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几日,整个京城就已经传遍。新登基皇帝赵桓,为泄私愤无端杖责当朝宰相,百姓皆称其为狗皇帝。
反正皇帝早已下旨,无论民间如何评价指责,皆不怪罪。
于是士大夫们都开始摩拳擦掌,纷纷上书指责赵桓的不是。
士大夫们都是饱读诗书,极尽挖苦之能事。有指桑骂槐者,有引据经史骂无道昏君者,更有甚者直呼其名。
这些个士大夫们目的只有一个,流芳百世。
我敢骂皇帝啊,骂的越狠越能流传千古。你要是剁了我,那就是食言而肥。这皇帝要是食言,那还叫皇帝嘛。
所以这群士大夫没事干就开始编排,把这个赵桓编排的是一无是处。不多久京城百姓都已传开,这个皇帝是个昏君。
此刻的赵桓在文德殿踢了桌子,他是被这帮子士大夫给气的。自己不过是刚刚登基才几天,好像世间所有罪过都是他赵桓一人所为。
“皇上息怒啊!”一旁的太监曹东升低头劝解。
“这群狗官,这群士大夫。老子要把他们的脑袋挨个拧下来当夜壶!”赵桓怒不可遏。
“陛下,这是您下的旨意。凡谏言陛下为人者,皆无罪。”
“无罪,无罪。朕恨不得砍掉他们的脑袋。你听听,这写的什么,写的什么。什么叫京都百姓皆称朕为犬帝。他才是犬帝,他全家都是犬帝。”
“陛下,龙体要紧。这无知百姓之言无须理会。”
“李纲呢?”
“李大人正在京城布防。”
“把他给朕叫来。”
“遵旨。”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bsp; 惨叫声传来,李邦彦和几位大臣在殿外杀猪一样惨叫。殿内众臣窃窃私语,面面相窥。
赵桓站了起来,他发现这龙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舒服。
“金人南下,我大宋危在旦夕。就是有了你们这帮臣子,我大宋才会亡国迫在眉睫。割地,赔款,送女人,你们还想屈辱到什么时候!”
赵桓最后一句厉声斥责,一干群臣立刻默不作声。
“听听,你们都给朕听听。外面李大人惨啊,凄呼惨叫。朕告诉你们,如你们再一味的屈辱退让,金人打进汴京,凄呼惨叫的就是你们!”赵桓指着殿内的群臣,群臣吓得一哆嗦,他们没有想到这新登基的皇帝是如此的凶悍。
演技,全靠演技。这么多年电视剧没白看了,赵桓背着双手来回踱步,他抬头看了看天:“我大宋子民是金人百倍,你们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淹死他们。为什么就会屡战屡败?谁的责任,朕的吗,还是你们这帮腐朽昏庸的老臣?!”
“皇上,臣罪该万死!”有些大臣居然流下了眼泪。看来并不是每个大臣都如此昏庸,他们也想雄起。可眼下大宋已经积弱难返。
赵桓长吐了一口气:“左丞白时中。”
“臣在!”
“你要朕暂避锋芒,迁都南下。”赵桓转身看着白时中:“你要朕退到哪里去?天下之大,何地比京城更牢固?”
白时中汗水涔涔而下:“皇上,臣知错了。”
“今儿个让你们来是想想有何退敌良策。不是让你们割地赔款送女人,更不是让你们迁都南下。”
“臣有一言。”人群中走出一位大臣,中等身材,面色冷峻。你从他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的畏惧。
“李纲,李少卿。你有何话说。”赵桓认得是李纲,钦宗时期为数不多的良臣。
“臣以为此时金兵南下,所带粮草必竟不多。我们可以紧闭城门,死守。静等各地勤王义师前来京城解围。”
赵桓心急如焚,这金兵来势凶猛,若是此刻集结勤王兵力也已来不及,李纲之言正和心意。
“李纲,朕问你。你可有把握守住这京城?”
“皇上,臣有必胜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