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云昭不禁失笑,这少年是不是与她过于生分了,自那日后,刻意回避她。
东苑里栖云苑有一段路程,还得越过观园子,长廊幽深,来时夜还没这般黑沉,雍北王多做斟酌也是正常。
少年提灯在前头走,骆云昭步伐轻缓地在后头跟着,他似乎知道她病弱走得慢,走得不紧不快,刚刚好。
两人一路上无话,却又十分默契。
直到到了栖云苑,道礼后,少年正转身回去,骆云昭才唤住他。
“以后还是唤我阿姐吧,既然爹爹待你如亲子,你我也不必生分了去。”
并非是不喜欢郡主这般叫,只是听他叫声阿姐较为顺口。
骆也顿住半晌,才微微頜首:“是。”
少年的面容隽朗,他一向沉静稳重,算不上开朗活泼之人,但在面对她时,总时不时流露出些许稚拙。
倒是有几分意思。
骆云昭不再多言,让丫鬟搀着回苑里。
不知是不是前些日子总梦见他,对这个义弟多了几分关注。
总觉得他沉默的外表下,似乎藏着什么别样的秘密。
……
翌日一早,便听下人说雍北王带着骆凤池便出门巡练,王府里除了谋士客卿,就只剩在医药房的夏沛儿。
骆云昭身子不好,一向都晚起。
正梳妆时,外头管家就进了栖云苑,说是城东那个洵世子上门来赔罪拜礼。
送来一些从京城寻来的名贵药材和补品,还把那日莽撞的奴仆也一并带来给王府处置。
骆云昭听言挑了挑眉,这回还真来了,倒如他昨儿所说登门赔礼。
不过都过了这好几日,她骆云昭要真介怀,早就派人上门去讨说法了。
那日他们都已说一箭抵一箭了了事,这洵世子再来登门,看着也像假把式。
“真是劳烦这位洵世子了。”
骆云昭给发髻上插上青云簪,神色淡淡道:“便说我病卧,见不得外人。”
像她这种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的弱女子,不见才是常理。
管家领了话就退出栖云苑。
摸约过了片刻,丫鬟来说洵世子留下那些赔礼,带话望清和郡主安养身子,早日康复,便带着人回去了。
骆云昭没什么反应,只让人把东西放入库房。
有她这个病秧子在,什么奇珍药材父亲没派人搜罗过,京城来的玩意不见得多稀奇。
只是送上门的东西那便收下,不要白不要。
仲秋节临近,听说为庆贺骆家军凯旋,父亲特意命人去请汴州的梨楼戏班子来陵州城唱戏,舞剑。
这次佳节定很有意思,他们一家人聚少离多,也难得团圆,是要好好庆贺一下。
这梨楼的戏歌最出名,听说以前曾给当今皇帝唱过戏,赐了一妙舞清歌的牌匾。
骆云昭在夏沛儿的院子里,夏沛儿是汴州人,便尝着茶与她闲谈这事。
哪知她守着院里晾晒的草药,只管摇头:“以前都在山上跟着师父学医识百草,哪去过什么梨楼听过什么戏啊。”
自上次骆云昭夜里发病,夏沛儿就窝在府里不是查医书,就是研百草,一心只想解寒之法。
骆云昭用茶盖拨弄着茶叶,明明摸着温热的茶杯,指尖却一如既往的冰凉。
她说:“那这次有福了,怎么说也得去看一眼梨楼的戏歌。”
夏沛儿頜首,摆弄着手里的草药:“我前两天写信去给汴州了,想来现在医治寒疾犯难,师父应不会坐视不管的。”
骆云昭抿着唇淡笑,没有回话。
倒是想起昨晚父亲气急,要把万俟老先生绑来雍北的话,这老先生有腿疾,光是赶来的路上都要条老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