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战败被俘 不忠之意。

终夏:“从古至今那么多‘异象’,还有‘禅位’,难道人人都信?何况,大皇子的确不堪为帝,先皇在时便多有不喜,也非绝密。”

姜宁:“那,谁会支持?”

终夏:“只要好处足够……‘四王八公’,本便是甄家亲朋。”

姜宁:“宁国公府倒得不冤,也叫他们警惕了。”

她还以为皇帝的手段已经足够柔和。

抄了宁国公府后,皇帝甚至还给贾元春加封了贵妃。

终夏嘲笑:“似贾珍诱·奸儿媳这等事,在这些人家可不罕见,无非是无人似王宜人一样告夫罢了。”

“四王八公”同为开国勋贵,便是一体,倒了一家,别家自然心惊。

但忠勤郡王已死,皇帝仅剩的兄弟忠顺亲王直到新年还不能出府,平昌侯加封“安国公”,另加“忠勇大将军”,总辖禁军、京营和兵部五城兵马司,又有仪鸾卫前往各省节度使和几处边军肃查叛党余孽,任谁心里有再多谋算,也只能暂时蛰伏。

对安国公掌权心有不满之人,亦不敢在这等时候质疑皇帝的决定。

——陛下金口说安国公是救命恩人,是国朝“极忠极勇”之臣,在陛下遇刺体弱之时反对安国公,难道他们也想造反吗?

神康十一年的除夕,大明宫照旧开宴,赐宴文武,皇帝却只露面了两刻钟,便由安国公护送出殿。

余下一个多时辰,都是大皇子高如启,在内相夏守忠的侍奉下,代替皇帝,与众臣同享新年欢乐。

群臣便知,这是陛下已有了立嗣之意。

皇长子既嫡且长,立为太子名正言顺。可才出孝时,陛下分明还想再历练皇长子几年,且自忠勤郡王“病逝”,陛下回京后还再未开朝,一切皇令只单独召见重臣从宫中发令,今日露面虽望之气色尚可,却匆匆离去,只令皇长子飨宴群臣……

太医院从上到下守口如瓶,也无人敢大胆打听,更无人敢私交仪鸾卫。

皇帝的身体状况,成了蒙在神康十二年新年祥和上的阴影。

终夏对姜宁密语:“我会尽力救治皇帝,让他活得久些。”

二皇子亦不堪大用。

赵妃的三皇子,周贵嫔的四皇子,还有陆贵嫔腹中未出世的孩子……总该有一个可堪为帝的。

姜宁沉思半晌,问:“我以为,你会更想看到天下乱起来。”

终夏:“我的确想。”

这对女子处处不平,充满不公的世间,有何延续的必要。

她眼中浮现出挣扎:“可百姓又何辜。”

若叫蠢材登位,世间大乱,战火一起,最苦的必然还是女子。

姜宁:“你觉得,大皇子能学‘好’吗?”

起码像他父亲一样,做个守成之主?

听林如海说起,除夕宫宴,大皇子代替皇帝飨宴群臣,面上并无得意之色,反而时不时就向紫宸殿方向担忧看去。

林如海说,这份担忧挂怀,应不是作伪。

大皇子这些举动让群臣心中惊疑更甚,可称一句“蠢”,可若换个角度想,他心安理得在太极殿面对群臣,叫皇帝得知,难道不会生疑?竟是聪明得很了。

若大皇子是真情流露,那起码说明,他对皇帝的孺慕之情为真。

……并非毫无优点。

在皇室有这样的父子之情,也算难得了。

终夏:“皇帝,虽过于轻信,对妻妾子□□容太过,有时优柔寡断,厚待外戚,处事不公,但的确知人善用,心系百姓。皇长子却唯有‘孝顺’一个好处罢了。”

对比皇室祖孙四代,姜宁发出了来自后世的感叹:“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

京中的天直到神康十二年四月才放晴。

新科进士于太极殿传胪,皇帝全程在场,亲自嘉奖了三鼎甲。他气色红润,声音沉着,行动未见虚弱,令满朝文武心安不已。

两日后,时隔四个多月,皇帝终于在太极殿再开大朝,令立皇长子为太子。

同日,定国公终夏上表请辞“忠勇大将军”之职。

帝准奏,令加赐定国公田庄四处,仍命其为禁军统领。

随着太子册立大典结束,忠勤郡王“病逝”的阴影终于散去了。

……

“敕造定国府。”

绯玉站在新换上去的牌匾下细细欣赏。

这几个字没有娘写的好看呀。

姐姐的“西洋书斋”四个大字,那才叫有气势也有气韵!上面还有洋文,娘亲手写的洋文也好看!

“行了,别看了,快进。”姜宁推绯玉。

这两年,黛玉没长个,可绯玉又长高了两寸,现在绯玉和终夏差不多高,得有一七七,一七八了……

虽然比她高这么多的女人多了去了,可女儿比她高和朋友比她高……是不一样的!

做娘的面子何在!

算了。

她做娘的面子早就在两年前输给绯玉时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