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第 53 章 订婚了

郑师傅一时更懵了——

刘景生可是上过报纸的人,在他们这片也算是名人了。可据他所知,刘景生就是中都人啊,怎么和准女婿时国梁成一家子了?

其他郑家人可不是也面面相觑。

刘景生自然看出来郑家人的疑惑,当下亲自斟了一杯酒,双手端起,送到郑师傅面前:

“不瞒郑叔您说,国安他就和我的亲弟弟一样,国安的弟弟,自然也就是刘某人的弟弟,这杯酒我替我弟弟敬您老一杯,谢谢您肯把女儿许给国梁兄弟……”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郑师傅怎么会不明白,刘景生会对他这么恭敬,还有之前如此丰盛的酒宴,根本全都是因为来自农村的亲家、时国梁的大哥时国安。也立时想明白了,那些甜点什么的,自然也都是刘景生给时家做脸面呢。

虽然疑惑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会让刘景生堂堂一个国营饭店的总经理做到这个份儿上,却也看得出来,刘景生和时国安之间,那感情是真好——

每一步都能考虑到,就是亲兄弟,也顶多做到这一步。

因为刘景生的到来,这场订婚宴无疑更加圆满,等最后宾主尽欢,除了把餐桌上的各色甜点都给打包之外,刘景生果然又让服务员送来了亲手做的龙凤喜饼,瞧着那漂亮的袋子,以及袋子上“聚丰园”几个大字,经过的人,哪个不多看几眼?

郑师母尤其乐得合不拢嘴。

虽然勉强同意了女儿的婚事,可直到今天早上,郑师母心里还有些疙瘩,甚至都不敢和好姐妹提起是来给女儿订婚的——

旁人家的女儿订婚也好,结婚也罢,都是热热闹闹、风风光光,他们家女儿却是和做贼似的。

毕竟找了个农村女婿,偏人家还是个二婚带娃的。真是说出去,还不得被人给笑话死。

郑师母觉得,她很大程度上只是拗不过老伴和女儿,被迫陪着过来走个过场,却是再没有想到,梅梅订的这个婚,竟然是她所有孩子里最风光的一个。

尤其是瞧见这么多的龙凤喜饼,老太太甚至已经等不及,赶紧回去挨家挨户通知那些老姐妹,让她们一起分享她的喜悦了。

“景生哥,我之前给你的钱肯定不够吧?”等郑家人出去,时国安低声跟刘景生道,“差了多少钱您跟我说,我一定得补上……你要是不让我补,我以后可就不敢再麻烦景生哥你了。”

结果刘景生却是直接把时国安之前给他的钱又塞了些回来,正色道:

“咱们是兄弟,我也不瞒你,刚才这桌宴席,全是我一个人主刀,你给我的钱,买了原材料后,还有剩……”

“我跟你说过,咱们都是一家人,总不能我帮着做个饭,再让你出钱?你要是再和我客气,就是不拿我当哥……”

说着,拍了拍时国安的肩膀:

“走吧,客人还在外边呢,咱们可是主人,怎么也不能让客人挑理……”

之前已经听林鹤轩几人说过,他们这兄弟就是标准的林家人的脾性,做事情时很有原则。刘景生知道这个,自然不会让时国安为难。

解释清楚后,又陪着时国安把郑家人一直送出去多远。

郑家住的地方,距离这里也不算太远,一家人心情高兴之下,也没有坐公交车,而是一路提着龙凤喜饼回了他们住的大杂院。

瞧见郑家人竟然出门一趟,提了聚丰园的喜饼回来,街坊四邻也是稀罕的不得了:

“哎呦,这是谁家姑娘订婚了,竟然还用了聚丰园的喜饼?”

郑师母这会儿哪还有之前半点儿忸怩?

边忙着给大家分发喜饼和喜糖边笑眯眯道:

“这不是我家梅梅今天定亲呢,这些都是她婆家那边给准备的……”

“哎呦,聚丰园的喜饼,那可是好东西……看来梅梅这婆家家境殷实着呢,人家也是真看重咱梅梅……”

“可不是……我和老郑也说了,都是一家人,别那么外气,钱得省着点儿花,结果人家还不乐意……咱也不图人家有钱,就图人家看重梅梅的这份儿心意……”

也有人问起郑家这个新出炉的新女婿是干啥的,郑师母也都大大方方说了:

“……和梅梅一个厂的,就是老郑现在带的一个徒弟……家也不是咱们中都的,是个农村娃……”

“不过咱也不图人家啥条件,就图对咱们姑娘好……”

等到了傍晚那会儿,梅梅就带着时国梁回家了,两人手里还大兜小兜提了不少东西。

“这咋买了这么多?”郑师母吓了一跳。

“都是国梁给我买的。”郑梅梅脸上的喜意怎么也消不去——

既然两人正式定了亲,郑梅梅可不是很快就带入了未婚妻的角色,总想着给时国梁省钱。

却是再没有想到,看着人高马大的时国梁却是个再细心不过的,本来去百货大楼那儿买东西时,她看中了好几件衣服,却又被价格给吓住,到底没舍得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nbsp; 结果等出来后,时国梁就让她先在门口等会儿,再出来时,时国梁竟然把但凡她多看几眼又嫌价钱贵不舍得买的那几件衣服,全都买了下来。

“别说,你爸眼光还挺好。”看女儿娇羞的样子,郑师母怎么瞧不出来,女儿开心着呢。当下也高兴的很,毕竟这天下间的母亲,谁不希望女儿能找个会疼人的女婿呢。

转而又提醒女儿:

“国梁心疼你,你也得体贴着点儿他,再怎么说农村人挣钱也难,家里有老人又有两个女儿要养,国梁要是想给家里寄个钱,你可不能和他闹……”

“妈,看你说的,”郑梅梅跺脚,“把你女儿说成什么人了……”

“就是吧,国梁跟我说,说他家倒是不缺钱,他大哥和二哥在他们家县城那里开了个小饭馆,生意还挺好……对了妈,”郑梅梅说着,回身从包里掏出一叠工业券来。

“哎呦,这东西你是打哪儿弄来的?”郑师母吓了一跳——

工业券可是不好找,她刚刚还发愁,给女儿配送嫁妆的话,这工业券去哪儿找。

“……国梁说,这些都是大哥大嫂让他给我的,说是让咱们看着,该买什么就买……”

说着又把之前时国安给的红包拿出来,塞给郑师母:

“妈,还有这个红包,我也给您吧……”

说话间郑大姐就凑了过来:

“让我看看,你婆家给你包了个多大的红包?”

丈夫家里都是工人,当初订婚时,足足给她包了十张大团结呢。

“我也还没看呢,”郑梅梅说着打开红包,一张一张点了一下,里面竟是足足放了二十张大团结。

郑大姐一下睁大了眼睛:

“哎呦,梅梅这婆家做事真是敞亮……”

“除了这二百,国梁刚刚又给了我三百,说是让我看着置办些结婚用的东西……”郑梅梅这么说着,脸就更红了。

“哎呦,我还说你是个没福气的,现在瞧着,还真是你妈我看走眼了……”即便是农村人又怎么样?就是他们家都是工人,能一下拿出五百元钱,可也是有些吃力呢。

时家出手这么大方,足以看得出来,人家可不是那种穷得叮当响的,自然也不会和刘大娟找的那个婆家似的,光想着啃媳妇的。

把时国梁和梅梅的婚事定下来后,眼瞧着时珩和时樱也到了开学的时间,时国安就买了回去的火车票,带着时珩和时樱踏上了归程。

一路转车回到县城,稍微安顿了一下,时国安就直接带着时樱时珩回了老家。

进门时时宗义和老太太正坐在院子里晒暖呢,一眼瞧见从外面进来的时国安一家三口,老爷子顿时开心不已,几乎是小跑着过来接孙子孙女:

“哎呦,我们珩宝和樱宝回来了。”

“哥哥,姐姐……”时南时北本来正丢沙包呢,瞧见时樱和时珩,好险没开心疯了,一路欢呼着也冲了过来。

不是时国安赶紧接住,怕不要把时樱给撞倒。

“南南,北北,要不要吃喜糖和喜饼?”时樱坐下来,两个小姑娘都争着往她怀里挤。

听到时樱说喜糖,两个孩子还没啥表示呢,老太太却是眼睛一亮:

“哎呦,樱宝还捎了喜糖回来吗?快跟奶奶说说,谁的喜糖啊?”

“是三叔和三婶的。”

“三叔和三婶?哎呦,国安,樱宝的意思是,老三的婚事定下来了?”

老两口顿时喜不自胜。

“是啊。”时国安笑呵呵点头,又回身从背回来的包裹里拿出两套新衣服,“爸,妈,这是国安的对象特意给你们二老买的,都是上好的料子,你们试试合适不……”

“哎呦,咋还让人家闺女花钱呢?”时宗义嘴里这么说着,脸上已是笑开了花——

小儿子都二十五六了却没能娶上媳妇儿这事可不一直都是老两口最大的心病?

眼下终于把婚事定了下来,老两口心头的巨石自然也就落了下来。

“你三婶长得啥样?说话和气不?”老太太本来还想拉着时樱坐在她腿上呢,却发现孙女儿长高了,她已经抱不动了。

时樱乖巧的拉过板凳,坐在老太太身前:

“三婶儿个头就和我妈差不多,脾气可好了,一说话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