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夫人家中无事,便直接过来了林府,叹说:“还叫我带谢蓉和谢英去。我比你还为难呢。”
黛玉年幼体弱,推个畏惧暑热不敢出门就是。
谢蓉和谢英却都是过了复选的秀女。谢家去,便好似提前和皇后投诚,不去……若她们复选不过,族中以此相怨倒只是小事了,就怕入了宫,上面无人庇佑,明枪暗箭防不胜防。
皇上的后宫就这三位娘娘,还看不出来谁贤谁妒。但新妃嫔入宫,势必要在皇后与吴贵妃之间选一位投诚,不然便是自竖旗帜。谢府不打算支持谢蓉和谢英谋夺凤位,便不能得罪皇后娘娘。
“只我去,说她们在家里一心学规矩,不敢出门,怕入宫丢丑吧。”沈夫人自己决定好了。
把谢蓉谢英都带去,如此阿谀谄媚,有失风骨。现在她的分量比她们捆起来还重十倍,一人便足够。
再者,秀女如何,复选时皇后自能见到,李家要的只是她——谢尚书府——的态度。
“皇后是后宫之主,新秀女入宫不敬顺皇后,难道还去尊奉贵妃吗?”江洛宽慰她,“老圣人还在,皇子们大多还年幼,咱们只按规矩礼法行事便无虞。至于将来再看吧。”
沈夫人在林府消磨了半日时光,听了张夏萍的琵琶,还拿着江洛的两把新刀玩了一会。
回到家中,她便问谢尚书:“院子都收拾好了,先生什么时候来?还有我的马,老爷可买好了?”
江夫人的精气神真叫人羡慕,一看便是能长寿的!她现在开始练起来也不晚。
她还要给丹晓撑腰到五六十岁、儿孙绕膝呢。
谢尚书知晓自家夫人这几年为族中女孩儿选秀一事操碎了心,是以对于夫人这点要求,他便十分尽力满足,忙道:“先生请了两位,一位说本月一十到,一位要下个月来,本想过几日定准了再对夫人说。马也得了两匹,待人先教好,再给夫人用。”
这都是如海传授的经验。
果然还是他对讨好夫人有一套。
沈夫人果然心气稍平,转闷为喜。
数日后,她与江洛相约同至承恩公府。
李氏承恩公府的老夫人姓金,年还未至花甲,精神矍铄,身子骨硬朗得很,日常坐卧行走都不用拄拐。
见大儿媳妇柳氏请沈夫人和江夫人到了,金老夫人便起身相迎,亲热笑问:“本是想叫你们带女孩儿来散散,你们倒把她们留在家里了。”
林家与谢家都没和李家亲近到这份上,但江洛和沈夫人也都接住了金老夫人这份热情。
沈夫人笑道:“我们族里的女孩儿,您是知道的,正在家苦学规矩。她们自云出身既已不如,天资又平平,便要笨鸟先飞、更加勤学苦练才是,连吃饭睡觉都不愿放松,我也不好拦着孩子上进。江夫人家的女孩儿身子弱,这个天怕中暑,不敢出来。”
这话也是格外点明:
谢蓉与谢英只是谢氏族中
之女(),并非谢尚书府的亲女儿㈣[((),即便入宫,也不会从谢家得到太多支持。
金老夫人已然会意。
她笑容还是不变,请两人入席。
今次承恩公府赏花宴请的人家不多,算上江洛和沈夫人也只有十一家女眷。
再除去两家陪客,余下七家,有六家都是江洛熟悉的京中四品以上官员的夫人,唯一一家不大相熟的也认识,是东宫左庶子之妻桃氏。
皇帝虽已登基一年有余,还在年初改了年号为永泰,却因诚孝侍奉上皇,仍与皇后住在东宫,也同时还用着太子的属官班底。
这件尴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事,因为披了一层“忠孝”的面纱,便似乎变得寻常起来。
七家女眷有带来自家女孩儿的,也有和江洛、沈夫人一样没带的。不管客人是怎么来,金老夫人和柳夫人都一样招待,对随母亲、伯母、嫂子们来的女孩子,也只是常例夸赞给表礼,没有失礼审视。
但江洛一点都不后悔没领黛玉过来。
李家算书香门第,若一朝得势,还没站稳脚跟,就连这点面子功夫都不想做了,才是叫人瞧不起。
临回家前,江洛还收获了一个据李老夫人说很灵验的生子药方。
……被她一样收在匣子里,束之高阁了。
-
不日,一场大雨如洗,带走了盛夏空气中的些许燥意。
趁暂时凉爽了些,金老夫人与柳夫人入宫给皇后请安。
“咱们李家倒也不是非谁不可,”金老夫人到底有些不喜欢,但不算太多,“林家不愿意,强扭的瓜也不甜。算了吧。”
“母亲说的也是……”李皇后叹道,“只是如今京中三品以上官员,唯独林御史最得陛下信重,也只有他家女孩儿是当家人亲生的孩子。余者年岁合适的,不是侄女,便都是孙女辈了。”
金老夫人劝女儿:“一殿下年岁不大,这几年还会有官员调动,陛下也会逐渐掌权,总还有更合适的。你是中宫皇后,要有分寸,别让陛下在夫妻情分和君臣之义上为难。”
“嗯。”李皇后点头,“母亲放心,我知道。这些年我都没同吴氏一样撒娇做痴争宠,今后也不会。”
柳夫人此时才开口,笑道:“却是没想到,江夫人看着和气柔弱,性子可真倔,真个一次都没把姑娘领来。”
“真和气柔弱的人,还一有机会就出城去骑马?”金老夫人摇头。
什么是外柔内刚,这就是了。
“可惜江夫人没有自己的孩子,只把前头夫人生的女儿当宝贝。”李皇后忽道,“若有自己的孩子,或许便不会这样了。”
她还是不大甘愿,好好的儿媳妇人选,就这么放走了。
金老夫人和柳夫人都笑了。
“这也是实话,”柳夫人笑道,“可江夫人就是没有……娘娘还是放宽心吧。”
“知道了,知道了。”李皇后捂住脸,“让我再难受一会。”
金老夫人便吃了半杯茶,看女
() 儿自己缓过来了,才说:“江夫人连继女都能如此尽心对待,是个心内纯善之人。只是婚事不成,你不要因这件事记恨她,别把人推到那边去。”
李皇后答应着,笑道:“娘也太当我是孩子了,这我还不懂么。”
既提起了“那边”,李皇后便问:“吴家又请了谁家?”
金老夫人说了几家,叹道:“终究你是皇后,是正统,你父亲才走了三年,还有些情分在,咱们家好请人。去吴家的不过是些趋炎附势、无根无基之人,你且不必操心宫外。我是担心,那边会不会趁这次选秀,直接求了大皇子的婚事?这次选秀可有吏部尚书的侄孙女、户部尚书的族人、兵部尚书的幼女,还有南安王府的女孩儿……”
大皇子只比一皇子大了一岁零三个月,按年份算便是两年了。一皇子才十一,今年便说亲事太显得心急,是以李家只对有意的人家些微露意,似和林家一般,即便不成,大家也先有个默契。
但十四岁的大皇子说亲便已不算早,是正正合适。
还在王府时,这一岁三个月的差距不足以抹平嫡庶之分。现在虽也不足以,可皇位之争,嫡子若败便是死,一分一厘差距都可能成为天堑。谁先成婚,谁便先能生出第一个皇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