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看 > 都市言情 > 大宋昏君 >

第一百零一章 大理国皇帝段誉

而大理不同,人家不管你大宋强也好弱也罢,自始至终人家就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我是小国,你是上国,我向你称臣。

如果大宋将来平静了蒙古和吐蕃,那也不好对大理国用兵。师出无名啊,赵桓想做昏君,可不愿意做一个遗臭万年的暴君。那只好留着大理国,任其继续了。

此刻的国君段誉在大理皇宫中却显得很不高兴,他阴沉着脸看着眼前的奏报:“这是什么时候送过来的?”

旁边的太监小六子慌忙躬身说道:“陛下,这奏报半月前就送过来了,可是国相高量成给压下来了,一直迟迟未曾上报。”

段誉大怒,一拍桌子:“哼!朕处处忍让,他高氏一族却步步紧逼。别以为朕就不会拿他们怎么样,传旨下去,令各营将士不可妄动。没有朕的旨意,私自出兵者以谋反罪论处!”

段誉主政时期,勤政爱民,深知民间疾苦,这位皇帝可以说是难得的一位明君。可他在位时期高氏一族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国相高广军其高氏族人手握重兵。朝中许多大臣也都向着高氏一族,有时候段誉被逼的处处制肘,却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段誉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将相国高泰明的第八子高智昌流放,然后派人暗中杀死。可这也造成了高氏一族的反弹,其中高伊、高何曾经趁着段誉进寺上香之际企图暗杀。幸亏段誉本身武艺超群,将此二人擒获。为了安抚高氏一族,段誉最后还是没杀这俩人,并将他们特赦。

段誉的一步步退让并没有换来高氏一族的原谅,他们反而加紧步伐培养自己的势力。直到大理国出现三十七个部族集体反叛,将高氏一族的重臣高明清杀死,可高氏一族依旧屹立不倒,在朝中还是一呼百应。

最后群臣竟然以高量成德才兼备为名,拥为国相,并赐号中国公。因群臣一致请命,有的更是跪在殿外跪求。段誉无奈之下,只好答应高量成为国相。

高量成当上国相以后,加倍的横行无忌。高氏一族虽然势大,毕竟一国之君还是段氏的,京城外还有许多将领忠于段氏,倒也不敢过分放肆,只是段誉与高氏一族一直暗中较劲。

靖康元年,段誉废去殿前侍卫统领高广军的职务,想培养自己的宫中势力。结果当年京城便发起大火,烧毁民居三千九百多家,有人说是高氏一族所为。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bsp; 现下看来,十万大军出征,几乎是大宋的全部家当了。

抛却山西韩世忠和东北岳飞的边关驻守部队,这十万精锐是赵桓所能拿得出手的最后本钱,他输不起。

当然,以现在的实力来看,蒙古兵好像根本就没有胜算的可能。

七十余门红衣大炮对这个时代来说是bug一般的存在,打不过,轰他娘的。攻不动,轰他娘的。

二营长,你他娘的红衣大炮呢,给老子拉过来。

十万大军出征,光是后勤补给恐怕就是一笔天文数字的开支。

粮草军饷和武器装备,光是大军驻扎所需营帐就得近万具。

赵桓学会了发动光荣的人民军队的传统,让老百姓支援前线。

手推车,木车,牛车,马车齐上阵,为前线将士源源不断的输送粮草物资。

赵桓在以举国之力拿西夏,真正能上战场的,就只有十万人,对外号称百万大军。

赵桓从来都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他答应了李思思的陪驾,其她的嫔妃不乐意了。

南宫怜儿马上就要临产,她是不能跟着去的。大概是仗着赵桓对她的恩宠,抑或是仗着自己有孕,她耍起了小脾气怪赵桓把她搞大了肚子,以至于她不能跟着上前线杀敌。重要的是,她觉得她若不陪在赵桓身边,没人保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