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

朱标点点头。

此刻朱棣也抬起头,原来其中另有隐情,看着自己的好大哥和亲爹,连忙说:“父皇你也听到了,我和李二不一样,要是大哥在,儿子无论如何也不会篡位,呜呜,父皇,大哥你们信我!!”

朱标性格宽厚,日常为弟弟妹妹求情,也说:“父皇,毕竟事情没有发生,暂时不要惩罚四弟了。”

朱元璋冷哼,要不要惩罚还要继续看弹幕。

“洪武31年,朱元璋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儿,前太子朱标的庶子朱允炆,是为建文帝。”

庶子,朱允炆?

朱元璋叹息,是了,以他爱儿子的程度,极有可能把位子传给太孙的,而朱允炆类父,他也很是喜欢。

所以,儿子抢了孙子的位子的了?他没那么气了,说不上谁在他心里更重要一些,他最看重的还是长子朱标,如果朱棣做了李二的事情,今天绝对吃不了兜着走。

但是现在好像比预想中好了那么一些,其实朱元璋也不是不看重朱棣,而只是觉得下一代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要一个仁慈的君王,所以选择了朱允炆。

“朱允炆是个优柔寡断的人,把自己的儒家师父黄子澄,方孝孺当成心腹,推行新政,重文轻武,,抬高了文人的地位,减免了江南赋税,删减了大明律的很多严法酷刑。”

看到这儿,朱元璋绷不住了,这个好孙儿简直和自己唱反调,江南富庶,怎能减免?严刑苛法震慑不法之徒,这也废除?还有亲近文人,重文轻武?这些文人只会夸夸奇谈,书生意气,读书读傻了!

这个好孙儿简直让他血压升高!

。。。

直播间继续说:“最重要的是,在黄子澄三人的的建议下,朱允炆开始推行削藩,结果削藩把自己给削没了!”

“朱允炆先从周王开始,削藩,贬为庶人,接着是代王,齐王,岷王,湘王性格刚烈,全家自焚而死,朝野为之震惊。”

“轮到燕王朱棣时,朱棣不干了,打着靖国难,清君侧的名义开始了一场持续三年的战斗,最终击败朱允炆,登基为帝。定年号为永乐,史称“靖难之役”。结局建文帝下落不明,不知去向。”

朱元璋再次惊呆了,原来自己的孙儿削藩了,还连连逼迫自己的儿子,甚至让湘王自焚而死?怪不得朱棣这好儿子要造反篡位!他顿时怒了,他从小过得苦,虽然现在当上皇帝了,但皇位只有一个,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们都过得好一点,这才分了诸王,结果孙儿一上来就削藩,还削藩翻车了?

朱标是个老实人,也觉得惊怒不已。

对朱允炆削藩的怒气甚至盖过了朱棣。

为什么就容不下自己的叔叔们?

。。。

然而,这个时候。直播间又说:“其实削藩对不对?对,太对了,大明的藩王当猪养,简直就是吸血虫,趴在大明的身上吸血,生生吸走了大明的不少国运,开国之初,藩王还很少,但是朱元璋可能意识不到,但是二三百年后呢,大明每一代皇帝封下的藩王有多少,藩王生下的子孙有多少,藩王之下,什么郡王,奉国将军,镇国中尉之类的龙子龙孙一大堆,大明这些藩王占据了大片的土地还不用纳税,欺压一方,非法占地,还要国家花费巨额去养,成了大明沉重的负担,你们看,大明的崇祯皇帝最后穷成啥样了,龙袍上打补丁的皇帝你们懂?”

“这是建文帝操之过急,再等等,稳定了人心,拉拢了勋贵,不要一开局就和燕王朱棣杠上,且不要削藩削的那么狠,也许就不会翻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