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的口中,唐觉是父母双亡,坐拥巨额家产却无力保住的可怜人,他不远万里来京城,他本打算把钱捐给唐王,让对方用于安顿将士家眷。
唐王夫妻对他的身世深感同情,拒绝了他的捐赠。
还将他收为嗣子,视如己出地抚养他长大,等他成年之后便将家产如数奉还了。
“也是因为如此,三舅舅一直对我们很好。尤其是我……他到唐王府的那年,母亲恰好生了我。
唐觉认为,这是上天给他的恩赐。
在他最危机的时候,他拥有了足以保住身家的依靠,还遇到了会和他一起怀念故乡的人。秦玉逢对他不算讨厌。
但十分警惕,因为秦家加唐家两家人的心眼都不如唐觉一个人多。
皇帝对此毫无所觉。
甚至对那位未曾蒙面的“三舅舅”产生了同病相怜的想法。
他也是坐拥巨额家产,却难以保住的人。父皇交给他的,不仅是家业,还有社稷重担。
“你三舅舅既是嗣子,为何不当世子?”皇帝颇为慷慨地说, “如果是因为你那前边的两个舅舅,朕回宫之后便直接下旨封他为世子,让他们没有话说。"
唐王又不是没有后,王位总是要传下去的。
那不如选个喜欢的。
况且唐觉与秦玉逢关系好,日后也一定会偏向他。
秦玉逢摇了摇头: “三舅母去世的早,未曾给三開舅留下一儿半女,舅開已打算为她鳏居一辈子,早就回绝了外公立他当世子的事情。"
“另外两个舅舅……妾不好说长辈的事情,只能说外公已经打算上奏,恳请皇上在他百年后收回王位,不叫他们兄弟相残,败坏唐氏门风。
"
皇帝一听,遗憾道: “听闻唐王当年骁勇无敌,没想到竟是虎父犬子。
他出生晚,没有见过战乱,也没有见过开国分天下时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所以对唐王一直有种看英雄的滤镜。
“不过唐王之位是世袭罔替的,即使你三舅開不打算再娶妻生子,同样可以在族中选一位嗣子。
奏玉逢又是摇头,幽然一叹: “夫君不知,失去了挚爱的人已然不能算作一个活人。”皇帝想到内阁首辅墨成,也是一叹。
等五万两的白银在他们面前铺开的时候,他的怅然就全部消失了。
看这整齐的大小和崭新的成色,一看就不是从散户里收来的碎银炼的,而是大桩收益的入账。
唐觉可真有钱啊.…
还只需要养自己一个,不像他,需要养一整个后宫。
“请女公子清点。
秦玉逢打了打扇子,身后的壁水与星璇便会意地上前清点。
不一会儿就清点完毕,均表示没有问题,毕竟是自家的钱庄,掌柜平日里再贪,也不敢糊弄她。
“一箱放入马车,剩下的星璇带人送去城郊的军营,叫冯副官带着剩下的将士把它们发去战友家中。
班师回朝后,大部分士兵回到家中,等待下次征召。小部分精锐则是留在离京城挺远的郊外,等并入羽林军或是其他的安排。
冯副官是秦跃从前当先锋时的副官。
因为出色的军务处理能力,在她兄长当上元帅之后,就被安排成后勤的一把手。
熟悉的人仍旧称他为冯副官。可见是她兄长的铁心腹。
马车载着沉甸甸的钱箱和一行人,缓缓朝京畿的村庄驶去。半路有人追上人,说是张村的本地人,可以领他们去战友家里。
经过三代帝王的建设,京城已经是整个顺朝的经济与政治中心,富商与世家皆将根系伸往此地,将它变得十分繁华。
可是离开京城后不过行了半个时辰,周围就骤然荒凉许多。附近的山丘还露出漆黑的山石,证明着许多年前的一场火灾。
皇帝望着远去的山林出神,待完全看不到才放下车帘: “据说,皇祖父攻破都城的前几天,整个京城都陷入一场大火,竟
然还包括这里。”
秦玉逢: “竖壁清野,对百姓来说,是最为可怕的噩梦。
是树枝失去主干和根脉。是不得不变成流民离开的痛苦。
即使再回到故乡,也无法再看到旧时的任何痕迹。
她: “外公说,他们当时都以为后兆的国君会投降,高祖当时连封对方当怀王的旨意都写好了。结果大军在郊外等了三天,只等到一场大火。”
也是因此,大家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太平。
不然就先帝干的那些事情,他们还真不一定能忍。
和方寻一起挤在车辕上的小兵回过头,笑了笑说: “听村里的老人说,如今的世道已经很好了,所以官家来征兵打西戎的时候,都推着我们出来入伍。以前乱的时候,他们还把男丁藏在棺材里呢!"
底层的百姓其实很好满足。
一块不会被破坏,能够种地的田,在税后能够全家吃上饭的收成,就足以让他们自发地完成建房,犁地,务农,生孩子的全部任务。
有了战乱时期的对比,在过上稳定平安的日子之后,他们便自发地爱戴新君,拥立新朝。
皇帝听完他们的话,顿时笑起来。是踌躇满志的笑容。
他再次坚定了把党争抛到脑后,共同治国的决心。
回去就抓秦党和严党的人一起陪自己加班!华妃娘娘很欣赏这样务实的皇帝,翻开名单就开始跟皇帝算账。
“此次西征,一共有一万三千五百三十一位将士亡故,两千两百四十三位将士受伤残疾,无法再上战场。
和西戎打仗大半年,前后调去前线二十万人。考虑到水土不服的问题,这个伤亡数量可以说非常少。
“陛下赏三军十万两,同样也批了十万两用于抚恤这些将士的家人。这十万两的抚恤金假使能全部发给家眷,平均一家是六两多点。
而实际上能有一半就叫不错了。
秦玉逢并没有说这段,而是说: “京城中买卖奴仆的伢人那里,这个钱能够买到十来岁的小丫鬟,却买不到二十岁的青壮男子。"
因为青壮年一般是卖人的那个。
但皇帝不知道这些,他只觉得自己的钱还是给的少了。
“没有玉逢
你的补贴,想必这些家眷接下来的许多年都很难过。”他叹了口气。却没有提再加抚恤金的事情。
今年才过去一半,按照惯例,马上就要有旱涝文害,国库里的那点钱要撑到收税已经够呛了。秦玉逢也并不在意。
或者说,对她来讲,国库没钱才是最好的局面。这种情况下,她舅舅手里的钱才具有充足的价值。
“张村共有三户人死了男丁,另有一位断了胳膊的将士在家养病。妾的打算是家里有白事的发八两,养病的那位发五两和一张医馆的打折券。"
秦玉逢从另外一个盒子里取出一张纸递给皇帝。皇帝打开一看,是一张盖着章的纸条。
上面写着: “凭此券可在保和堂或济世堂免费看诊(可提前告知,专车接送),药材五折。”
他笑了: “妙啊。假如给养病的那位发一样的钱,他不一定愿意去医馆里看大夫,但给他发少一些,他就觉得已经在这上面花了钱,不看不划算。"
在战场上受伤后得到的治疗大多非常粗糙和不卫生,生死看脸。
所以重伤的人数远低于死亡人数。而就算是活着回来,不精细养着,也很容易出问题。
“只是这医馆的损失,又该谁来出呢?”
秦玉逢: “保和堂和济世堂也是三舅舅名下的连锁产业,这些券的发放,并不会给他带来太大的损失。
甚至有得赚。
这年头,但凡是技术含量高一点的行业,都是暴利。一张祖传方子富三代,并不是夸张的(替人打工的除外)。
“玉逢和你家里的人,都是极好的。”皇帝又是一通夸奖,只觉得世上没有比眼前人更好的,全然忘记某人过去的赫赫战绩。
马车到了张村,引起不少人围观。
小兵跳下车,将凑热闹的人赶了赶: “别都挤在这里,冲撞了贵人,快去请村长来。”
不一会儿,村长就被人拉着跑过来。
村长年纪不小,见识也很多,他还没瞧清楚人,就熟练地往地上跪。
跪……
嘿,怎么没有跪下去?
/>
嗨呀,要是叫皇帝知道她的贴身宫女能一个人单挑禁卫军一个队,岂不是很破坏她今天塑造的形象?
好在这么多人看着,皇帝就算是疑惑也不可能当众问她。
而是上前一步,扶住老村长说: “老先生不必如此,如此实在是折煞我们这些后生。”老村长便站直身子: “几位贵人今日前来,可是有什么事情?”
“与西戎一战大捷,本是普天同庆的好事,然而对失去亲人的百姓而言,又是一件悲痛的事情。陛下赐钱粮以作抚恤,但尚未清点妥当,全部发放要等上一些日子。”
“又因不久后便是中元节,陛下便决定先发一半,聊作慰藉。我们正是来给家眷送银两的人,烦
请带路。"
皇帝的演技向来很不错。配上他这幅斯文的长相,更具有十二分的可信度。
老村长不疑有他,感动地点点头说: “麻烦贵人来这里一趟,老朽这就带你们去。张村新建也不过二十来年。
各家都是互相帮扶着过来的,其他村民对官家来给将士家眷发钱的事情并不羡慕眼热,反倒一个劲儿地说死的那几个小伙子有多么爱国,他们家里有多么困难。
指望他们能多给点儿。
家人战死的消息传回来的时候比胜利的消息更晚一些,所以死了家人的三家还挂着白。说是打算一直挂到中元节。
“回家的路太远了,现在就撤,怕他们找不到方向。老村长解释着,一行人都沉默地点头。
头两家人听说他们的来意之后,眼中悲痛更甚,面容却坚毅许多。
一位老母亲抓着皇帝的手说: “我儿不是为了打仗死的,他是为了保护我,保护他媳妇,为了能够让他的儿子不像他一样,一出生就四处逃命,是为了这些才死的,谢谢你们给了他这样的机会……”
他有些说不出来话。
只回握住对方粗糙苍老的手,等对方心情平复才离开。
在去第三家的路上,他小声地对秦玉逢说: “总有一天,我大顺会强大到不需要用任何人的死,去证明大顺疆域不可侵扰。
她笑了笑: “会有那么一天的。
第三家的屋子里空无一人。
“阿勇家里只剩他媳妇了,可能出门了吧。
”村长解释着,心里却觉得非常不妙。
贵人进村时间也不短了。就算阿勇媳妇不在家,这会儿也该被人喊回来了。
他不妙的预感很快落地。
一位妇人冲着人群大喊: “阿勇媳妇跳河了!大家伙快去救她!”</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