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康义也是肖中云偏袒的那一个,但人家这外孙做的,也没人敢说道啊。这不,放了碗筷,就顶着大太阳,挑上两个竹筐,要去镇上买瓦。说回头等农忙完,他二舅捡瓦修房,就不用再去买瓦了。
去的时候,他还问杜童和杜曼要不要一起去镇上。
杜曼嫌弃太阳大,晒人,不愿跟他去。杜童下午要和她奶一起收蚕茧,也没去。
杜小兰丢了筷子,就跑去了半竹坡。屋里就剩下张丽金和杜大兰,外面肖中云三个大人。
“妈,家里的茧,后天赶场能卖了吧?”张丽金一边收拾桌子,一边和肖中云唠嗑。
肖中云:“嗯,下午我收装好,后天让老二背去集上卖。”
“今年的价格比往年高一些,也不知道还涨不涨。”杜大兰在家务农,家里也养了一些蚕,不过她的已经卖掉了。
张丽金:“应该不会涨。往年公社定了价,就没往上提过,今年应该也一样。”
“妈,这钱你拿着给童童交学费,我听国标说,童童捣鼓种了什么菌,那菌种得怎么样?”收完桌子,张丽金从口袋里掏了一百块出来,塞进肖中云手里。
“不知道,童童说薄膜还得盖四五十天,等出了菌丝才能掀开,也不知道这菌,能不能种出来?”
“镇上的菌卖得贵,要是能种出来,童童后面的读书就不愁了。”张丽金宽慰道。
张丽金不知道种菌怎么种,虽然听男人提过一耳朵,但她对这事却不怎么看好。不过,不看好归不看好,她却没去批判杜童种菌的行为。
在张丽金看来,菌子能种出来最好,种不出来,那东西也没太多成本,亏也亏不了多少。
肖中云没和张丽金客套,把钱接过来:“童童开学那笔够了,后面就是生活费。丽金,小曼在学校,一个月是多少生活费来着?”
肖中云埋头算了算自己家的钱,心里有些没底。
“奶,我一个月生活费八十块,包含买资料买笔啥的。”嗑着瓜子的杜曼,立即插话。
肖中云:“这么多?高中和初中就是不一样,童童初中一个月才十来块,这上高中,一下子就多了八九十。”
张丽金:“那当然不一样,上初中,咱们能背粮到学校去。可高中食堂不收粮食,打饭也算钱,一天生活费最少得两块钱。女孩子家还得多备一些在身上,买点别的小东西。”
肖中云:“小曼,一个月八十块钱够花吗?”
杜曼可怜兮兮道:“紧巴巴的,勉强够吧。”
真的只能是勉强。
光伙食费就得六十多,每个月的来回车费,买笔、买纸,反正就剩不下钱。
“那童童这儿一个月也八十吧。”肖中云叹口气。
八十块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可自家情况,还真有些难。
“学费凑出来了,生活费挤挤总会有的,实在不够,我仓里还有几百斤谷子,卖了总是够的。”杜大兰说着,也递了五十给肖中云。
杜大兰和张丽金两家都不算宽裕。杜大兰两个儿子虽然都能挣钱了,但二儿子还没有结婚,家里就几间屋子,她还想今年年底,把房子推了重建一下,不然等小儿子结婚,两口子住的屋都没有。
张丽金家也一样,大儿子杜雄下半年结婚,小儿子当兵去了,没啥收入,家里还有个在读职高的女儿,想帮也是有心无力。
三个大人聊着天,把家里收拾完,转头去了牛圈那边,一起收茧。
杜童和杜曼也跟着去了,两人年纪相差不多,虽然没住在一起,但打小两人就亲近,重活回来,杜童还满喜欢和杜曼说话的。
下午三点过,周康义满头大汗地挑着瓦回来了,老杜家也没啥事了,张丽金带着杜曼回了自己家,杜大兰家里喂了猪,不敢在娘家过夜,便跟着张丽金一起走了。
倒是周康义没走,说留下来帮外婆做两天活,然后再去工地上。
周康义在凤凰上班,工地有活他就呆在工地上,没活的时候,就会回新平镇,家里家外他都照顾得到。
至于杜小兰,她去了杜国全家就没再回来过。
倒不是她不想回来,而是不敢回来。因为中午吃饭那会儿,肖中云在桌上提到了赵敏,意思是让杜小兰把赵敏接回娘家住几天,杜小兰不敢接老太太这话,只能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