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6 章 给蠢货一巴掌

若林如海不在家,就请江夫人当场拆看。

——她知道这两年与林家往来的帖子,其实都是林如海回的。

江洛到底留沈夫人和刘夫人用了一顿午饭,才送人走,便接到了贾母的信。

她不想看。

但贾母的话是这样……她只能拆信。

信的开头是一大篇赔罪的话。贾母用非常谦慎、甚至有些卑微的语气,询问王夫人是否真的向江洛开口了三十万。若确有此事,她已经在准备赔礼,望江洛一定收下,也望江洛不要因家中愚妇之言损伤身体。

不得不承认,看完赔罪的这一大段,江洛的确心情不错。

但要真正不在意这件事……还是看贾母准备了什么“赔礼”吧。

下一段写,恐贾家近日有事,今年不便接黛玉过去小住了。

江洛心想,贾母是越来越适应与现在的林家相处了。她便不这般说,或仍然照常要接黛玉,这等时候林家也不会把黛玉送去。但她主动说不接黛玉,林家这边便会舒服许多。

果然是年近七十、历经几朝的国公夫人。

最后,贾母求问,若流言一直不息,乃至传至宫中——

贾家是否只能全力将省亲办好,才能尽力挽回宫中之心?

——是的(),贾家只有这一条路了。

放下贾母的信?()_[((),江洛找眉笔给林如海写字条。

她已经与沈夫人和刘夫人讨论过:

贤德妃家中无钱,只能向亲戚借三十万两才能办省亲,不仅丢了他们自家的脸,也是污了宫中体面。

原本不论后世史书如何,本朝已经把省亲定论为“不世出之隆恩”,人人称颂圣德。可皇帝的隆恩却要让妃子家中耗尽家财乃至债台高筑才能接到,岂不成了笑话?

省亲是太上皇提出,降给皇帝妃子的恩典。即便皇帝原本不愿,就如这时代一家之中是“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要顾全整个家族的体面,皇帝自然也要维护皇家的体面。

污了皇家颜面,就等于让皇帝丢脸。

尤其——这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江洛不知能不能与两位夫人说,便且没提——皇帝一个月前已经意识到,他已经是“皇帝”了。

江洛令把她写的字条和贾母的信一起拿去衙门,请林如海有空便立刻看。

她不会给荣国府出主意。——若荣国府将来后悔怪罪呢?她不想给自己找麻烦。

她和荣国府又非亲非故的,甚至关系还有些僵。

但林如海会不会帮这一次,就是他自己的事咯。

……

申初一刻,贾母收到了林如海的回信。

她看毕,略思索了一会,是申初一刻。

才将初春,天还黑得早,这个时辰,按理不该再请客人来了。

贾母却命赖大两口子立刻去王家,将王提督的夫人请来,又命把贾赦、贾政、贾珍、贾琏等两府里所有晚辈叫来。

贾敬因还没回道观,也叫人一定要请来。

先到齐的是自家子孙,都茫茫然不知何事。

贾母道:“一太太已叫我关起来了。从今日起,她闭门清修,给娘娘祈福。这府里家中大小事务,就凤丫头和琏儿全权做主吧,你两个真正当家,有事都不必再回给一太太了。”

众人皆是大惊!

连王熙凤都顾不得高兴少一层“婆婆”在头上压着了。

她在屏风里和贾琏对视一眼,看一老爷吓得跪下,问老太太:“老太太教导媳妇是常理,儿子不敢驳回,只不知一太太犯了什么错?”

是啊,一太太犯了什么滔天大错,让老太太连王家亲戚情面和宫里娘娘的颜面都不顾了?

“咱们还是一门两国公府,却连这样的事都是最后才知道。”贾母先自嘲一句,方将发生何事说明。

看底下子孙还都懵然无知,贾母越发要笑话自家气数将近了,少不得把道理一一掰碎了,喂到他们嘴里。

“可怜列祖列宗,谁承望生下你们一群混账种子!”

贾母冷笑:“一个个读书习武不成,只知道在家安富享乐,坑害自家人!败家破业就在眼前了,还似三岁孩子一般无能无知!娘娘晋封你们沾光,高兴得不知要怎样,连名儿姓儿都要忘了,恨不得自封国舅国丈!真把娘娘

() 坑死了,看你们和谁去哭!”

“老太太!”贾琏先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