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顺整个人都傻了,她有些茫然地看向杨老夫人含泪的眼睛,喃喃道:“娘……我、我不记得了。”
她是母亲长女,当初离开荆州的时候,她已经十二岁,算是半个大人了。她们母女四人从荆州回到长安的一路上,真是再狼狈不过。回想当初,武顺只记得满心的惶恐不安,父亲病逝,家中唯二的兄长不喜她们,联合堂兄们欺负她们孤儿寡母,让娘亲不得不求助长安的弘农杨氏,赶回到长安城,这才勉强有了安稳的日子。
她哪里想得到,那时候的母亲承受了远比她想象更多更沉重的东西。
意识到这一点后,武顺的眼眶蓦地红了,泪水簌簌落下。她扑到杨老夫人的身前,伏在她的膝上,哽咽着道:“阿娘,对不起,是女儿不好,女儿没能注意到您的……”
武顺哭得难过,完全没有注意到杨老夫人的身体僵了一瞬,目光漂移,隐隐带着些许心虚。
编故事是一码事,女儿信以为真,难过伤心又是另一码事了。
只不过,该编的故事不能停。
杨老夫人抱着仅剩的女儿,心虚地哭了一通,然后继续说当年的事情。
当时那个情况,她一个寡妇带着三个还未及笄的娇俏女儿,过得已是非常艰难。再加上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明空,她那日子又该如何是好。
就在这个档口,伺候杨氏生产的稳婆告诉杨氏,长安有一户富贵人家,膝下有三子,一直想要一个乖巧女儿。若是她愿意,可以将小女儿抱给那户人家收养。
杨氏仔细调查过那户人家,确定那是一个诗书之家,门风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是一心想要抱养一个女儿,不会亏待她的孩子后,她便狠下心,将小女儿送给了那户人家,还塞了一块玉佩作为信物。
这本是为了那孩子好,只任谁都没有想到的是,没过两年,那户人家一次返乡探亲的时候,遭遇了贼寇,全家都死在了贼寇的手上,包括她那可怜的小女儿。
杨氏以为小女儿遭遇了不测,眼泪都要流干了。但为了三个女儿,她只能坚强下来。
幸运的是,小女儿明空并未跟养父母一家遭遇不测,而是被一户路过的好心人家收养。明空失去过往记忆,因为玉佩上前武后明空的刻字而取名为武明空。阴错阳差下,武明空进到一大户人家做工,与那家家主定了情,纳为侧室。生子的时候难产,留下萧明晟一人便撒手人寰了。
这个故事虽然漏洞不少,但现实往往比话本更加荒诞。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比如杨老夫人怀孕时的细节处理,萧明晟早已派人伪造去了。纵是有心人前去调查,也能够找到契合这个故事的细节,全力完善武明空这个人的身份过往。
比如,居于长安因外出探亲而被贼寇杀害的一家,其实是真实存在的。萧明晟不过派心腹找到伺候过那家的下人,说一句“确有此事”,找人与那户人家的邻里谈论收养女儿的事情,混淆他们以往的记忆,让他们误以为那户人家当年真的收养了一个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