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觉得气氛有点太沉重了,婢女清开始说些诙谐有趣的新闻...陈嫣也不是故意要把气氛搞的这么差的。所以在婢女清刻意讲笑话的时候也都陪着笑了笑,气氛开始转好。
从阳陵去到粥棚有些远,毕竟一个是核心区,另一个则在贫民窟,距离远是必然的。
一路上婢女清就忍不住问道:“翁主,粥棚有什么好瞧的啊?”
医馆还好想一些,总有可看之处。但是粥棚不一样,真的就是熬好的粥羹好大两个木桶,有浴桶那么大吧。然后搭个棚子,到了时间就开张,家中穷苦的吃不上饭的、乞丐等等,就可以来打碗粥。
这种一眼看的到底的,有什么可看的?而且粥棚所在的地方肯定多得是哄抢的人,要是不小心刮了碰了怎么办?
陈嫣摇了摇头:“我瞧瞧做事的人用心不用心。”
陈嫣本来就是为了做好事才弄出这些的,她可不想最后好事做了等于没做!而粥棚这种东西,里面的猫腻实在是太多了。虽然她特意选了老实诚恳的人来办这件事,也会定期查账,但她依旧不敢保证一切会如她所想。
马车到粥棚附近的时候正是粥棚派粥时,粥棚派粥一天只有一次,毕竟粥棚的作用是让人活命,而不是养懒汉。若是真按照正常的就餐派送,恐怕有不少人就不去工作,选择每天混两顿粥了!
这并不是夸张,虽然两顿粥看上去很少,但这是白给的啊!等于是不付出劳动力就可以得到。普通工作的人很多都只喝两顿粥——这个时代穷苦老百姓的生活就是如此,这可一点儿也不夸张!
到时候每天就躺着,消耗也少,靠着两顿粥确实能过日子!既然能过日子,还做什么工作!
不过这么一顿的粥却并不是草草对付了事,虽然不可能用此时很精贵的稻米煮粥,但材料也是尽可能用的实在的——豆子用的最多,另外还有粟米掺着煮。别的不敢保证,至少粥确实很稠,与其说是粥,还不如说是很湿的饭。
另外里面还会放些盐、菹、野菜什么的,改善口味是一方面,也是保障盐的摄入。
看着许多人都挤到粥棚边,陈嫣还有点儿担心会出事。不过立刻就有人出来维持秩序了,而领粥的人也表现的比较配合——按照粥棚负责人报告的,一开始领粥的人根本不配合,只想抓紧领到粥,落到后头说不定就没有了!
而陈嫣也不可能给粥棚配备太多的人手...真要是配备一个可以维持这种场面的小队,人力成本就要远超粥的成本了!说起来不免可笑。
还是粥棚的人想办法,找到了几个常来领粥的,让他们帮忙维持秩序。这些人本就熟识,他们劝说大家守秩序自然更有用——这几个人的报酬也很简单,除了单独留下来的豆粥,还有两个菜饼子。
菜饼子就是做豆粥的时候拿剩余的材料做的,很实在,但滋味很差。直接说吧,就是没什么滋味,一点儿菜味儿,一点儿盐味而已!豪门大户家的下人都不吃的,但在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些人看来已经很好了,带回去给家人,能省掉一个孩子的口粮!
之所以这样,并不是说阳陵邑很穷,靠近都城的卫星城都这样,大汉药丸呀!
事实上阳陵邑有的是有钱人!只是确实有这样一些穷人...粥棚帮助的本就是这些人。
陈嫣让车夫拿一点儿钱去和已经领到粥的人买粥,她想看看这粥有没有达到标准。
几息功夫车夫就端来了一碗粥,看样子是连人家的陶碗都买下了。
婢女清伸出头去看那粥,忍不住道:“粥羹倒是实在,只是做事的人太不用心了,砂石、谷壳都看的到,该好好挑挑才是。”
婢女华则是咋舌:“这豆羹、豆羹也太...”她性格文雅,说不出难听的话,但意思是那个意思。
看在陈嫣眼里,觉得婢女华快要吐了。
陈嫣并没有因此对她有什么不满,她这表现虽有些‘何不食肉糜’,不知民间疾苦的意思,但这是环境使然,又不是她故意的!婢女华的父母原本就是长公主府的人,可以说她从小就在长公主府长大。虽然是个奴婢,但却没有吃什么苦头,至少吃穿方面是没有吃苦的。
眼前的这碗豆羹实在是非常实在了,看起来干巴巴的。但本身的卖相很差,浅色的粥羹里夹杂着肉眼可见的砂石,同时参杂着绿色的野菜和菹,再加上不怎么好闻的气味,放在后世绝对是不折不扣的黑暗料理!
再掺些水,用作猪食也没有问题。
相比之下婢女清的表现就好很多了,毕竟她小时候也是吃过苦的,正是因为家贫才会被卖。不过小时候的记忆也已经淡忘了,不然她可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砂石、谷壳都不能挑,人手去挑拣,这么大的量要用多少人?若是用水淘洗...”说到这里陈嫣顿了顿,后又接着道:“恐怕要洗掉不少碎渣、粉英,贫苦人家都是不淘洗的——粥棚的人雇了外头的妇人煮粥,她们都是习惯如此的。”
听陈嫣这样说,两个婢女大为惊奇!她们当然知道底层老百姓的日子困苦,可是具体有多困苦?在她们那里是很难有实感的。大概就是一个模模糊糊的概念:没有衣服穿,吃饭也吃不饱。而概念和真实的细节感受是两回事儿。
倒是旁边的朱孟感慨良多,忍不住道:“正是如此,特别是小人年少时,那时小百姓更穷苦!这样的豆羹,想吃还吃不上呢!”
朱孟年少时国家休养生息已经见到成效了,但到底过去损了太多元气,国家没有完全恢复过来。至少他家乡那块地方就是如此,穷的都养不起孩子!他当时就是被卖了,然后辗转来到长安,然后因为这样那样的巧合这才进了宫成为宦官。
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对朱孟还有些拘谨,毕竟人家原本也是天子身边的第一内侍,做到了常侍的宦官!巅峰时期哪怕是朝中大臣见了他也得脸带三分笑。
但接触多了也就渐渐放下了拘谨。
像婢女清这样的贴身女婢,又兼大胆活泼,对着他还能开玩笑呢!此时便笑着道:“朱翁如今也可试试看,看能不能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