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枯槁 她不是一个好母亲。

林如海不在家,还在衙门里,先不用见——想见也见不着。

而林平媳妇说,贾敏特地嘱咐了,让姜宁带孩子们歇过了再去。

是以姜宁对正院方向遥遥一礼,便在林平媳妇的带领下,先回这里的“明光院”。

从景文侯府到姑苏老宅,到开封林第,再到济南林第,“明光院”一直跟着姜宁,都快成她的代称了。

姜宁也习惯了“回明光院”。

十年不变的名称让她有一种归属感,明光院里的人更是让她在这个原本不属于她的世界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姜宁听到贾敏真实身体情况时心中涌出来的种种想法和情绪:烦躁、不安、震惊……也都被“明光院”三个字冲散了。

到家了。

先回家。

林平媳妇显然还有话说,姜宁便让王嬷嬷和李岫云先带孩子们坐软轿过去,她和林平媳妇走一走。

她觉得林平媳妇的态度有些奇怪——太殷勤了。她想知道原因。

从前——四年前,林如海还没去云南时,林平媳妇和她私下关系好,愿意在小事上给她方便不错,但对贾敏也从没敷衍过,没到“誓死效忠”的程度,可也一直尽心尽力服侍,不论从态度还是结果上都挑不出错,在她和贾敏之间平衡把握得很好。

似今日这样私密的信息,若按四年前,林平媳妇只会给明光院的人打探消息些许方便,并不会直接托到她面前。

是什么让她改变了行事方法?

姜宁细听林平媳妇低声感叹:“谁也没想到,老爷这么快又调任了。调令到的时候,太太已经有了三个月的身孕,原是双喜临门的好事。可这一路多远,老爷赴任紧急,哥儿又小,和太太都撑不住。少不得老爷先走,太太带哥儿慢慢过来。”

“哥儿本来身子好着,不大生病,谁知路上不到一个月,或许是攒着累了,或许那晚受了些风?就烧起来了。”林平媳妇不能不叹气。

听完前情,姜宁也想叹气了。

这也赶得太巧了!

林青玉比黛玉绯玉小一岁,到去年十月正是两周岁半。贾敏生完林青玉,时隔两年半再怀孕,这时间不长不短,应该够她养好接连生育的亏空了。她去年三十六岁,算高龄产妇,但也不太离谱,又是经产妇,只要胚胎质量过关,精心保养,母子平安的概率不低。

偏偏林如海是这时候调任!

贾敏不可能等生完孩子再上路——孩子生下来更走不了了,至少还要等两三年。

而且留在云南,路途遥远,交通不便。

说句难听的,就是贾敏难产死了,或两个孩子出了什么意外,等林如海知道消息,能给他们哭丧也要过两个月。

就算是姜宁,确认自己身体健康,“胎气”稳固,养住了的大孩子也身体健康,也有可能会选择孕期出发。

云南毕竟不是姑苏,没有姑苏那么好的物质和医疗条件,也不是林如海的老家,只是他做过官的地方。

“强龙”和“地头蛇”之间,不是狼狈为奸,就是此消彼长,互不相让。

或许就有当地官员和大族这几年恨上了林如海,正巴不得拿他的家眷出出气呢?

相隔几千里,伪造一个孕妇和幼童的死因再简单不过,找替罪羊更是不难。

林如海权势再大,远在济南,想给老婆孩子伸冤都鞭长莫及。

就算他真的查出了真相,人死又不能复生,不过是活人心里稍得慰藉罢了。

这时代的人又注重“死”,讲究一个“死得舒坦、死之前有家人陪伴”,贾敏会选择孕期赶路是必然的。

其实……普遍来讲,官宦之家的女眷在路上掉一两个孩子或死一两个孩子,在这时代是常事。

男人要忠君报国,振兴家族,做的都是大事。女人要辅佐丈夫,执掌中馈,繁衍子嗣既重要又不那么重要,全看男人方便。

夫妻只要不是反目成仇的,双方都身体健康,又没有避孕手段,两三年怀一个太正常了。而调任的旨意并不会考虑到女人的身体方不方便。女人方便,自然跟随丈夫,女人不方便,就要“贤惠”地给丈夫准备侍妾。

女人在老家孝顺公婆抚养孩子,让侍妾随夫赴任也是很多人家的选择。

如果是姜宁……

她或许一开始就不会和林如海去云南吧。

什么都没有她和绯玉的身体重要。

林平媳妇继续讲述:“我和我家的是跟着老爷过来,没跟着太太服侍,太太身边的是魏胜两口儿——魏胜家的就是太太的陪房丫头,姨娘可还记得?”

姜宁记得。

魏胜两口子就是贾敏去云南时提上来的三管家。魏胜家的是和孟绮霜一批的贾敏的陪嫁丫头,姜宁见过,她生得高挑,样貌不错,眼神精明,言语机敏,心眼儿不少,倒也当得起三管家娘子。

林平媳妇叹道:“魏胜家的说,哥儿一病,太太立刻叫停下了,在城中寻了住处,给哥儿请医问药,太太日夜亲自守着。可好容易哥儿退了烧,上路没几天又见不好,太太操劳过度,小哥儿就掉了。”

“小哥儿?”姜宁问,“太太掉的又是哥儿?”

林平媳妇向正院看了一眼,又叹气:“是。”

姜宁明白贾敏为什么起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