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刘据见状也觉有趣,瞥见他卖力抱着份竹简,便问道:“你还带着书进宫?”
霍善听后觉得他太子表叔想看《寄生虫图谱》,决定秉承着就近原则先给刘据开展科普小课堂。
他大方地展开自己辛辛苦苦抱进宫来的竹简,用他圆圆短短的指头点着一号寄生虫的画像给刘据讲解起来——
看到没有!
这是姜片虫!
圆圆扁扁的,像切开的姜片!
它其实是红色哦,医官一般把它叫赤虫,要是肚子里长了很多很多,可以用药催他们把满肚子的虫子和虫卵吐出来。我跟你讲,吐出来的虫子很多都还会动哩!
霍善绘声绘色地给刘据讲解自己亲眼所见的场景,一点都没因为不能提陈登的名字和身份而影响发挥。
太子刘据:?????
旁听的刘彻几人:?????
其实吧,你小子不必讲解得这么活灵活现。
等听霍善详细介绍这些寄生虫病多发于哪些地区、可能怎么感染人体以及怎么防治,刘彻和卫青的神色都慢慢认真起来。
尤其是卫青,他常年带兵打仗,行军途中士兵们遇到什么水就喝什么水,猎到什么肉就吃什么肉,长途跋涉过程中病倒的士兵也不算少。
霍善所说的这些防治之法与其说是防寄生虫,倒不如说是防大部分致病的外邪。
只是行军过程中可能没法一一做到罢了。
不过能小心还是小心些为好,毕竟军队中这么多人扎堆,一旦闹起疫病来可不是小事。
唯一一个听得满面惊恐的,可能就是太子刘据了。
他小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为什么他一个十岁小孩要听这些!
可看到才三四岁大的霍善讲得头头是道,他又只能强作镇定地正襟危坐,不愿意自己连个三
岁小娃娃都比不过。()
“”
?本作者春溪笛晓提醒您最全的《医汉》尽在[],域名[(()
霍善答得掷地有声:“东方叔父!”
刘彻心道,好你个东方朔,平时让你认点东西你推三阻四,每次都不见兔子不撒鹰,现在居然教个三岁奶娃教得这么细致。
不过即使有人教过,霍善能说得这般伶俐也是极其难得的。
别说三岁了,换个二三十岁的人来到御前都不一定有这样的口才。
怕是一开口就结结巴巴。
刘彻让霍善把竹简拿给他瞧瞧。
霍善便抱着竹简跑到刘彻边上展开给他看。
刘彻往上头扫了几眼,又问:“这是谁给写的?”
他记得东方朔的字不长这样。
霍善道:“我叔给我写的!”
霍去病在旁补充:“他说的是阿光。”
别看霍善才刚回京,目前他能喊叔的人已经见过好几个了。
刘彻记得霍光,霍去病给这个弟弟谋了个郎官差使来着。他颔首夸道:“字写得不错。”
霍去病生父是小吏出身,在汉代当小吏最要紧的就是会做集簿,年年搞考课都靠他们的一支笔整理资料。霍光在生父身边长大,耳濡目染之下自然学了一手好字,这也是霍去病把他领回长安的原因。
他身边挺缺这种上手就能用的人。
何况对方还是他血缘上的弟弟,用起来就更放心了。
刘彻问霍善:“你带进宫来是准备拿给我看的吗?”
霍善道:“叔说,您看了可以叫地方上的人不生病!”
霍光自然不是这么说的,只不过霍善是这么理解的。
皇帝是天下的主人,是天子,既然知道了有这种问题,那肯定是可以解决的对吧!
刘彻一听这幼稚至极的话就知道并非霍光的原话。
他沉吟片刻,抬手摸着霍善脑袋说道:“朕命人誊抄出来送到这些地方去,命当地官府组织医者学习并派人到各乡宣讲。虽然不一定能让所有人都不生病,但是能让世上少几个受病痛折磨的人也好。”
霍善压根不知道这么做有没有用。
不过大人做事总有大人的道理,他不用操心那么多!
霍善兴高采烈地道:“好!”
说得仿佛他能听懂刘彻说的那些举措似的。
刘彻倒也不是哄小孩,如今已经入秋了,马上就是一岁将尽,正好各地长史、计吏要到长安来奉上计簿,汇报本郡或本国的户口垦田之数,还有钱谷、盗贼、教育、刑事、灾荒等方面的情况。
来都来了,给他们安排点宣讲任务带回去也是常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