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清河镇是西北丝绸之路上一个富庶的小城镇。

别看镇子不算大,富庶的人家却不少。这地方有西北明珠之称。因特殊地势,气候还算适宜,土壤肥沃,无论养殖还是农耕都十分便宜。又因南北相通,交通便捷,商路也十分通达。

而清河王家,如今虽有首富之称,几十年前却只是个田产颇丰的地主罢了。

王家是传到王姝父亲王程锦的手里,才有了往商业方向拓展的转变。

王程锦此人自幼天资聪颖,颇有经商头脑。靠着百亩良田的底子发家,从跑商起步。走南闯北十几年,家业翻了好几番。

自家富庶了,不忘乡里乡亲。清河镇镇子口的堤坝和通往外头的路,城南的书院,都是王家出钱修建的。逢灾年,王家也会酌情少收甚至是免收佃户租子。

因着王程锦会做人,手下一批掌柜十分信服他。

这也是为何王家子嗣单薄,王程锦一朝去了,王家家业没倒的缘故。

今儿这些掌柜过来,主要是认一认新主子的。

新主子,指的毛氏所出的王家独子王玄之。这般也是常理。古往今来,一论起家业的继承人,从来只有儿子。没有女儿的份。

按道理说,要么王玄之去,要么毛氏去,是轮不到王姝去见人。

可王玄之才十一岁。因着不受父亲重视,开蒙较晚。毛氏又是个肚里没墨水的,教不了他什么。王玄之就比那待宰的羔羊没好多少,去了根本顶不上事儿。

毛氏自个儿怀着孕,肚子藏不住。除非她能将肚子栽到已去世快一年的王程锦身上,否则无论如何都不能见人的。

几番一盘算,只能王姝去。

王姝梳洗妥当,又在仆妇的盯梢下吃了两盏热粥。歇息了好一阵子,精神头总算是好了些。

两个粗壮的婆子看时辰差不多。一左一右地夹着王姝,将人裹挟着往前厅去。

花厅是原先王程锦议事的地方,地方很宽敞。毛氏命人将竖了一面大屏风。王姝被搀扶过来时,毛氏人已经在屏风后头坐着了。说不来,她根本不放心。毛氏怎么可能放任王姝独自面对这群管事。若是她冒出个什么话来,到时候哭都没地方擦眼泪。

屏风外头,王玄之跟凳子上有牙咬他似的扭来扭去。

毛氏一手端着茶杯,慢慢地抿。腿上盖着厚厚的毯子,挡住了已经隆起的小腹。见王姝从后门进来,她眼神凌厉地扫过来,警告她待会儿不要乱说话。

王姝垂眸看了眼胳膊上搭着两只手,抬眼看向了厅中坐着的管事们。

这些掌柜每年都要来一到两次主家的。一是要汇报各地铺子的经营状况。二是要实时与主家保持联系。否则日头长了,恐生出异心。

此时寒暄的话也不多说,掌柜们将各自的账簿和利钱呈上来。

怕小主子不认人,他们还特意一一介绍了自个儿和手下商铺经营的产业。

说来,掌柜们并非头一次见王姝。王姝小的时候,经常被王程锦带在身边。只是这几年姑娘大了,才没有再让她露面。他们是头一次见王玄之。

为了叫小主子能听懂,一条一条说得十分详细。

下人接了利钱和账簿过来,顺势就分成了两部分。账簿送去了王玄之的手边,利钱绕过屏风,送到后头毛氏的手里。

这屏风是丝绸材质的。虽说绣了大片繁复的绣品,却也能依稀看到里头人的动静。毛氏一接到钱箱就迫不及待打开,数了起来。

她这般急切,花厅里掌柜们都颇有些异色。

掌柜们都是人精,看人看事的本事都是有的。主家的事情轮不到他们置喙。但不得不说,毛氏这一举动,叫好些人对王家这个新主母感官大打折扣。

掌柜们说的话很多,跟念经似的,念得王玄之头眼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