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知青不得不继续呆在村里,跟着村民上山割草,下海捞鱼。
宋村长昨儿去知青点找几个知青谈话,叫他们去小学当老师,知青们又惊又喜,兴奋的大喊大叫,不忘向宋村长道谢。
钟建国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团长,村长觉得钟建国前途无量,看在钟建国的面子上,跟知青们说此事是宋招娣的建议,要谢就去谢她。
知青们没收到宋家邀请,想去宋家道个喜也不好意思去。如今不让他们上山下海,几个知青闲着没事就窝在村小学里呆着。
听到“招娣”俩字,在院子里扫地的女知青还以为听错了,出来一看是宋招娣,正想开口道谢,听到“返城”顿时啥也顾不得了。
宋招娣一席话,两位女知青的斗志又回来了。
高中没毕业的女知青开口道:“宋同志说得对,以后的天下是青年人的天下。宋同志,你才是有大学问的人。我就不如你。将来恢复高考,我也要考滨海师范大学。”
“你有这份心挺好。”宋招娣道,“村长在俺家吃饭,俺回头跟村长说一声,去镇上或者县里找些书,你们多看看,看会了别忘记教俺们村的小孩。”
两人大喜,异口同声道:“谢谢宋招娣同志,我们不会忘。”
宋招娣听到“同志”俩字就别扭,她如果不让人家喊她“同志”,她就是个另类,忍着起鸡皮疙瘩的冲动,宋招娣笑道:“客气了。王得贵,还有没有事?没有的话俺回去了。”
王得贵以前跟宋招娣说过几句话,即便知道宋招娣是个大学生,也没觉得他俩有多大差距。然而,宋招娣脱口说一串话,他只听清楚“苦其心志”。两个女知青不但听清楚,还听懂了,不想承认也得承认,他和宋招娣差很多。
“你,你回吧。”王得贵神色复杂,“那个钟建国要是对你不好,你跟俺说,俺去揍他。”
刘洋皱眉:“有俺在,用不着你。王叔,俺们回去了。”
“回吧。”王得贵的爹也看出他儿子和宋招娣之间的差距,面对两位女知青的打量,脸色微红,“让你们看笑话了。”
两位女知青摆手,上过大学的女知青开口:“叔叔,宋招娣同志说国家以后还得靠我们,我觉得宋同志说得很对。你儿子若是真喜欢有学问的姑娘,现在开始学习还不晚。”
“真的?”王得贵的爹很羡慕在镇上上班的弟弟,他老了,就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可他只有一个儿子,王得贵不愿意学,他不舍得打,不舍得骂,“得贵,听见这位同志说的没?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以后说不定还能见着招娣。”
王得贵不信:“真能见着?”
“以后恢复高考,你也考滨海海洋大学,分配到部队里,肯定能见着宋招娣同志。”女知青不想说,她见王得贵挺可怜,“你有什么不会的,可以去学校里问我们。”
王父大喜:“谢谢两位同志。两位同志以后遇到什么困难,也可以去镇上找俺。俺虽然没本事,但俺弟弟厉害。”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bsp; 开了自动防盗功能(?w?)购买比例是80 宋家的亲戚倍感好奇, 纷纷问谁这么没眼色,专门挑人家结婚的时候找事。
钟建国眼中的宋招娣是个实在人, 坦坦荡荡。宋招娣为了保证她的人设暂时不崩,面对亲戚们的询问, 实话实说:“王得贵。”说话时看向她的学生,“对不对?”
少年佩服:“宋老师厉害。宋老师, 去不去?”
“去!”宋招娣道, “不去还以为俺怕他。钟建国,要不要跟俺一起去?”
钟建国想看看王得贵是何方神圣,可他若是去了, 在外人看来他不信任宋招娣,便笑着说:“你去吧。”
“招娣,俺跟你去。”刘洋怕宋招娣吃亏,放下给亲戚们倒水的暖瓶跑过来。
宋招娣点了点头,在她学生的带领下,看到学校旁边站着俩人。年龄大的有五十来岁, 年龄小的那个二十左右。
“那个老头是王得贵的爹。”原主没见过王得贵的父母,刘洋认为宋招娣不知道,解释给她听。
不远处的两人听到声音猛地抬起头。
“招娣——”
“回来!”王父一把抓住王得贵,“招娣啊,听说你今儿结婚?”
宋招娣走到离王得贵有两米远的地方停下来:“是的。王叔, 去俺家吃酒不?”
“不不, 俺就不去了。”宋家没有明确拒绝王家, 宋招娣又突然结婚, 王得贵大受打击,王父看到儿子伤心难过,心里埋怨宋家故意拖着他儿子。
王得贵一家是普通工人,心中有气也不能把宋家怎么着,王得贵的爹就去找王德贵的叔叔。
昨儿下午王叔叔听说宋招娣今天结婚也很吃惊,而失恋的人不是他儿子,王家叔叔倒是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分析,宋家没把话说死,是给他们王家留面子。
王德贵的爹以前能听进去,如今一看儿子难过的都哭了,王德贵的叔叔再怎么解释,他也不听。
王德贵的叔叔就这么一个哥哥,一个侄子,见父子俩一个气愤,一个悲痛欲绝,便说他查查宋招娣嫁给谁,那个人家庭成分有没有问题。
仔细查探,没查到钟家的事,毕竟钟家在滨海市。反而打听到钟建国是大学生,还是个团长。俗话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前提蛇得强。
王叔叔并不强,东海舰队离这边很远,他也不敢得罪钟团长。
王叔叔劝他哥和他侄子别去闹事,权当不知道。
形势不如人,王父歇了心思。王得贵得知钟建国比他强太多,蔫头蔫脑回到家,辗转一夜没睡,早上起来就要去小宋村见宋招娣最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