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9 章 番外:兴明

兴明七年,司徒太师在朝上晕倒,太医院诊治之后,说他是年纪大了,体力不济,还暗中劝说崔冶,让他免了司徒太师的常朝礼。

崔冶并未答允,而是和二司使一同去太师府,亲自看望了一番卧床修养的司徒太师,而十日之后,司徒太师祈病休的札子就递了上来,崔冶洋洋洒洒回复了一篇感谢他的文章,然后答应了。

对于这篇文章,崔冶颇为重视,但绝对没有孟昔昭这么重视,他几乎是盯着崔冶一个字一个字的写下来,写完以后,自己先拿起来,跟挑刺一样的读了二遍。

崔冶不懂,有必要这么隆重吗?

孟昔昭翻了一个白眼,懒得跟他解释,像这种象征着君臣之谊、词藻动情的文章,都是有可能被收入语文课本的!当然要好好写了!

……

语文课本实在是太遥远了,反正司徒桓接到这篇文章以后,落了两滴泪,他不是一个喜欢动情的人,但,毕竟要退休了嘛,是个人在这时候,都会心思细腻一点。

带上夫人,还有自愿跟他们一起离开的小儿子一家,这家人快快乐乐的回老家享受富家翁、富家婆生活了,而兴高采烈的人不止他们,还有一个。

闫顺英。

熬死了甘太师,又熬走了司徒太师,熬的自己这花白头发都变成全白了,终于,他也当上太师了。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甘太师的太师含金量最高,真正的达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司徒太师的太师就差一点,地位很高,全朝堂最德高望重的人,连皇帝见了他都要客客气气,行学生礼,但在权力上,就没多少了。

等到了闫顺英闫太师这,权力已经一丁点不剩,太师的位子,完完全全变成了一个荣誉职称。

不过,没关系,能有就好,毕生的梦想能实现,闫顺英已经很高兴了。

孟昔昭看着他这欢天喜地的模样,连上朝都背着手,一脸的骄傲状,孟昔昭实在是没忍住,下了朝,就笑出了声。

崔冶不解:“笑什么?”

孟昔昭摇头:“我笑闫太师,上了年纪以后,越来越像小孩,他自己还没察觉到呢,还觉得自己是以前那个叱咤风云的闫相公。”

崔冶听了,不禁也笑了一下。

当权者都有私心,闫顺英也不是永远老实,二不五时的,他就会给崔冶找点麻烦,可崔冶并不讨厌他,他的优点盖过了他的缺点,无论为官还是为人,他这辈子都达到了一枝独秀的水平,能看着他得到这样一个圆满的结果,崔冶心中也挺感慨的。

生在这个家庭,坐在这个位置上,他总是看到家破人亡,鲜少能看到寿终正寝。

兴明七年中,朝廷又经历了一次变动,除去那些不太重要的官职变动之外,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孟家封爵了,孟旧玉被封文国公,孟昔昭被封平阳侯。还有臧禾,他因为办了耿文锦的案子,以及任上表现不错,所以调去了枢密院。

这两件事比起来,

封爵看上去更加的风光、更加的盛大,但只是对这一年而言,后面人们就不会再记得了,倒是臧禾,从此进入军/政系统,他的风光日子,还在后面呢。

臧禾心眼多,野心大,而且胆子也特大,丝毫不用担心他会被那群将军们压制住,反而要担心,他会不会太厉害了,把将军们压的抬不起头来。

把臧禾安排过去,并非孟昔昭的意思,而是崔冶决定的,在用人上,他的眼光更加毒辣。

而臧禾也没让大家失望,刚到枢密院,他就开始强烈建议开疆扩土,还提出操练水军。

水军这东西……大分裂时期很红火,因为那时候以淮水、洛水为分割线,好多场著名大战,比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是水军之间的战争。然而在国家统一以后,内部没有战争了,水军也就跟着歇菜了,全部卸甲归田,从水军,变成了水稻军。

……

臧禾他这么建议,肯定不是防范着国内起纷争,毕竟齐国当初把国都定在应天府,一是为了避开匈奴的锋芒,二就是为了控制这一块的水路枢纽,让敌人无法经过水路打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