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看 > 都市言情 > 大宋昏君 >

第二百四十四章 黄袍加身迫称帝

张邦昌不理赵佶,对身后的几名太监叫到:“你们几个,还不快帮陛下更衣!”

只见一名太监端过一个金盘,盘子上盖着红绸。张邦昌揭开红绸,赵佶大吃一惊,上面赫然就是一件龙袍。

几名太监走过来就要给赵佶更衣,赵佶大惊:“你,你们想干什么!”

张邦昌垂在下手首笑吟吟的看着,几名太监不理赵佶的挣扎,强行将龙袍穿在赵佶身上。

张邦昌慌忙躬身:“陛下万岁!万万岁!快扶陛下回宫上朝!”

赵佶还想挣扎,可是黄袍加身,他已经没有了退路。

辅政大臣平日都是在政事堂与众臣商议国事,大事由李纲四人决断。若是决断不下则群臣投票解决,每隔五日群臣又需去紫宸殿议事。

今日众臣正是在紫宸殿商议国事,李纲等人正奇怪张邦昌怎么没有来。

突然紫宸殿外张邦昌领着几名太监,得意洋洋的带着赵佶来了。

赵佶身着龙袍,被几名太监簇拥着来到大殿。

张邦昌暗暗奇怪,群臣面色并非惊讶。而是恐惧,每个人都恐惧震惊的看着这一切。

赵佶被拥上龙椅,张邦昌得意洋洋:“恭迎陛下登基,陛下万岁万万岁!”

没有期待中的欢呼,下面群臣依旧惊恐的看着。

赵佶浑身不自在,他想挣扎。可是被太监簇拥着坐上了龙椅,一切就由不得他了。

张邦昌大怒:“陛下重新登基,你们为何不拜!”

李纲看怪物一样的看着张邦昌,看的张邦昌心里发毛。不只是他,所有群臣都用这种眼神看着张邦昌,这让张邦昌更是如鲠在喉。

终于签书院事郑中和面色沉重的站了出来:“刚从济州城得报,陛下疾病已然痊愈。皇子登基之事暂缓,不月陛下便会回京。”

张邦昌脑袋‘嗡’的一声,只感觉天旋地转。恐惧蔓延整个身体,额头豆大的汗珠滚落。双腿绵软无力,一觉坐倒。

皇帝健在,自己拥戴太上皇登基。这形同谋反,诛九族的大罪!

赵佶更是慌乱的差点从龙椅上滚落了下来。这要是被赵桓知道自己在汴京称帝,哪怕是父子,自己性命怕也是不保。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bsp; 坦白说,赵佶现在活的很滋润。偌大个延福宫让自己逍遥快活,儿子又争气,把个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还灭了一直为患的大金,大宋开朝以来无出其右。

自己虽然被幽禁,可吃穿用度比以前更加优待。赵佶骨子里满是文艺范儿,没事写写诗作作画的,倒是逍遥自在的多。

习惯了这种逍遥自在的生活,再加上上次受了惊吓,再让你回归勾心斗角的权利生活,赵佶的欲望就没有那么大了。

“邦昌呐,桓儿既然任命你们四位辅政大臣了,你们还是好生辅佐昕儿便是。朕相信桓儿的眼光,也相信你们。”

张邦昌没有想到赵佶居然说出这番话来,他捶胸道:“太上皇明鉴呐,主幼母壮。若是皇后娘娘垂帘亲政,太上皇您再想力挽狂澜怕是迟了。再者,李纲跋扈,若是将来被他把持住朝政,臣怕小皇子长大后凡事还是有李纲做主啊。别忘了赵高、朱温可是前车之鉴啊。”

他说的是先秦赵高胁迫胡亥,唐朝朱温杀昭宗、哀帝之事。

赵佶听他说的厉害,吓得打了个哆嗦:“此事容朕先想想,你先回去吧。”

张邦昌再劝,赵佶只是不应,最后只好无奈退下。

第二日早朝议事,政事堂一众朝臣聚集,李纲等人面色沉重。

张邦昌道:“李大人,幼主年幼,咱们是不是请太上皇出来主持朝政。”

群臣沸沸,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李纲看着何栗:“何大人以为如何?”

何栗摇了摇头:“我也不知,若是太上皇重新执政,也无不可。一来太上皇可以镇住各地王师,二来大宋可以给皇子成长时间。只是,若是皇子长大……”

何栗担心赵昕长大可以亲政后,赵佶怕是不肯放权了。

何栗怕是说的也没错,赵佶毕竟是大宋皇帝。他重新出来执政,比用李纲他们辅国要强多了,至少那些各地手握重兵的地方军不敢有异心。

“老夫不同意!”说这话的正是孟谷饶:“陛下下诏命咱们四人辅国,咱们当尽心尽力,待皇子亲政。太上皇以被陛下下旨禁闭,怎可再坐这大殿龙椅。”

张邦昌怒道:“孟谷饶!你这是居心叵测!”

孟谷饶做了开封府尹,处理案子多了,脑袋也变得清明了许多。他指着张邦昌道:“张邦昌,你别以为老夫不知道你心里想什么。你怕咱们四人辅政,我们三个拉帮结派孤立与你。告诉你,老夫谁也不帮,只认社稷江山!”

张邦昌被他说中了心思,脸色一红。

其他臣子有的主张迎太上皇,有的主张孟谷饶的做法,先由辅政大臣主政。一时之间又吵个不休。

“别吵了!”李纲说了一声,众人静了下来。

只听李纲继续道:“让太上皇主政也无不可,只是太上皇需答应等小皇子十六岁以后便将执政大权交给小皇子,让皇子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