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差慌忙领着王鹏往前走,只见一名将士打扮的人骑在马上打量着自己。官差小声的道:“这位便是宫里的令狐云龙统领。”
“下官康州知州王鹏,见过令狐统领。”王鹏慌忙行礼:“久闻令狐统领乃是陛下身边的红人,今日一见果然英俊不凡。”
皇帝身边的人,一句美言就能让你受用无穷,令狐云龙也习惯了这种马匹。
令狐云龙理都没理他一眼,只是淡淡的说了声:“陛下有令,命你在前面三里处候驾。”
王鹏大喜,语音都发颤了:“臣,王鹏遵旨!”
令狐云龙不再看他一眼,拍马走了。御前侍卫统领,这种皇帝身边的人,越是冷傲下面官员越是拼命巴结,谁让人是皇帝身边的人呢。
王鹏喜不自胜,这祖上一定是冒青烟了。皇帝亲自接见,定是自己马屁拍的好。他一早就动员百姓在道旁迎接,一旦遇到皇帝御轿就拼命喊祝词。苍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有回报了。
李思思和嫣然公主是随驾出征的,为军心考虑,赵桓并没有让她俩与自己共乘一轿。他自己也知道,这是打仗,不是出来花前月下。
当皇帝,该英明的时候就英明,该昏庸的时候就昏庸。眼下大宋的未来都看西夏这一战上,自己必须鼓舞士气,给士兵做一个表率。
走了几炷香时分,轿子在前面缓缓停了下来。
“臣,康州知州王鹏,恭候圣驾。陛下万岁万万岁!”外面王鹏带着当地官差跪在地上迎接。
赵桓轻轻的掀开轿子,只见眼前这名知州身材发福,肥大的肚子衬托着他的小头,倒有些滑稽。
肚子大脑袋小,欺压百姓错不了。朕就拿你开刀了,看朕不打出你的屎来。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bsp; 即使是岳飞能挡住黑龙江和林潢一线的蒙古兵还有高丽的前后夹击,韩世忠抗住了山西。西南是万万挡不住吐蕃与大理合兵攻击的。
大理国七十二蛮部,作战能力尚不可得知,不过从大理经常玩内部叛乱来看,战斗力不容小觑。
至于吐蕃,祖赞王子又是难得的战将,恐更难缠。
以大唐兵峰之盛,经常都被吐蕃吊打。甚至危急到了京城长安,可见吐蕃战斗力多么的恐怖。
只是到了大宋朝,吐蕃各部只顾着互相倾轧内斗,战斗力才急剧下滑。而到了祖赞王子这里,祖赞又开始联合各部落侵宋,妄想分一杯羹。
要命的是西南久无战事,历史上好像也没有出现过大理侵宋事件。是以赵桓根本就没在西南布置多少兵力。
甚至他还曾经将驻守西南的一部分京南军调到了山西驻防。赵桓满脑子想的是提防蒙古人,就连满朝威武似乎都自动忽略了大理和吐蕃。
因为他们认为,大理小国百年对宋都是客气服软的,他们一直把大宋当成上邦大国。实际上大宋也确实把自己当成了上国,偶尔还会对大理始于援手。
段誉登基不久就对宋称臣,宋徽宗受封其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等各种头衔。可见当时赵佶对大理的重视,这一顶顶的帽子扣过去也显示大宋对大理的和平修好诚意。
赵桓大军已经开拔,十万大军分批浩浩荡荡的奔赴山西。沿途可苦了各地地方官员,大军过境他们一方面要积极配合,还有就是要做好皇帝接待工作。
尽管赵桓已经下旨,沿途官员不得接待。可毕竟是皇帝亲临,不接待可至少得沿途欢送吧。毕竟是经过自己的地盘,谁人不想给皇帝一个好印象好他日平步青云。
于是有的官员就动起了歪心思,他们鼓动百姓在大军必经之地举行欢送仪式。这些平头老百姓平日为生计奔波就够操心的了,这还要在沿途欢迎什么皇帝老儿。于是许多百姓极不情愿的站在路边,挥舞着手中的鲜花,以等待皇帝御轿路过。
而皇帝御轿所过之处,官员们离开便慌了神,拼命催促百姓们高呼迎接。甚至有的百姓不愿意呼喊,他们便派出官差拿着鞭子抽打。
“恭祝陛下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将蛮贼赶出西北!”
外面一阵阵整齐的呐喊声此起彼伏,赵桓开始并没有在意,他以为是百姓自发组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