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啊,李大人乃先朝重臣。为我大宋社稷呕心沥血,皇上不可凭一己之好就加罪于李大人。”
“皇上,李大人不过是献了一计良策,何罪之有。”
“你,你,你……”李邦彦看着赵桓气的说不出话来。
众臣跪在地上面面相窥,太子平日儒弱,今日登基后怎么完全变了个人,这不像是太子啊。
赵桓傻了,他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群臣反对。他把皇权想的过于理想了,皇帝并非所有事都能为所欲为。
赵桓倔脾气上来了,非得跟这帮群臣对着干试试。
“禁侍何在?”
殿外立刻站出几名禁军侍卫,他们冲赵桓一抱拳:“皇上!”
“把这祸国殃民的右丞李邦彦拖出殿外,重打二十大板!”
李邦彦当即大叫:“老臣要去太上皇那里告你去。”
“皇上!李大人无错,不可受此屈辱啊。”
“皇上不可,不可啊。”
群臣跪在地上阻拦着侍卫,他们都觉得这新皇是疯了。
赵桓气的脸都绿了:“还敢告朕,谁在替李邦彦说话,一并拖下去杖责!”
并不太奏效,还是有七八名大臣跪地求情。
禁军侍卫面面相窥,他们不知如何是好。
“你们想抗旨吗?凡是替李邦彦求情者,同样杖责二十。再敢进言割地赔款者,抄家斩首!”
安静了,立刻安静了。这皇帝是要玩真的。侍卫把七八名大臣和李邦彦拖到了殿外。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bsp; 忙活了半天,这赵佶终于悠悠醒转。他感觉眼前一阵黑一阵亮,天旋地转。好不容易缓过神来,他看到下面跪着的一帮子文臣,赵佶叹了口气:“拿纸笔来。”
“陛下,切切不可啊。陛下正当壮年,如何做出此等决策啊……”蔡攸不傻,他看到赵佶草拟的诏书立刻慌了神。
诏书上清清楚楚的写着传位于皇太子云云。自古以来新皇登基要变天,蔡京父子徽宗一朝权势冲天,要是这赵桓一登基,谁人知道他的喜好。万一不喜欢蔡京父子俩,这新皇罢免自己还不是一句话都事儿。
“陛下,如今大金来袭,铁骑已逼近我汴京。为今之计只有禅让于太子,方可堵住金人的嘴。使其没有理由发兵。”没等蔡攸说完,李纲在殿下打断了他的话。
此刻的赵佶早已惶惶不可终日,那还有心思当这个皇帝。他现在巴不得甩掉皇帝这个包袱。
“传朕的旨意,皇太子赵桓勇武果断,聪明睿智。眼下金兵来犯,即日起即皇帝位。”
“皇上!”下面的群臣跪了一地。
“父皇,父皇!您身体可还康健?”赵桓风风火火的从殿外闯了进来,一把抢过去拉着赵佶的手,一副悲情切切的伤心绝望之态。
这倒全非做作,这赵佶平日对赵桓也是疼爱有加。虽说也有过废立太子的想法,但终究是对赵桓几分喜爱的。
所以此刻赵桓也是七分做作三份真情,他满脸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赵佶拉住赵桓的手:“桓儿,朕体欠佳。已无心朝政,今日传位与你,望你勤政爱民,做一个圣君。”
赵桓心中怦怦乱跳,尼玛这也太顺了吧。就这么简单我就登上帝王宝座了?
这事需要装。你不能让世人骂你是觊觎皇帝宝座,先要再三推辞。然后群臣死谏,你再假装勉为其难。最后这才极不情愿的继位,那样子还得是老子不愿意当这皇帝,是你们逼得。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其实一开始赵桓是想拒绝的,谁知道赵佶要duang一下加特效。赵佶抓着他的手:“桓儿,眼下金兵来袭。事出从权,繁琐程序都免了,登基大典也待金兵退却不迟。”
“皇上……”众臣又开始跪拜,一副不舍之情。
责任该撇的时候必须撇干净,于是赵佶怒了:“朕现已是教主道君皇帝太上皇,谁若再叫朕皇上,视同谋反。”
言下之意就是你们还想把黑锅给我背啊,城破之日就是末日之时。没听蔡攸说吗,被金人抓到无论尊卑男的为奴,女的为娼。
赵佶撕破脸皮了,犊子就无需再装下去。识时务者为俊杰。
生逢乱世,总有拿的起放的下之人。“着龙袍,新皇登基,众臣早朝!”喊这话的正是太监曹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