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1 章

“那就好,我小姨回去总归要有个工作,那小月儿和狗蛋他们呢。”

“我离开的时候,小月儿和狗蛋在县里上学前班了,也不知道后来怎么样了,但学前班都是在县里读,小学应该也是在县里了。何建设现在读高中,明年高考,何卫革那小子读不进去书,在家种菜呢,不过现在农村都是家庭承包责任制,何卫革种了一年菜,收入还不错。”余敏继续说:“你知道刘恩慈最后怎么样了吗?”

说道刘恩慈,何小丽才发现这个人的存在感,真的是越来越低了,听到这个名字,何小丽就觉得心里有种很奇怪的感觉,如果是原主,会怎么跟刘恩慈相处?

其实说起来刘恩慈这个人除了有点小自私,整体来说也还算可以了。

“她现在彻底留在新蔡了,后面找了个二婚的教师嫁了,那个教师估计你也认识,是公社中学的,姓张,比她大了好一些呢。”

张老师?

莫非是当初那个死活不让录取何小丽的张老师,他和刘恩慈怎么就能搞到一起去了。

哎,不想了不想了,想那么多也没意思。

“对了,余敏,你尽说别人,说说自己吧。”她倒是很好奇,余敏来北京找自己干嘛,再者,按余敏的脾气,这么多年肯定没少瞎折腾。

说道自己的经历,余敏能聊几箩筐,她时今年年初离开大河村的,刚开始回了老家,老家的奶奶身体还好得很呢,在家住了大半个月,家里老爸老妈又嫌弃她这个整天在家住着不招工的女儿,所以余敏也就毫不犹豫的从家里离开。

她在大河村那几年,也存了一点嫁妆本,拿着这些钱,她去云南贩卖过蘑菇,又去过东北收人参野货,总之这几年也开放了,能做生意了,所以能做的生意她都试着做了一下。

最赚钱的还是在湖南的那几个月,她去县城的食品厂批发面包、包子那些到农村去卖,三四个月赚了上千块钱。

“你说你去农村卖包子、卖面包?”何小丽有点不敢相信,农村现在有这个消费需求吗?

“切,你看你当城里人太久了老土了吧。”说起这段经历余敏就笑眯眯的:“现在农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都是承包制,个人干个人得,多干多得,少干少拿早就不像以前那样散漫了。我去到湖南的时候发现那里的人很早就出来干活,要天黑才回,中午那顿饭,回来做吧,也麻烦,不做吧,干一天的体力活也体力也跟不上,就买了包子馒头那些在村里卖,现在条件好了,不像以前,我找人借了个自行车,就这样沿村卖,后面我又换了些品种,卖面包,生意都很好,一个月最多赚了三百块钱!”

三百块钱,何小丽听了都跟着傻眼,付欧工作了四年,现在一个月工资也才一百二,偶尔单位会发米发油什么的,她就更惨,学校补贴十块钱到十五块钱不等,这余敏一个月靠着当二手贩子卖包子,一个月能赚三百!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了。

“那你干嘛不干了呀?”这个余敏,以前都说她脸皮厚,心思活,没想到本事这么大的了。

“入冬了啊。”收完油菜地里就没有那么多活了,农民也歇下来了,我也只能去别的地方看看,再说卖这些也不是长久之计,后面有人做了新鲜的来卖,我的生意一下子差了很多。

“哇,余敏,你还真是能想办法,那你说说,来北京准备做点什么?”连何小丽都有点跃跃欲试了,最近刚好大四下学期,除了西城区的那个项目,做完就可以等着毕业了,也算是大学四年最轻松的时间,再说马上就寒假了,有一寒假的时间可以跟她一起做市场调研啊。

她觉得余敏必然不是单纯来看她那么简单,肯定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