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他就觉得,光靠养鸡赚钱,虽然足够稳定,但总是不太够格配上姜白芷。要是他能拥有一个染花坊,算得上有一门手艺傍身的工匠了,勉强能与姜白芷匹配吧。
虽然完善这个染花的技艺,还是有姜白芷参与进来的。
想到这,杨二郎两眼直放光,对啊,这是他跟姜白芷两个人一起想出来的,岂不是可以两人一起合伙做那个染布坊?这样,两个人就有很多机会在一起啊!
“白芷,我们一起开个染坊,专门给布匹染花样吧?”杨二郎兴冲冲地提议道,“我之前卖老虎那一千两没动,在我们村跟镇上之间的郊区买块地,再做个简单的大房子,就能染花了。就算我一个人一天染十几匹不同花样的布,卖出去也算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呃……”姜白芷万万没想到,杨二郎都想着开厂子了,居然还保守地说一个人做那么点量。
她想了想,小声问:“要不大胆一点?”
“啊?”杨二郎不解,“什么大胆一点?”
“直接搞个大地盘,一块地儿只用那种肠衣印花棒染小花;一块地用那个干蜡布染大片花纹;一块地只做那个印章染团状或方形花纹。”
杨二郎有点犹豫,“那我一个人就做不来了,还得雇人干活。然后,印太多了,能卖出去吗?”
“棉布本身就不贵,一匹布分不同宽度不同颜色,大概卖一两半到三两银子。到我们村里基本上家家都能买得起。在棉布上加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花,若只印一次单色的花样,只加收半两银子,你愿不愿意买?”
“印的好看,我当然愿意买啊,只是多了半两银子而已。这样的布做衣服,即使家里人不会绣花,也不会觉得太单调。”杨二郎理所当然地回答。
若是他家在最困难的那个时期,半两银子是需要省省的。可如今,半两银子买个方便开心,他自然乐意。
而且一匹布,够做好几身衣服,一身衣服能穿好些年,家里只要不是真穷,都不会吝啬买布的钱。
村里人自己常织的是麻布,因为麻线比较容易自制。而棉布用到的棉线,自己很难搓出来,本身也需要花钱去买,然后又花时间去织,手速慢些的,做这个就耽误家里其他必要的农活了,还不如直接买棉布,反正棉布也不是特别贵,而且一般一年都不一定会买一匹。
至于丝绸,就家里存款比较多的人家才会买了。
“你要是不放心,可以先在家试着印几十匹几种花色的棉布,带去镇上用多半两甚至多一两的价格试着卖卖看。”姜白芷提议道。
她其实很看好这门生意。只要没人不要脸地来抢技术,这个染花布,是可以远销全国,甚至跟丝绸一样出口的。
说起来,她记得锦华国对家传的技艺有保护,像是那个靠着类似于栀子油的“白玉膏”而成为超级富户的白家,从发家到现在富过一城,也没见有什么官宦明显打他们家坏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