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在后院多年,姜宁那点踢毽子、跳百索、散步遛弯的运动量,只能保障她的基本健康。
再精心保养着,生养绯玉也给她的身体带来了一些难以复原的影响。
她上辈子那个经历了种种磨难,反应灵敏,体质强健的躯体估计已经烂成泥巴了。
她不是天才,学什么都要下苦功才能有所成。师父们夸她根骨好,可没基础就是没基础。
臀腿没力气,核心不稳,连个马步都扎不好,站桩也站一会就累得慌。手拿惯了轻飘飘的笔纸和簪钗,出拳软绵绵,不像练武,更不像跳舞,像出洋相。骑马更是上下难,坐稳也难。
别说像刘师父那样三四个成年男仆也动她不得,也别说像白师父一样闭眼都能射中箭靶,光是入门,姜宁就得沉心吃几个月的苦。
但她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和耐心。
人生还有几十年,世事未必全按原著发展,她做好了在这后院里做一辈子妾的准备。
但她希望起码在危险到来的时候,她有能力可以保护自己,保护自己在意的人了。
权势是一种强大的能力,个人渺小的逃跑能力怎么不算一种能力呢?
兵法还说三十六计走为上呢!
晚饭前,姜宁拖着疲惫的身躯挪回明光院。
四个丫头的情状比她还狼狈。
林如海不在家,姜宁彻底没了形象顾虑,不怕习武不雅观。丫头们看她在坚持,怎好偷懒,也全都咬牙坚持下来了。
四月十五,绯玉的周岁。
姜宁这回有私心,特意多摆了一个匕首(没开刃的),一把弓,一个林如海的私印和一本兵书。
她想让绯玉喜欢习武,热爱习武,最好学得比刘师父、白师父还厉害。
就按最悲观的情况去想:
绯玉以后按世俗规矩成婚了,遇到的是孙绍祖这样的东西,起码在对方家暴时绯玉能对打甚至能反杀啊!
被虐待殴打致死是憋屈的死,反杀也会被判刑,起码出了口恶气,拉了个垫背的!
咳,所以,她摆的时候没背着绯玉……
绯玉全抓到了!还多抓了一个金元宝,攥在手里给姜宁!
姜宁管抓周真不真呢,总归是个好彩头!
她先叫好,桃嬷嬷、岁雪、刘师父和白师父也都连声夸赞,围观的其他人别管心里怎么想,总之嘴上说的都是好话,尤其夸“一姐儿拿了金元宝给姨娘,以后必定是个孝顺的!”
姜宁美滋滋写信,随信仍然附上三张画和一叠她的功课。
对林如海这种男人来说,师徒关系甚至比夫妾关系更紧密。
夫妾该做的事做不了,那就让师徒名分更可靠些吧。
又过一个月,她收到了关于“她想回应绯玉叫她娘”那封信的回信。
同时,送信人带来了贾敏平安生子的喜信。
姜宁抖着手拆开信,先找关于绯玉的字句,看到林如海和贾敏同意了!
她来不及有任何情绪,先广而告之:“太太果真宽仁怜下……”
把这话说得明光院所有人都知道,姜宁才吩咐:“太太平安生了哥儿,人人赏两个月月例!让厨上做几桌好菜,大家同乐!”
她再往下看,看到林如海说,贾敏关心她钱够不够,还说若孩子们不能来,让她到时间自己去支五千两做第一年的花费。
姜宁知道这是贾敏不想让她去。
她正好也不想去。
她便提笔回信,写黛玉和绯玉都平安,只是两个孩子都还小,黛玉又弱,她不敢上路,多谢老爷太太记挂着,她自会在家调停家事,一年五千两很够开销了等等。
回了信,又附上画和功课,姜宁暂时没心事了。
明年两个女孩儿两周岁,体弱不能去,后年两个女孩儿三周岁,说起来也很小啊。四周岁五周岁也不大……
林如海一直在云南,或许她五六年内都不用过去。再想得美些,或许十年八年——
那就不太可能了。
姜宁按三年算,她每年还能再捞三千多两,三年就是一万两,还有三年清净日子过,她该知足了。
接下来好几天,她见人就夸贾敏,夸到林家从里到外都知道绯玉叫她“娘”是两位领导同意过的。
可她高兴放松了,王嬷嬷等八人却越见发愁。
姜宁不太懂。
贾敏生了儿子,等于林黛玉有了亲弟弟,不该是好事吗?她们愁什么呢?
她让桃嬷嬷几人旁敲侧击,问出来了:
王嬷嬷她们是替林黛玉委屈,觉得林黛玉不能跟去云南,父母不在身边,连周岁宴都没能大办。
老爷太太还没有接了姐儿去的意思,太太又有了哥儿,几年下来,老爷太太把姐儿忘了,不疼姐儿了怎么好?
女儿家的前程好不好,可全看爹娘会不会尽心打算!
一姐儿还有亲娘疼着,大姐儿却……
姜宁:……
好吧,她们担心的其实不无道理。
但姜宁不喜欢有人在明光院愁云惨淡的,更不想她们把黛玉影响了,便叫了王嬷嬷来谈心,让她看正满地乱跑的绯玉和在后面跟着的黛玉:“看看你大姐儿这身子,绯玉不怕,她不怕山长路远?你是觉得你们姐儿好好活着更重要,还是那些虚热闹重要?”
正是盛夏,明光院里绿荫如盖。
两个姐儿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在廊下跑,一姐儿分明是妹妹,看着却比大姐儿还高半寸。一姐儿在前面跑,笑的声音又大又响,大姐儿跟着妹妹跑几步,歇几步,嘴里不停叫“绯玉绯玉”。
这时,一姐儿就会停下来,等等姐姐。
姜宁:“老爷太太不叫大姐儿去才是疼她。一个周岁宴罢了,大姐儿长大了都记不得,算什么?你们也说了,一姐儿才是我的亲骨肉,我都不在意,你们倒会多操心。”
王嬷嬷低了头。
姜宁笑道:“大姐儿是太太的亲女儿,谁忘了她,太太都不会忘了。”
亲娘怎么会忘了女儿呢?
*
转眼绿荫稀疏,秋风细细。
八月一到,姜宁就总算了上一年的帐,又从库里取出五千两。
去年林如海就是八月份给了她五千两,她可不算提前支银子。
结果银子到手没两日,邸报上写,林如海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