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明五年冬,耿文锦因出言不逊,被皇帝下狱,大理寺卿臧禾奉命调查,牵扯出他收受贿赂、偷梁换柱、任人唯亲、贪污军饷等等罪行,三公同审,耿文锦当堂认罪,于一月后施以凌迟刑罚。
……
拖了整整六年,军权总算是过渡成功了,曾经的耿文锦还有谋反的机会,他要是想逃,动用自己的势力,总是能逃出去的,而六年过去,他被架空成了一个纸老虎,捏死他,就跟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以文治武,这是中原大地上靠时间和人命摸索出来的一条安全道路,可怎么治,仍然在摸索当中,文官权力太大的时候,武官就成了鱼肉,可要分给武官权力,上层集团人人都会自危。
这是很头疼的问题,把全天下最聪明的人汇聚到一起,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这时候就要看皇帝水平如何了,精于驭下的皇帝,一个人就能把几百个人管理的井井有条,通过制衡,让每个人都物尽其用,且伸不了太长的手。
崔冶就很擅长这个,他张弛有度、赏罚分明,很多人都从当初的不得不辅佐他,变成了发自内心的忠诚于他。
他在的时候,大家都感觉很轻松。
但皇帝是不可能一直在的,早晚都要换,尤其崔家人代代短命,崔冶没登基以前又是那个德行,风一吹就倒一般,很多人嘴上没说,心里其实都在担忧,担忧自己未来的生活,又会变成什么模样。
兴明六年春,前些年经过试点的小学堂,由应天府辐射出去,终于在全国都建立起来了。
国库现在是大大的有钱,做些好事也没人心疼了,朝廷当中有主战派,很是膨胀的想要拿这些钱去打仗,把女真打下来,或者把大理打下来。
当初没人搭理天寿帝想要打大理的事,因为那时候国库没钱,军队也没人,但经过六年、不,已经是七年的发展,连御史台都知道如今应天府有多阔了,军器监的仓库装不下,已经加建了三次,没事造这么多军器干什么?不就是要打仗嘛。
如今詹不休在北方,留在那边震慑女真,还有其他蠢蠢欲动的小国;而丁醇在南方,盯着南诏残部,还有大理。
其实现在外部已经没什么问题了,别的国家也不傻,眼看着齐国强大了,当然要夹起尾巴做人,谁还敢这时候出兵呢,所以,要不要兴战事,与他们无关,只看齐国怎么想。
孟昔昭本人十分具有战斗精神,来一个打一个那种,可在行兵打仗上面,他就没这么勇了。
他习惯性的想要避免战争,想要维持和平,和平稳的内政,他守成、不激进,可以说这是优点,也可以说这是缺点。
古人不把人命当命,外族在他们眼中更是蛮夷,是胡族,别说同胞了,好多人都不把胡人当人看。所以他们可以毫无压力的做出攻打别国的决定,可孟昔昭到底是在和平环境中长大的,给别人收拾烂摊子的时候,他心理接受良好,一旦换成让他来做这个挑事者,他就有点下不去手了。
这也是孟昔昭不想一直留在应天府的某个原因,他知道自己有短板,如果他总待在这个位置上,反而会拖累这个国家的进程,每个人的眼光都是有局限性的,时刻补充新鲜血液,这个国家才能良好的运转下去。
大概是丁醇带兵老在附近晃悠,罗萨花有点怕了,所以来信示好,还送他们的太子过来出使,送上礼物。
月氏的太子打了个头,后面其他小国的太子再出发,也就不算丢人了,南诏残部的太子,按辈分应该是罗萨花的孙子,这些年罗萨花一直实际控制着南诏残部,这个所谓太子,对她也是十分的害怕,到了齐国以后,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说话声音也大不起来。
好歹也是个太子,所以宫中还是给他设宴了。
没人把这太子当回事,连他自己都不把自己当回事,孟昔昭跟完成任务一样,坐在下面喝酒,人陆陆续续的来齐,等皇帝也落座以后,教坊司的姑娘们就出来,开始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