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思也不敢多说,生怕越发触动了他的心事,只能忧心忡忡地退了下去。
……
一个多月的时间,红巾军攻下了被大凉占去的凤州、华州、徐州、齐州之地,四路大军向着吕城所在之地不断靠近。
一时之间,风雨欲来、暗流涌动。
所有人都知道,最后的决战已经一触即发。
事实上,红巾军这边也确实开始安排决战的事。为此,明月霜还特意将徐芙从洛京接了过来——她的技能在这种大规模的战役中格外好用,自然不能忽视。
徐芙本人其实不太喜欢战争,不过明月霜有要求,她还是第一时间放下手中的工作,赶了过来。
经历了一次亡国之后,她比任何人都明白,战争或许并不是美好的事,却是保护自己的最好的手段。现在的红巾军,拥有的一切比当年的蜀国更惊人,如果没有强大的力量守护,早就被人撕成碎片了。
既然总有人要付出力量甚至性命来守护着一切,那当然也有可能是她。
何况明月霜只是需要她的技能。
因为是到前线来,徐芙还特意换了一身红巾军的军装。她以前的衣物大都是些宽袍大袖,穿上之后显得仙姿秀逸、飘渺灵动,很适合她的气质,如今换上干练的军装,竟也没有半点违和感。
秋月白去接她,一见面就笑道,“果然人靠衣装,换了一身衣裳,精气神都不同了。”
少了几分绰约,多了几分飒爽。
“你不也一样。”徐芙说,“在军中待着,感觉怎么样?”
秋月白也是明月霜临时调来的。明月霜之所以想出给赵元睿施加心理压力的招数,也是因为秋月白的建议。她认为,赵元睿跟秦霸、跟温靖都不一样,说不定可以和平解决凉州的问题。
不过实际上,几个月的时间过去,赵元睿始终没有任何反应。
倒是秋月白本人,喜欢上了在前线演奏,为进攻的将士们鼓舞士气的工作,已经快要忘记自己是为什么来的了。
此刻被徐芙一问,她才敛去面上的笑,摇头道,“世事哪能尽如人意?”
其实她上次听到赵元睿的心声,也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并不能确定如今对方也还是一样的想法,所以难免有些担忧。
因为这个缘故,两人走到明月霜所在的大帐时,看起来都有些怏怏不乐。明月霜见状,不由笑问,“这又是怎么了,难不成许久不见,一见面就吵了一架?”
“主公……”秋月白无奈地看了她一眼。
明月霜就笑,“我也说你们俩都不是这样的人。”
“是秋大家担心有些担心自己的任务。”徐芙替她解释,“只是事不成,倒也罢了,就怕耽误了主公的大计。”
“这有什么?”明月霜无奈叹气,“你就是心思太重了。且不说这事你只是提议,是否采纳是我做的决定,就算是你提议,你决定,最后失败了,那也是正常的。世上的事,哪有不经半点失败就能做成的?”
最重要的是,给赵元睿施压这件事是跟明月霜的整个战略布局结合在一起的,是一箭双雕的好事,就算不成,也只是少射中一雕,于大局无碍。
况且这压力也不是只给到了赵元睿一个人,而是整个凉州军都在承受这样的压力。
赵元睿能扛得住,他手下的官员将领能吗?大凉的文武百官能扛得住,上前线的士兵们能吗?
只要任何一处出现了崩溃的迹象,就会成为明月霜的突破点。
即使最终还是没有,这不是还有徐芙吗?一发“十四万人齐解甲”下去,原本就心有动摇的士兵,有几个还能坚守战场?
明月霜说自己做了很多准备,可不只是在武器的提升上。
世上当然没有万全之策,所以她也只是尽可能地准备更多的备用方案,以便在情况对己方不利时能够及时更换。如此,自然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最终的结果。
虽然在外人看来,红巾军已经有了“百战百胜”的威名,但明月霜自己知道,在这个过程中,她们其实失败了不知多少次,只是在持续不断的修正之下,又将之扭转了回来。
秋月白听她说完这长长的一段话,人已经彻底冷静了,“不愧是主公。”
正说话间,外面忽然有传令兵匆匆来报,“吕城派出了使者,说是带来了大凉皇帝的亲笔书信,要见主公!”
明月霜先是一愣,然后就转头朝秋月白笑道,“瞧,这不是来了吗?”
这个时候赵元睿给她写信,想必也只有一个原因。
秋月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不管谈判的结果如何,至少她的判断是没错的。
明月霜见状,抬手拍了拍她的肩膀,说,“你最擅长掌控人心,倒似乎有些疏忽了自己的心。”
秋月白闻言不由一怔,低头默默无言。
“好好想想吧。”明月霜说着,“现在,先跟我去见一见这位大凉的使者。”
……
正如明月霜所想,赵元睿在经历了漫长的煎熬之后,终于下定了决心。
放下虽然困难,但于己身而言,未必不是一种修行。他不是温靖,也走不了秦霸的路,倒不如继续洒脱下去,至少始终如一。
与其硬扛着拖到局势无可挽回的地步,自己被动地接受一切,不如由他来主动选择。
所以,在这封他写给明月霜的亲笔书信里,他直言不讳地说,为了大局,他愿意率领整个大凉投降。如果明月霜同意的话,接下来大凉会送上正式的降表,他也会约束手底下的人,争取和平地交接过度。
当然,他也在信中提了一些要求。
但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手底下的官员、士兵和百姓。
在明月霜看来,这正是赵元睿比别人聪明的地方。投降之前为大家争取到了最好的待遇,那么就算他之后不再是皇帝,甚至到了红巾军这边,只是做个没有官职的闲人,他本人的声望也不会受到太多影响。
毕竟眼下的局势,即便是普通人也知道,红巾军攻下凉州,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虽说红巾军一向善待底层,但事实如何,只有她们自己内部知道,外面虽然传得沸沸扬扬,但一般人还是难免心下怀疑——因为条件太好,反而不敢相信。
无缘无故的,红巾军能对他们这些降民那么好?
但如果说是赵元睿为他们争取来的,那在道理上就说得通了。
而对红巾军来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保障凉州境内的和平与安宁,以达到各种权力和事务的顺利交接,对她们也没有坏处。
所以,就看明月霜愿不愿意接受赵元睿这样一个有点不听话的降人了。
“这是在试我?”明月霜看完手里的信,好笑道,“看来,他猜到我是在故意给他施压了。”
窦娥只就着明月霜的手里看了一眼,就收回视线,“他未免也将主公的心胸,看得太狭窄了些。什么样的人,我们红巾军容不下?”
在窦娥看来,凉州本地的百姓怀念赵元睿,也顶多是开始这一两年的事。等他们知道红巾军的日子究竟有多好,说不定还会埋怨赵元睿没有早点投降呢。
赵元睿保留的这一点声望,除了让自己退得体面一些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无妨。”明月霜笑道,“现在毕竟还是敌人,他这也算是堂堂正正的阳谋了。”
不过是想要一个保障,给他又何妨?
反正……他要是安安分分的,红巾军还不至于容不下一个赵元睿。
他要是想造反,明月霜也不介意让他再尝一尝红巾军的铁拳——那种滴水不漏、密不透风的周全,可不仅仅是在对外作战的时候才如此,对内的管理只会更严格。
所以明月霜爽快地回信,同意了赵元睿提出的要求。
然后赵元睿才拿着她的这封信,召集文武百官商议投降的事。
众人都没想到,大家急得团团转,他却默不作声地做了决定。但是要说他们反对这个决定,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大凉的文武百官没有江州的那么拉胯,完全不掩饰各自的心思,甚至私底下搞了不少小动作。他们对赵元睿的忠诚,无可置疑。
但这不意味着他们想陪着大凉这艘船一起沉下去。
趁着还能救的时候,大家都是想跑的。只是这种事说起来终究不好听,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没有人忍心开口。
如今赵元睿自己做了决定,其实是让他们都松了一口气,不用绞尽脑汁去想要怎么上谏言。
有心人都能看得出来,这未尝不是赵元睿对他们的一种体贴。
有了这种想法,再看赵元睿在信里为他们提的各种要求,自然就更感动了。
世上的事不会都尽如人意,在征战天下这件事上,他们终究输给了红巾军。但他们选择忠于赵元睿这件事,却从始至终都没有错,他也从未辜负他们。
“陛下……”许多大臣跪伏在地,泣涕出声。
“诸卿无需如此。”赵元睿勉强笑了一笑,“走到今日,是天不与我,非元睿之罪,更非诸君之过。”
直到红巾军掏出热武器之前,赵元睿都认为自己是有一战之力的。但是偏偏,红巾军不跟他讲道理,就是拿出了这种超出想象的武器。
也许给他更多的时间,给凉州更多的时间,他们也能制造出那么厉害的武器。
但他们没有时间了。
赵元睿不知道什么叫金手指和开挂,但他觉得,这或许是因为,冥冥之中的那个存在选择了明月霜,而不是他。
这算他输了吗?
也许是吧,但不是因为他能力不足,不是因为他天分不够,更不是因为他没有尽心竭力。
所以就算输也是体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