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相较而言,许盈却是更偏爱《后赤壁赋》。也说不出太多理由,就是觉得《后赤壁赋》的‘仙气’更加委婉平淡,而正是这种委婉平淡使其有了不一样的品格。
如果说《前赤壁赋》的仙气是几乎要透出文字来,‘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之类的句子直往人面门而来,让人不得不感慨大苏才气之纵横。那么《后赤壁赋》就非常收着了,通篇几乎都是在叙事,并没有什么感慨。只不过是大苏与客人觉得月亮很好,想要再去一次赤壁赏月。还说了一下赏月需要准备的酒和肴馔——肴馔有客人白天打的鱼,酒则是夫人平常私藏下的,为的就是这种时候不至于坐蜡。
令人不禁猜测,是不是大苏平常过于好酒,有酒便要饮尽,夫人不得不储藏一些不让知道。
然后就是乘船、饮酒、攀登等等,中间苏轼见到了一只鹤。后来睡梦中梦到一个道士,与鹤身上的特点重合了...半梦半醒之间,苏轼忽然道: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直到此时,幻想与现实达到高度融合,让人分不清楚到底是胡思乱想,还是遇到了真仙——然而不管是哪一种,似乎都浪漫的惊人!
这一段《月中赋》中也有差不多的,许盈动笔写的时候还觉得熟悉,等到醒酒之后不禁哑然失笑...自然是熟悉的,这可是自己很喜欢的文章。
而除了这段,前面完全的叙事其实也很‘仙’,只是这种‘仙’隐藏在普通记叙中。譬如即使只是准备酒与菜,也充满着苏轼的洒脱——月亮很好,就是没有酒和菜,客人说自己打了鱼,妻子说自己藏了酒。明明只是很小的事,却因为一场只属于贵族的赏月活动就这样办起来了,让人有一种近乎返朴归真的感动。
在叙事上,《月中赋》自然和《后赤壁赋》不同,也无法相同,但内核是非常相似的!
而这样的《月中赋》一出,许盈的名声一时之间再添热度...甚至可以说前所未有地达到了另一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