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负责干活的都是有功劳得和上头共享(都是制定政策的人英明),出了错得负责独自背锅,所以久而久之尚书省在三省中就属于垫底衙门了。
而反过来推断,负责制定政策的中书省因为直面天子,又手握着草拟政策的大权,逐渐便成了分量最重的衙署。
如果宰相处于满员状态(指三省长官均出任宰相),那负责把控中书省的这位无疑是三位宰相之首。
要是阿晗回来那会儿就被摆到中书省去,许多人可能都会极力反对,但是,还是那句话——很多事看着看着也就看习惯了。既然圣人铁了心要重用这位郭侍郎,他们又何必跳出来拦着?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朝中不少人都已经和阿晗交好许多年。既然基本都是自己人,他们自然乐于让阿晗更进一步。
只要对自己有好处,阿晗是男是女又有什么要紧的?
何况既然都已经入朝为官,
他们也是想干出点实绩来的,名留青史这么大的诱惑谁能抗拒得了?而他们这位郭侍郎恰好就是那种想要脚踏实地做事的人。
能跟着这样的上官干活,他们心里也踏实得很。
于是在回京的第二年,阿晗便被授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她一起走马上任的还有李泌和张镐。
李泌被负责的是门下省,张镐负责的则是尚书省,算起来都是老熟人了,办起事来倒是有商有量。
偶尔还会约上李俨一起出去微服私访,看看宫外的人和事,君臣关系出奇地和谐。
有次地方上出了乱子,她们三个宰相还抓阉看谁负责兼任“兵马大元帅”,身体力行地去践行一下宰相应当具有的出将入相的本事。
倒不是她们做事太儿戏,而是三个人都挺适合,且三个人都挺想去,李俨又做不出决定让谁去,最后便决定把这件事交给公平公正的抓阉来决定!
李俨,
得亏底下的人不知道这几个人私底下都是什么德行。最后是阿晗幸运地抽中了这次当兵马大元帅的外差。
她爹郭子仪本来就是战功赫赫的将军,如今都回京到镇守长安的金吾卫里养老了(其实还肩负着护卫长安的重大责任)。
这些年来阿晗致力于推行屯田政策,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各地将士,对于军中诸事她都熟悉得很,很快便点齐人马出发前往平叛。
萧戡积极充当她的亲卫随行,没有实职在身的家伙就是可以这么为所欲为。
这次平叛并没有出什么岔子,双方只打了不到五天,叛军就被阿晗瓦解了大半。到最后阿晗的屯田瘾犯了,甚至还在当地圈了片地,当场捣鼓了个全新的屯田卫。
田全是现成的,就是叛军糟蹋过的那些地方。
阿晗待在当地协助郡守把屯田卫敲定下来,才依依不舍地踏上回程。
屯田这事是真的会上瘾,看到那么多地没被好好利用起来简直叫人心痛至极!
屯田卫搞好了,当地就不容易出乱子了。至于这些叛军,看起来年纪也不大,很多都是误入歧途,劳动改造个三五年估摸着就能掰回来。
即便大唐现在不缺人口,青壮劳动力还是很重要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