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忙答应着:“老太太?”
贾母:“你去找琏儿来,替我写封信。”
王熙凤忙答应下来。
贾母又打量了这姑侄二人几眼:“二太太,你也四十往上的人了,难免精神不济,我都知道,也没怪罪你。凤丫头来了两个月了,你慢慢地把家事教她,以后让她管着,你也享福罢。”
这原是贾琏和王熙凤成婚前贾家内部就商议好的。若不是和王家这么说,也不能早早把十五岁的王熙凤娶进来了。
王夫人看了看侄女,笑道:“凤丫头一向能哄老太太高兴,今后家里的事交给她,我也放心。”
贾母一顿。
她真不知老二媳妇这话是有心还是无心的。
什么意思?是说谁能哄她高兴,谁就能管家?
老二媳妇不知道自己这张嘴很不讨人喜欢吗?
贾母挥手:“……都去罢。”
……
王熙凤先服侍王夫人到房中。
王夫人坐下,接了王熙凤亲手奉上的茶喝了几口,才拉她也坐,笑道:“老太太信你,我也信你。你从小聪明,别的都容易,眼前这件找人出差的事,可先交给你办了。”
王熙凤如何看不出王夫人不大情愿放权——换了她自己也不想放手——忙说了一车话,自谦自己年轻,不经事,今后家里的大事还都要靠太太,她也要靠太太多教着才行云云。
把王夫人也哄高兴了,她才说出一个早就斟酌好的名字:“新上来暂管跟二爷出门的林之孝,太太知道吗?他们两口子天聋地哑,话都不多,我听二爷说起来,他办事倒很稳妥。”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林如海出差第二天,林家派去李家的人带了李家的回信和端午节礼回来了。
姜宁:好巧,时间正好错开。
那她是自己先拆李家回信看,还是直接让人送去给林如海?
现在林如海的书房随意她出入了。
她赏好管事,在书房想了一分钟,决定拆了看吧。
林如海应该不会介意她先看。
她不说,林如海就算介意也不会对外说,李家就不会知道她自私拆“夫君”的信看,不会影响到什么。
而且她有正当理由!
——她拆开是想重抄一份留档,省得派去找他的人把信丢了,也说不清里面写的是什么,他还得再去信问一遍……
那多尴尬啊!
如果李家愿意认她还好,李家不愿意他还派人再问一次,就更尴尬了!
姜宁心安理得拆开信。
纸上是一笔厚重遒劲的字。
字如其人,信也如其人。
李大人的回信用词一板一眼,不显分毫亲密,大意可以总结为:
你我虽然有师兄弟之谊,但你想娶我义妹做续弦,也不能有分毫敷衍。媒人是谁?何时来提亲?总不能你一张嘴说要娶就娶了吧?那不成无媒苟合了?(姜宁翻译)
且男女结亲,亲事说定,在成婚前便不可相见,我与义妹久不相见,何时送她过来相认?还有我那两个外甥女,生母、慈母不在身旁,可有妥当人能照管?
姜宁慢慢把信合上了……
好想当自己没看过。
看来李大人在长达十二天的时间里,经过严肃思考,认为她需要先被接回京中“认亲”,成为李家义妹后,林如海再请媒人去李家说媒,两家走完漫长且复杂的三书六礼,李家再把她“送嫁”到济南,才算“全礼”。这个过程走下来短则半年,长则两年……
好麻烦。
而且还要把绯玉黛玉留在这里,直到她重新嫁给林如海之前都见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