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5 章

一时之间,倒不知该如何安抚。

沈裕也没给她多少斟酌的时间,有意控制着力道,复又黏了上来。

朱雀长街是京城最为繁华热闹之处,一路驶过,人声不绝于耳。

容锦本就脸皮薄,哪怕明知无人窥见,却还是难以泰然自若。

她缩在沈裕怀中,微微颤抖,到最后,白瓷般的肌肤泛着潮红,恐泄了声音,在沈裕肩上留了深深的齿痕。

可沈裕眉头都没皱,只字不提。

容锦渐渐平复下来后,发觉那齿痕深得仿佛就要见血了,手足无措道:“怎么方才不说……”

转念一想,若不是沈裕偏要在车中乱来,也不至于如此。

她指尖轻轻抚过那处印迹,轻声道:“不要胡思乱想,我不会离开的。”

沈裕覆上她的手,微微一笑:“我知道。”

*

明眼人都知道,萧平衍如今是“骑虎难下”,只能借着圣躬违和的由头,勉强拖一拖。

公孙玘初时还曾有过担忧,后来则彻底成了看笑话的心态,还曾想同沈衡打赌,看圣上这个“缩头乌龟”究竟能当多久。

被沈衡沉默着婉拒了。

看不上萧平衍的为人处世是一回事,可他终归在那个位置上,沈衡做不出拿他随意玩笑的事情。

公孙玘也没介怀,只是感慨道:“清淮,你这人就是古板了些,若不然……”

话说到一半,觉出不妥,硬生生咽了回去。

无论交情再怎么好,有些话,还是不能随意讲的。

更何况,他还得庆幸沈衡古板,若那位沈相一个脾性,那热闹可就真太过了些,只怕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虽及时止住,可沈衡竟明白了他的意思,微怔之后,垂了眼睫。

“我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没旁的意思。”

公孙玘干巴巴地解释了句,正不知如何是好时,仆从急匆匆地报了宫中新传来的消息——

望仙台那位早产,诞下一位小皇子。

而僵持已久的朝局,以此为契机,终于又有了动静。

朝会恢复如常。

朝臣们铆足了劲儿,准备继续同这位“大病初愈”的圣上好好辩论一番,务必将前回的事情要个结果。

可还没来得及开始,便结束了。

大殿之上,萧平衍亲自宣布,为郦妃与小皇子祈福,大赦天下,这其中也包括牢中扣押着的那几位。

甚至没有杖刑责罚,只是令他们缴清赎罪银。

事情就这么轻描淡写地揭过。

更让人意外的是,萧平衍竟还主动提及上元节“灯塔”一事,揽了自己的错处,宣称今后杜绝奢靡之风。

朝臣们的长篇大论堵在嗓子眼,面面相觑,对这个结局始料未及。

震惊与疑惑之余,也有人对此倍感欣慰。

譬如周老太傅,他是真心盼着萧平衍能改过自新,不说当一个多有能耐的贤明君主,至少虚心纳谏,听得进去劝。

公孙玘含笑附和着,将自己这位恩师送走后,转头就又去找了沈裕。

他压根不信什么大彻大悟、改过自新,一见沈裕,开门见山道:“咱们这位圣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不必着急,”沈裕翻看着户部递上来的赈灾粮款预算,眼皮都没抬,“只管等着看就是。”

他圈了一笔,又道:“请皇后多加小心。”

公孙玘在旁的事情上兴许懒散,但在周皇后的事情上,却是十分上心,当即应了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萧平衍倒真是一副痛改前非的架势,颇有登基那会儿勤政爱民的样子。

就连最严苛的崔御史,都没挑出什么错。

仿佛一切都在好转。

因着转变是从小皇子诞生开始,渐渐的,竟开始有传言,说这位小皇子是本朝的“福星”。

容锦在绣坊帮忙时听人提过。晚间聊起闲话,随口提了一句,疑惑道:“这背后,应当是有人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