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 章 宫廷岁月071

() ,宫宴看起来豪华,有美味佳肴、笙歌燕舞,但其实都没什么意思。一盏一盏端上桌的食物看起来精致,却大多调动不起来胃口。至于表演就更别说了,伎人的身体缓慢优雅地移动,相比起表现人体的吸引力,更像是在模仿不会动的装饰品。

一切除了无聊,还是无聊...在这样的宫宴上,不过就是挨时间而已。

等到妃嫔差不多能退场的时候,见着已经有人开始退了,素娥松了一口气也跟着告退。

郭敞是看着素娥告退的,回头宫宴结束,他这个官家也退场时,微醺的郭敞便忍不住道:“素娥走的算是早的,她一贯怕麻烦,这样的宫宴又没什么趣味,想来是难熬...该叫她近前坐得,好歹说说话,也没那么无聊。”

王志通笑着说:“那官家怎么没叫高娘娘近前呢?”

郭敞笑骂一声,然后才道:“那就有些出格了,旁人怎么看呢?朕自无所谓,可是素娥她一向规矩...也罢。”

此时郭敞已经躺在福宁殿的围榻上了,却没什么睡意。微醺的感觉没让他想睡,反而叫他更精神了。王志通也看出来了一些,在他的安排下,一会儿送上来的饮子外,还有一些点心。

深夜不好喝茶,用些安神的饮子倒好。但郭敞并不在意饮子和吃的,只看到了捧着东西来的茶房宫女。

方采薇就在其中,这次因为角度原因,哪怕她低着头,郭敞也看到了她的脸。笑了笑道:“方氏留下吧。”

方采薇便留下,一开始只是侍奉郭敞吃喝而已。郭敞夹了一块小点,忽然就想到了这次圣诞节素娥送来的礼物,其中有前朝古瓶一对,京中过生辰时兴的吉庆糕饼两匣子,再就是一本笑话集了,都是素娥自己写的。

昂贵体面的顽器,自己手作的心意之作,有趣的东西,竟然是占全了...仔细想象,素娥一直是这样,面面俱到。

那对古瓶很古拙,是上等的古董,而且显出了素娥的品味。糕饼也好,虽然是时兴的,但素娥做糕饼的方子显然与外头人不同,味道却是出奇的好。至于笑话集,那更不必说了,得了这一本集子,他这几日都是放在枕边的。

这几天和张皇后起冲突,他的情绪依旧称得上稳定愉悦,全靠这本笑话集——若不是和张皇后起了冲突,今日圣诞节,这会儿他肯定是要在坤宁宫的,而不是回福宁殿。

咬了一口月牙儿一般的小点,郭敞首先想到的还是御膳房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糕饼不够中吃,过去不大觉得,可有了素娥那儿做对比,就显出他们的不足了...这样想着的郭敞一下就生出了烦躁,有时他会因为想起素娥而心情愉快,有时又会因为太过频繁地想起,不太想面对。

此时就属于后者,他急需盖过这种情绪,便抬头看了看方采薇:“...说起来,前些日子朕仿佛听谁说,你善于歌唱?”

方采薇的姿态挑不出错来,只恭恭敬敬道:“回官家话,奴婢、奴婢称不得善歌唱,不过是长于民间,学得了几支曲子,聊以自娱。大约是被人听见了,觉得是乡野之曲,

新鲜有趣,这才传出这般话。()”

朕这宫里的人,向来眼光高,倒不像是你说的那样。()”郭敞的目光沉沉,让人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看了方采薇有几息功夫,道:“就叫朕来评一评吧,你来唱一支,朕听一听。”

方采薇表面平静,心里却知道这是一个最佳机会!已经抖擞起精神,要好好表现...最好的结果是今晚就侍寝。

方采薇的确善于歌唱,和点茶这种宫里谁都会在百无聊赖中练一练的技艺不同,唱歌才是她真正的绝招。这一方面是因为她本来就会唱,如她所说,她在宫外时便跟民间艺人学过唱,而且她天生有一副好嗓子,没经过什么训练也能唱出动听的歌儿。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做了贵人后不久,高素娥便以歌喉叫官家倾心。

此前高素娥也是得宠的,但自从她在官家面前唱过之后,官家就更宠她了...这宫里的人都是有样学样的,最爱学的就是宠妃的样子!既然官家喜欢会唱的,那自然要学起来!有些人甚至不适合学的,也要做这个样子,讨好官家,这甚至成了个态度问题。

如方采薇这样本身条件就好的,那时候自然也是全力学唱。

向美娘虽然对她不好,但那种时候倒也记得方采薇是来帮她争宠的,还叫了仙韶院极善于唱的教习女官来教她。经过这样一番调理,方采薇自认为自己这方面是不输于宫中任何后妃的,只是在那时她根本没得到机会表现。

学了这项技艺,最后也只是白学了...直到如今,却是成为了她的进身之阶。

郭敞这样一说,方采薇便在跟前唱了一曲,如她所说,确实是民间的曲子。相比起宫廷乐曲,实在是吸引人多了,有一股活泼泼的生气。同时方采薇的水平也值得称赞,声清韵美、字正腔圆,唱出来就仿佛是一声声递到听的人耳朵里。

“妙音啊,实在是妙音...宫中便是仙韶院的歌者,恐怕也比不上你。朕早知道福宁殿是‘卧虎藏龙’的,如今更确定这一点,谁知道你们随便谁,就有一手了不得的技艺呢?”郭敞微笑着看着方采薇。

然后又看向王志通:“也是你会择选,能调理的缘故...怎么就找来这么些好人呢?”

方采薇和王志通自然是连连自谦。

郭敞这时对方采薇的兴趣已经很明显的,而他显然也是个不会委屈自己的人,特别是眼下,他正酒后微醺...他冲着方采薇招招手:“过来些,再唱一支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