马饮水。分析能力一流。
或是看着地图都能避开一些可能的陷阱。
他们才知道这和亲王也是个厉害角色,至少在地形地图,以及战事方面,他不是不懂,而是极懂。甚至懂马的习性,知道怎么样才能让他们怎么休息,才能得到最大的体力,并且发挥最大的脚力脚程,还真赶上了蒙毅。
原以为跟着他出来只是打个酱油,还能立军功不成?!
现在想一想,怕是可能真的能立点军功回去受个封赏。
因此,战将们的心都定了下来,担心尽去,反而有点美滋滋的!
果然嘞,世间的事情,真的是祸福相依。
况且现在陛下封了太子,立下秦之储君,这对他们来说更是人心一震。而且郡县满贺,万民景仰,看大秦有后,自然战力惊人。
蒙家也极高兴,尤其是蒙毅,蒙恬等人心算是定了。
这些日子以来陛下变了不少,但都是变慈祥了。
当说立储君这事,在这个当下,是多么的能稳下人心啊。
所以这些小叛乱,真不算大事儿。尤其是在始皇活着,国有储君,蒙家尚在的情景之下。
蒙毅觉得不出四到五个月就差不多回到咸阳,而且还是在算了来回的路上的时间的前提下。
等定了,剩下的便是李斯的事了,都是文臣的事情。文武各有其职。所以他们出刀,文臣则出力安抚,反倒工作更细致一些,更复杂一些。
而大年二十九这天,雍正便带着翠儿去了苏州园林去游园,主要是看了看雪景,又看了看湖天山色,园林仄怪,比起在京中的威峨紫禁城,有另一种细致和美妙。
雍正逛着便觉得挺美,道:“这儿不错。”
“大爹爹,这梅花开的好看,”翠儿寻到一处梅林,道:“很艳,红梅与雪景相映,倒为这冬日,添了热烈,减了单调。”
“的确不错,开的极好。”雍正对苏培盛笑道:“过了年翠儿就十岁了,真的要成大姑娘了!”
“是啊,公主这些日子长高了不少,真个的是大姑娘了。”苏培盛知道。
翠儿正想说话,外面有小太监进来报道:“禀皇上,宝亲王求见!”
雍正怔了一下,看了一眼苏培盛,眉头微有不悦,道:“可是有正事?有事回别院再说。”
“并无,宝亲王说得知皇上在游园,特来相陪,言是一直不曾见到过公主,趁此年节里见上一面,也是认亲,总好过天天公主闷着,兄妹不得相见的,倒生疏了。”小太监道。
苏培盛便明白,宝亲王是有备而来。
这是不见不罢休了!
话说到这份上,说白了就是特意来的,若不叫进,岂不是显得很不近人情?!
若说为公事这种借口来,雍正还能以此为借口给拒了,可是这可怎么说?!
就是为此而来的呀。
宝亲王不光只是臣子,更是儿子,是一家人。哪有一家人不相见的?!哪有叫儿子与女儿相互不见面的?!若是平日也罢了,偏偏是过年的时候。
也因此,雍正才蹙了眉头,也是,若不叫见,宝亲王也只会越来越好奇,越来越觉得有古怪。
不叫名义上的兄弟相见,连雍正自己都觉得不对劲,更别提别人多心。
因此雍正看着翠儿,翠儿道:“爹爹莫为难,我带上纱帽见便是。避避嫌也好。”
“也罢了!”雍正叹了一声,道:“总有这么一遭,他若来了,寻你说话,你只客气相待便是。他是个……”怎么说呢,雍正开始头疼了。
翠儿心里便有点数,知道有点不妥,便叫侍珠拿来的帷帽戴的严严实实的,全放下来了,而且还扎进了领子里,风都吹不起来,加上天冷,这样打扮也无不妥。
雍正这才道:“宣进来吧。”
弘历进来了,也终于见到了十岁的翠儿。在他疑惑了那么久之后。
远远的进了园子,便看到一个身量不高的女孩儿站在梅花树下,长相看不见,可是身段,倒是娇娇柔柔的,却极挺拔,梅树弯绕多曲折,她却像一颗苍松,倒叫弘历怔了怔。
过来向雍正请了安,便笑道:“妹妹好身量,都这么大了。这还是咱们兄妹二人第一回相见呢。也是缘份。”
“见过四哥哥。”翠儿福了福身。
“快起来。”弘历看向她,却是怎么也看不清纱帽后面的相貌,见她如此回避自己,心下有点奇怪,也有点不愉,不过没有表现出来,倒是笑道:“可是冷,才如此?”
“是冷,”雍正道:“你妹妹年纪小,陪着朕这么走着,怕吹了风,这才戴上的。”
“原来如此,”弘历笑道:“南方湿寒,是该注意些,才不受寒。不过自家兄妹的,倒也不必总是避嫌。倒显得咱们不亲近了。”
说着又笑道:“这是给妹妹的,妹妹看看可喜欢。”
“多谢四哥哥。”翠儿谢了,身后侍珠接了过去打开了,却是南方的小玩意儿,也算是可心意。用心寻的。
“我很喜欢。”翠儿笑着谢了。
“妹妹喜欢就好,”弘历见她没有拿下纱帽的意思,便道:“皇阿玛,明日便是年夜了,儿子想陪着皇阿玛一道过年,今年不在京里,倒显冷清,若是妹妹与儿子在,想必也热闹些,皇阿玛若不嫌儿子吵闹,一道过吧。”
真过年,在室内,翠儿还能不拿下纱帽吗?!
雍正心知肚明,却也不好拒绝的,便道:“也好。”
弘历这才道:“最近怎么不见五弟。衙门的事都处理的差不多了,他这躲懒,也该出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南行桉 12瓶;洛清欢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