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这么说。”钟建国道,“大力能考上大学,大娃将来也多个兄弟帮衬。还考师范大学?”
刘洋:“爹娘说老师待遇好,他能考上师范,以后也能教教他两个弟弟。大力太老实,你大姐也不放心他离家太远,就希望他能考上滨海师大。”
“刘根跟二娃差不多,也该初中毕业了吧?”钟建国问。
刘洋道:“今年才上初二。他比大力聪明,可是不如大力用功。我们盯着他,考试的时候他就能考好。活忙的时候,一段时间没检查他的作业,他就会退步。”
“大力不帮你们盯着刘根?”宋招娣问。
刘洋:“大力说的话,他不听。”
“不听就揍。”宋招娣道,“大娃三天两头收拾三娃。”
钟建国笑了:“他别欺负大力就好了。你指望大力收拾他?还不如指望老小收拾他呢。”
“确实是。”刘洋道,“现在大力就打不过他了。比他大三岁呢。”
宋招娣:“那你们这个儿子得好好教,现在不好好教,以后想管都管不住。对了,二姐这几年没闹吧?”
“爹娘不给她好脸,每次过来都没人搭理她,去年春节都没回去。也不知道今年来不来。”刘洋不等宋招娣开口,就说,“不来也好,省得搅得爹娘一肚子气。”
钟建国指着瓷缸子:“喝点水,上楼歇歇。明儿再回去。”
“不不不,我下午就回去。”刘洋道。
宋招娣:“家具厂还没放假?”
“放假了。”刘洋道。
钟建国想说,放假了就明天再走。话到嘴边猛地想到:“姐夫,你不会以为我们家住不下吧?你上楼看看吧。客房还空着呢。”
“空着?”刘洋忙问。
钟建国:“招娣,你在楼下做饭,我和姐夫上楼看看。”
“等一下,等一下,我差点忘了。”刘洋来的时候拎着一个小麻袋和一个大布包。大力手里也拎着一个布包。大力拎着他的包上楼的时候,刘洋才想到有一件事没说。宋招娣一打岔,刘洋又给忘了,“这个包里全是鱼干、虾皮,是狗蛋他娘叫我给你们的。”
宋招娣见状,拆开看看,全是海产:“狗蛋的娘?”
“是呀。”刘洋道,“除了知青,咱们村有将近二十个小伙子去考试,只有狗蛋考上大专。别提狗蛋的娘有多高兴了。
“村里人就说狗蛋能考上,得谢谢建国的舅舅。狗蛋的娘说要谢也得谢你。趴在咱家墙头上听见我送大力过来,就找她婆婆小姑子,几家凑一包东西,叫我带过来。”
“这女人居然懂得感恩了。”宋招娣笑了,“这么多东西,很心疼吧。”
刘洋笑道:“别提了,我们来的时候一直送我们到村口,就怕我昧下他的东西。”
“赶明儿你走的时候,拿包奶糖给狗蛋的娘。”宋招娣想一下,“就说我祝她家狗蛋前程似锦。”
钟建国:“回头再说,姐夫今天又不走。姐夫,咱们上楼。”
刘洋好几年没来了,到楼上看到大娃他们房间里放三张双层床,转到客房,里面空空的,忍不住感慨:“难怪你们家几个孩子感情那么好。”
“刘根和大力以前不是这么住?”钟建国问。
刘洋:“以前是这么住。刘根总是打扰大力学习,我就让他和老三搬去他奶奶房里。”
“别这样,时间久了兄弟间会生分的。”钟建国把客房窗户打开,被子拿出来放在床上,“姐夫,先睡一会儿。你要是没拿换洗衣服,就先穿大力的,多过两天,陪陪刘叔和刘婶,年三十能赶回去就行了。”
刘洋点点头:“你下去帮招娣做饭去吧。”
钟建国关上门,又到孩子们的房里嘱咐几个孩子别打闹,刘洋累了,在隔壁睡觉。
大娃能闹腾,但他知道什么时候能闹,什么时候不能闹。吵着刘洋,别看他这么大了,钟建国照样拿皮带抽他。
话说回来,宋招娣刚才一直想问钟建国和沈宣城聊什么,刘洋在跟前,宋招娣不好意思问。见钟建国自己下来,就问:“沈团长又找你谈人生了?”
“哪来那么多人生感悟啊。”钟建国道,“沈宣城不知道听谁说的,有的人考三百多分都没考上,就是因为家庭成分,担心孙宛如也跟那个人一样。”
宋招娣不禁睁大眼:“他有病吧?媳妇都快成别人家的了。”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bsp; 钟大娃噎住, 故意问钟建国:“你想他们来找你?”
“我可没这么说。”钟建国道,“我只是提醒你,更生没乱讲, 他担心的有道理。”
钟大娃张了张嘴:“那他们要是来找你, 你还真让他们住进来?我不同意!我亲妈死的时候都不来,现在来干什么?觉得岛上少他们那样的。”
“我什么时候说了?”钟建国不禁皱眉,“你这孩子别一说到你姥姥一家, 你就脸红脖子粗。他们真来了, 也有你娘对付他们,你着什么急?亏你天天要当大将军。就你这样?当个小兵都不够格。”
宋招娣扯一下钟建国的胳膊:“好了,好了,少说两句。”看向大娃, “你爸说得对, 万事有我呢。何况岛上的人都知道你姥姥一家什么德行, 我拿着扫把把他们撵出去, 也不会有人说我不懂待客之道。
“大娃,更生, 明儿你俩一块去给大姨拍个电报。自立,想什么时候回去,提前给你爷爷打个电话,提醒他派车去接你们。火车站离紫腾院挺远的。”
“我查过日历了,娘。”自立道, “二月六号是除夕, 我们二月二号再回去。”
宋招娣不赞同:“太晚了。”
“我们跟谁都不熟, 到帝都也是在屋里呆着。”自立解释给她听,“爷爷要是忙起来,我和更生两个除了看书,只能看报。不如晚点回去。”
宋招娣走到墙边,翻开日历:“俗话说要回家二五八,要出门三六九。你们这个月二十八号回去。我送你们到申城坐车。过两天自己收拾几件衣服。”
“娘,回去真没什么事。”自立道。
宋招娣看着他:“我说不算你了?”
自立闭上嘴巴。
一九七八年一月二十八号,中午,宋招娣把两个儿子送到申城,看着自立和更生上了火车,才转身回家。
更生望着宋招娣的背影,忍不住跟自立说:“娘这么不放心咱们,不会是怕咱们再偷偷跟着她回去吧?”
“我不会。”自立道,“娘要是不放心也是不放心你。”
更生噎了一下,朝他腿上踢一下,就闭上眼假寐。
自立和更生到了帝都,给宋招娣打个电话,请她放心。第二天,刘洋就带着宋大力来了。
父子俩到的那天,大娃他们正在楼上看书,包括曲壮壮,还有曲壮壮的一个朋友,那个朋友以前也是大娃的“小弟”之一。
宋招娣带着二娃、振刚和三娃在楼下做馒头。见他们到了,宋招娣也没起身去洗手。刘洋虽是宋招娣的姐夫,其实跟她亲哥没两样,也就没像招待客人似的,又是倒水,又是拿板凳,直接指着上面:“大娃在楼上,楼上有热水,有吃的,你们先去歇歇,十二点半再下来吃饭。”
“自立和更生也在?小姨。”大力问。
宋招娣:“回家了。”
“回家?!”刘洋楞了一下,连忙问,“回哪个家?他俩不是孤儿?”
自立和更生的身份不一般,钟建国没告诉他大哥,宋招娣也没告诉她大姐:“你别问了,反正不是孤儿。”
“不是孤儿?”刘洋回想一下宋招娣收养两人的时间,猛地睁大眼,“招娣,你别告诉我是,是某个将军或者高级干部家的孩子?”
宋招娣笑笑,没有否认:“他爸死了,他妈改嫁了,我和建国是他俩的父母。家里还有一个老爷爷,回家陪爷爷过年去了。”
刘洋觉得自己猜对了,虚点点她:“你呀。都没你胆子大。”
“胆子不大,当初也不敢把你和婶子领回家。”宋招娣笑道,“姐夫,你要是不累就去隔壁看看,刘叔和婶子挺想你们。”
刘洋看向他儿子:“大力,是去楼上找大娃,还是跟我去你奶奶家?”
“先去奶奶家吧。”刘洋来的路上不止一次念叨他叔叔和他婶婶,大力知他爸所想,“小姨,姥姥拿好几包木耳和海菜,叫我们给隔壁奶奶一半。”
宋招娣道:“都给他们也行。我已经置办好年货,他们家估计还没置办。”
“那哪行啊。”刘洋把袋子打开,掏出来一半,才拎着另一半去刘家。
大娃下来,见楼下只有他妈和他兄弟,不禁往四周看了看:“我明明听到大力和大姨夫的声音,人呢?难不成我听错了。”
“你听错了。”宋招娣一本正经,“不去看书就洗洗手帮我做馒头。”
大娃又往四周看了看,连门后面都不放过,确定没有大力:“我还有两道题没做完。也不知道爸爸在哪儿找的数学题,一次比一次难。”边说边往楼上去。
三娃乐了:“娘,真厉害,把大哥唬的一愣一愣的。”
“我没唬他。”宋招娣道,“大力确实不在咱们家。我只是说一半留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