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 章 归国

而丁醇则一脸的疑惑,月氏大将军的女婿,怎么会跟孟昔昭有来往,那人不应该远在月氏吗。

只有崔冶,凭着一个过目不忘的脑子,隐隐约约的想起来,月氏使臣沮渠慧觉,好像挺有后台的,他娶了月氏将门贵女做妻子,却因为得罪了自己的妻子,被派到大齐当了好多年的使臣。

崔冶:“…………”

这同一个身份,用不同的说法说出来,居然还有此等妙用。

学到了学到了。

这时候,二王子又是一个不服气,张口说道:“别以为能用月氏来压我们,没有匈奴的准许,他们才不敢卖马给齐国!”

孟昔昭听了,脸色更加不快,“是啊,就是因为匈奴这

些年一直威胁其他国家,不让他们卖马给我们,所以,我们才不得不开始研究可以减少马匹需求的武器。”

丁醇嗖的转头,看着孟昔昭的眼神几乎可以用火热来形容,后来想起自己还在谈判桌上,他才克制住了自己瞬间迸发出来的热情。

……

右贤王坐的位置跟臧禾一样边缘,此时就当自己看乐子了。

匈奴人据理力争,但他们每想出一个理由,都会被孟昔昭轻描淡写的挡回来,顺便再嘲讽一波,匈奴人不愿意再降价,孟昔昭也不同意一百六十两的定价,眼看着就要在这僵持的时候,崔冶看了一圈这些人的表情,然后突然起身。

他这一站起来,把所有人都弄得愣了一下。

崔冶也不看匈奴人,只语气不耐的看向孟昔昭:“既然谈不下去,那就别谈了,别说一百六十两,哪怕一百两,齐国也不愿意出,如此正好,明日直接回大齐去,若父皇怪罪,有我去给你们说和。”

大齐的三位官员:“……”

殿下,以前怎么没发现,原来你也是张口就来的。

崔冶在天寿帝面前什么地位,这几人还不知道么,他们默默抿唇,都不说话,这看在匈奴人眼里,就是他们也默认了崔冶的说法。

匈奴人一惊,见那个太子真的要走,而且其余人都作势要跟上了,他们还没出声去拦,孟昔昭却一脸焦急的走到齐国太子面前,然后小声对他耳语几句。

崔冶听完,却冷笑一声:“不行!”

孟昔昭拧着眉,看起来也对崔冶有了些意见,转过头,看看那边的匈奴人,孟昔昭又凑过去,对崔冶耳语了一番。

这回,崔冶的表情有所松动,但他的眼睛还是看向宫殿大门,似乎依然想要离开这里。

孟昔昭见他同意了,赶紧请他坐回来,同时对匈奴人说道:“对不住,其实再继续拉扯,也没什么意义了,不管大齐还是匈奴,都是想继续合作的。”

崔冶听到这,发出一声嗤笑。

孟昔昭:“……”

这么被落面子,连孟昔昭的表情都有点挂不住,他顿了顿,才客套的笑起来:“明日我们就要回去了,今天无论如何都要商量出个结果来,这样,我们齐国的底价,也直接报给你们吧,我们想降价四成,同时,不再赠送粮食和布匹。”

对面的几个匈奴人听了,顿时嚷嚷起来。

降四成?!那就是一百二十两,还不再给粮食了,连赠品里的绸缎都不给了,这落差也太大了吧!

匈奴人不乐意,尤其二王子喊的最大声,崔冶见状,不耐的皱起眉,突然再次起身,而且这回他直接就出去了,根本没有再回来的意思。

孟昔昭赶紧追出去,在宫殿门口弯着腰,好说歹说,最后,让崔冶带走了陆逢秋等人,他自己一人回来了。

没了齐国人,孟昔昭也不用再遮掩,直接就叹了口气:“我们太子的脾气你们也看到了,他就是这样的性格,说一不二。”

左贤王

冷着脸:“他什么性格我不管,这个定价,我不接受!”()

二王子瞅他一眼。

?你的荣光提醒您《保护我方奸臣剧本》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好像自己才是未来单于吧,这左贤王一口一个我,什么意思啊?

孟昔昭苦笑,也是对着左贤王苦笑:“我知道,这样实在是太过分了,你们也需要这笔银钱过日子,若提前一段时间告知还好,可今年已然这么晚了,打你们一个措手不及,若我是你们,也坚决不会答应的。”

说着,他又叹了口气:“可殿下的命令我无法违抗,他怎么都不同意再加价了。”

左贤王刚好转的脸色,顿时又冷下来。

他张口要说话,孟昔昭却比他更快一步:“您先听我把话说完,这价格,我们可以从别的地方补足,之前我说的是,要跟你们买铜铁,我也知晓,铜铁在哪里,都是硬通货,你们可能不愿意多卖,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只要一小部分的铜铁,剩下的大部分,可以用你们多余的东西来换。”

左贤王顿了顿,狐疑的问:“用什么?”

孟昔昭笑:“用你们这里最多的,兽皮和牛羊换。”

左贤王一愣。

孟昔昭还在说:“我在匈奴待了这么久,确实发现,匈奴的牛羊肉质更鲜美,想来我们齐国的老饕,也会更喜欢你们的牛羊,就按市价加一成的价格来收购,如何?这个你们不用担心,这是小事,我自己就能做主。”

匈奴人家家都养牛羊,贵族更是一养好几万头,他们自己自然是吃不上的,也是到处卖,只是,零卖哪有批发赚钱,而且,齐国人还给加价了,别看这一成少,几万头的卖出去,这钱都能堆成山了。

马匹和牛羊都一样,都是不断繁衍的,当初卖马是为了赚钱,其实要是能卖牛羊,匈奴一定会卖牛羊,毕竟马是战力资源,谁会没事就出口呢。

左贤王突然有点警惕,毕竟孟昔昭不可能这么为匈奴着想。

但他一个人警惕管什么用,二王子听说能卖牛羊,高兴的就差当场跟孟昔昭称兄道弟了,因为他是匈奴贵族里的大户,就属他养的牛羊最多。

二王子接过左贤王的任务,跟孟昔昭火热的聊起来,在价格上孟昔昭给的高,其他的小细节那就不叫事了,至于兽皮,孟昔昭则说按市价收就行,主要还是收牛羊,兽皮做添头,毕竟齐国环境没那么冷,人们用兽皮的地方不多。

二王子一想,是这个道理,对于这个,他也没有异议,很痛快的就答应了。

没了崔冶在这,谈判桌仿佛是老姨家的热炕,气氛那叫一个平和,孟昔昭跟二王子也是越说越投机,最后,他一拍桌子,直接承诺道:“你们想要粮食和布匹,我有办法!太子不同意让我们送,但不会阻止你们买,直接在合约里写,你们也按市价收购我们的粮食和布匹,至于数量,你们定,只要不超过十万石就行。”

右贤王突然插嘴:“那我们不就亏了?”

孟昔昭看他一眼,眼中写着“你是不是傻”。

右贤王:“……”

() 以为我现在式微了,你就能光明正大的嫌弃我!

孟昔昭摇头:“暗中操作一番不就好了,你们再卖给我们一些别的地方都没有的东西,这种东西不好定价,我们太子也不能找同类对比,那这价钱,不就还是由着你们定,还是左手倒右手嘛,你们不吃亏。”

匈奴人互相看看,虽然感觉有点懵,但好像就是这么个道理。

于是,他们开始商量,什么东西是只有匈奴有,而别的地方没有,同时还能用来换粮食和布匹的。

孟昔昭就这么静静的看着他们抓头皮。

能不抓么,匈奴这地方,真正值钱的都是矿,可这年头,很多矿挖出来了也不知道怎么用,在地表上找,除了草,还有牛粪,别的几乎什么都看不见。

孟昔昭喝了一口茶,又等了一会儿,总算,右贤王脑中的灯泡一亮。

汗血宝马啊!

汗血宝马只有他们有,因为当年是抢来的,而且隔了好几百年了,这周边,还真就只有匈奴有!

可是为了点粮食,就把宝贵的汗血宝马卖出去,是不是太不值当了。

左贤王刚开始是有那么点警惕,但同胞们商量的这么火热,他一直默默的听着,听着听着,他的脑子就从警惕,变成了跟他们一起无声的商量。

听了右贤王的话,左贤王更是恨铁不成钢。

汗血宝马不也是马,除了跑的特别快,长得特别好看,还有什么优点?能用汗血宝马换粮食,为什么不换?

真不愧是匈奴最强大的实干家,看这样子,要是能用右贤王换粮食,他也一定会换。

孟昔昭继续喝茶,顺便在心里感慨。

左贤王,你以后还有的学呢。

汗血宝马对匈奴的意义远大于实际价值,匈奴发展了千年,这汗血宝马就成为了他们的标志千年,以前不卖,只送,跟谁关系好就送一匹,跟吉祥物似的,让匈奴人也觉得与有荣焉,现在却突然卖了,很难不让人想到,匈奴现在走下坡路了,连汗血宝马,都要卖出去换粮食。

而且,直到现在,这几个人还没反应过来,他们还是亏了,而且亏大发了。

就算钱和粮,都跟往年的数字一样,而买粮食的钱,也用卖汗血宝马的钱补足了,但真正的情况是,马,降价了整整四成,牛羊、铁矿、兽皮,都要大批大批的送去齐国,原先算赠品的粮食和布匹,现在,需要用汗血宝马来换。

孟昔昭为什么一直观察他们,就是怕他们突然反应过来,发现孟昔昭所谓的替他们想办法,其实是想再骗走他们的吉祥物,谁知道,这群人真的就一个反应过来的都没有。

也好,趁热打铁,孟昔昭催他们赶紧把这些都落在纸面上。

这还不算正式的合约,正式的,需要让天寿帝派专门的使臣,带着节杖和大印过来跟匈奴人签合同,但在这个落笔无悔的世界里,能在这里写下,而且盖上了左贤王的印章,这份合约,基本就不会再变了。

要是匈奴人真的这么臭不

要脸,在正式走程序以后突然反悔,那也跟孟昔昭没关系了,因为到时候来的人肯定不是他。

不过,匈奴人大概是不会反悔的。

毕竟二王子已经开始计算他能卖多少牛羊出来了。

孟昔昭抿嘴微笑,拿着新鲜出炉的互通合约,他回到了齐国驿馆。

跟昨天一样,又是一群人在这眼巴巴的等着他。

孟昔昭朝他们笑了笑,然后把封好的合约书信,从怀里掏出来。

顿时,齐国驿馆又发出了震天响的欢呼声。

孟昔昭让他们高兴了一会儿,然后才催他们:“好了,回国以后,有的是高兴的时候,明早天亮咱们就出发,现在都回去收拾东西吧,免得明日手忙脚乱。”

陆逢秋笑呵呵的:“孟大人不必担心,该收拾的,我们昨天就已经收拾完了!”

孟昔昭一愣,却也只是失笑的摇摇头。

得知公主要跟自己一起回去,驿馆里的人们感觉还好,毕竟他们能理解,出了这种事,想把公主退回来,也是情有可原,顶多就是感慨一声,公主回国以后,怕是不好再嫁出去了。

而新宫那边的人得到这个消息,却是集体喜极而泣,不管认不认识,全都凑在一起抱头痛哭。

短短两天,他们仿佛先落到了地狱,然后又被送上了天堂。

刚来的时候,他们愁云惨淡,单于死的时候,他们万念俱灰,可现在,他们觉得,眼前的天,从没有这么亮过!

感谢太子,感谢孟少卿,没有放弃他们,也没有迁怒他们,还愿意带着他们一起归国!

回去以后,他们一定天天焚香沐浴,给自己积德,给太子和孟少卿祈福!

第二日一早,车队像一个多月前那样排好,但这一次,人人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哪怕兴奋的一晚上没睡,他们也能精神奕奕的站在这。

匈奴这边天亮的晚,辰时才天亮,卯时还是漆黑一片。

孟昔昭看大家都这么兴奋,而且天真的很冷,再这样干等下去,好像也没什么意义,于是,他跟丁醇说:“丁将军,直接出发吧,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的了。”

丁醇听了,看看身后那一群眼睛亮的跟探照灯一样的亲兵们,不禁也笑了一下:“好,出发!归国!”

顿时,身后传来一片齐国人的回应。

“出发!”

“归国啦!”!</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