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153

姜家其他人跟郑家没有这么直接的关系,也害怕一下子全涌过去,动了太多人的利益,郑家父子无力给所有人保驾护航,便安心等禹庆城基本安稳后,才渐渐将部分资产往那边转移一部分。

毕竟,光靠曲陵镇这边的作坊产量,已经供应不上全国的需求了,他们之前分别在文赋城不同的镇子开了几个分作坊,让文赋城变得过度繁华。如今,是时候往周边转移了,不然文赋城这边的物流运输压力太大,还容易养出靠打劫过往商队为生的土匪团伙。

光是在文赋城里,大哥的织布坊、二嫂的染布坊、杨二郎的印花坊、小妹跟她男人合伙的护肤品作坊、小弟的香露作坊、还有李四家做玻璃的作坊,都至少开了四家分作坊,一个个都是文赋城出名的有钱人。

这些作坊带动了整个城镇的发展,原先的泥土道路,大大影响了物流效率,姜白芷就送了郑家父子还有陈地主一个机会,让他们假装意外做出水泥,然后将制作水泥的办法献给皇帝。

皇帝赏赐了陈地主千亩良田跟大笔金银,让他成了更富有的地主老爷;至于郑家父子,他们是当官的,皇帝也意思意思赏了许多银钱,更多的好处是皇帝将他们父子俩记住了,只要他们能干出实绩,就能稳步往上升官,不怕有人从中作梗。

文赋城很繁荣,税收的银两特别丰厚,便优先给商队常走的大路修整成水泥路,然后慢慢将其他道路也修整一番。

有了水泥,还有姜白芷说出的钢筋水泥打地基的法子,文赋城这边已经能做出五六层的高楼了。太多商人趋利来的文赋城,要不是有高楼房居住,文赋城都不知道要怎么容纳这么多往来的商人跟雇工。

在相邻的禹庆城做官的郑家父子,则是仗着跟文赋城这边很多官员很熟悉,“借贷”了许多水泥,提前将城镇之间的主道路给修成了水泥路。

等姜白芷他们纷纷过去开分医院、分作坊,禹庆城能很快地适应他们带来的人流量。

这是姜白芷跟郑家人私下商议的决定,并没有很多人知晓。

准备好要开分院,姜白芷给还在当禹庆城知守的郑大人去了信,然后花了几天时间,做了简略的计划书,便召集全院职工,宣布了要开第一家分院的事情。

“诶,我只是副院长吗?”胡嘉鸣已为人父,却还是少年时那般有话直说的性子,“还以为我也能直接搞个院长当当呢。”

姜白芷无奈地瞪他一眼,“你要是再稳重一点,好好培养你的徒弟,多充足人手,再过些年,就能做新分院的院长了。我们的目标是在锦华国所有大城里都至少有一家分院,你们的机会多得是呢。”

按照现在的医务人员数量,去禹庆城开个分院是轻轻松松。等那边将病人分流一部分过去,姜白芷会看这边医院的忙碌情况,再决定是继续再到另一个相邻的城镇开个分院,还是等待一两年,多培养一些人手再开。

要是人手充足,二伯、三叔、四叔、郭子仪、胡嘉鸣、易大夫这几个人,都是妥妥的院长人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