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开关没拧好。”秦云看了一下,帮高宏伟处理好。

现在七月中旬,众人走了一会,来到一个塑料大棚。塑料大棚内,一个干瘦老头正弯腰研究小麦,四周是认真记录的白衣研究人员。

“周院士!”县长李青率先上前。

“李县长。”老者直起身子。

周远恒六十九岁,体型干瘦。即使隔着人群,秦云依旧能感受到周远恒外套里的骨架,周远恒本人要比电视里更加平静温和。

“周院士,这是竹河县基层干部。大家听到您在这,都过来学习小麦知识。”李青为双方介绍道。

“大家好。”周远恒对众人招呼。接着看向手中麦穗:“粮食是生命根本。咱们县的土层深,有利于土地储水……”周远恒从土地结构讲到竹河县的小麦特征,他不是过场式的讲解,而是研究过竹河实情。

七月的阳光有些炙热,种植大棚安装了临时空调,但周远恒鼻头还时不时的冒着汗珠。

秦云想起上辈子。上辈子粮食危机,龙夏华南华西等地受哈尔玛影响,粮食作物几乎一夜枯死。当时国难当头,周远恒带领研究团队前往华南灾区,希望能研究受灾土壤结构,解决粮食危机。

周远恒在华南灾区呆了一个月,土壤研究还未有进展,便因化工感染住进医院。当时医院检测,灾区种植基地拥有大量的哈尔玛废料,周远恒因长时间接触受到感染。这种化工伤害是不可逆的,现在最好方法就是停止研究。

周远恒出院后没有听从医嘱,而是继续扎根灾区。在采访时,他只是平静说到,自己身体可以多撑几年,但龙夏不能一天没有粮食。他多研究一天,龙夏就有可能早一步解决粮食危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周远恒是灾难时的一种选择。全球灾难,还有无数教师,军人,医护人员履行着自己的社会职责。在全球危机的背景下,龙夏也是因为无数奉献者,才会拥有的稳定的社会结构。

此时周远恒精神烁烁的站在麦田中央,秦云既庆幸又担心。

庆幸一切还未开始。

担心历史像上辈子无法改变。

“我们扎根基层,就要保证各乡各镇都吃的上粮食,吃的饱粮食。感谢大家听我一个老头子唠唠叨叨……大家有没有想问的?”下午一点,周远恒讲解完道。

“我们村子山地多,能不能种植小麦?”

“这是我们村子的地形图……”

……

有不少村干部举手。大家上了年纪,原以为这场学习会晦涩难懂,但周远恒讲的由浅及深,他们充分了解小麦对全国的意义,现在恨不得立马回村,把村里的土豆红薯全拔了。

“我们种植粮食,首要讲的就是因地制宜。”周远恒笑着道。

周远恒又相继回答了几个问题,现场学习气氛十分浓郁。

“十分受用啊。”人群中,高宏伟用圆珠笔耐心记录。他虽有录音笔,但开会重点,还是习惯手写记录。

“你要不要举手?”隔壁村长见高宏伟记的认真,笑着问道。

“不用。”高宏伟摇了摇头。他想问的其他村长已经问过,再者,这里五百多人,他也不好意思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