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第127章 拥兵自重 在“红巾军”三……

楚州地处南方,冬季相较北方更温暖一些,但数九寒天,纵然穿上棉衣,风一吹人也会被冻僵。

但这处小小的工地,却仍是干得热火朝天,甚至不少人都热得脱掉了外面厚厚的棉外套,只着夹袄,以便行动。众人喊着统一的号子,在工头的指挥下,完成各自手中的工作。

眼看天色过午,那边负责炉灶的工人过来,放开嗓子喊道,“开饭了!”

一声小小的欢呼声响起,众人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一边擦汗一边招呼着相熟的人,大步往吃饭的地方走。

工人们忙碌了一上午,本就已经饥肠辘辘,再闻到食物那股特别的香气,更是一刻都忍不得了。他们排着队打了饭菜,再找个地方坐下,就是一通狼吞虎咽。

但也有零星几个不着急的,落在后面。

康靖就是其中之一。

他不习惯与人去挤,每天都是最后一个去吃饭的。等他拿到饭的时候,动作快的人已经吃完了。他吃起饭来又是细嚼慢咽,与周围其他人大不相同,因此虽然来了好些日子,却没有什么交好的人,总是独来独往。

好在饭菜都是依着人头数做的,打饭的人更有一手出神入化的颠勺功夫,保证每个人碗中的分量都差不离,肉片的数量也一样,所以早晚去得并没有分别。

晚了的人还能额外得一勺菜汤,拌饭吃很香。

就这一点,是康靖最佩服红巾军的,她们在吃上实在肯下功夫。

若是放在别处,官府征了百姓来服役,又是在荒郊野外做工,那通常都是吃干粮凑数的,能有一口热水喝就很不错了,有些地方的官府,甚至连干粮都要百姓自带呢!

但红巾军这里,却是每天都有人不辞辛苦地送了新鲜的肉菜过来,每顿饭两荤两素,主食还管够,吃饱为止。

更不用说,他们还能按日领到丰厚的工钱。

所以这份筑路的工作虽然辛苦,但也有很多人抢着要来呢。最终被选上的,都是像康靖这般高大健壮,有一把子力气的壮劳力。

让康靖有些意外的是,女人的比例竟也不少。

世人都说女子柔弱无力,所以要她们闭守闺门之中,以贞静娴淑为要。直到红巾军横空出世,所有人才发现,原来女人当兵也可,做官也可,如今做这样的壮劳力,自然亦无不可。

脑海里转着这些纷乱的念头,康靖拿了饭盒排在队尾。

轮到他时,饭菜都只剩一个盆地了,打饭的人便一股脑儿都装进了他的饭盆里,分量比平常更多。康靖的胃口本就比一般人大,因此也不推拒,道了谢,便找了个偏僻的角落坐下来,慢慢吃饭。

也不是没有人想跟他搭话,但他实在太沉默寡言,人家什么都问不出来,渐渐也不理会了。

康靖慢条斯理地吃完饭,将餐具交还,走回工地,正准备继续干活,就被小组长拉住了,“你可算吃完饭了,上头叫你呢。”

“叫我?”康靖一愣,“做什么?”

“这我哪里晓得。”小组长看了他一眼,想了想,又说,“也不止叫你一个,想必不是坏事。”

康靖点点头,道了谢,转身大步往外走。

所谓的“上头”,指的其实就是负责督工的女兵小队。这支小队总共十个人,负责这个工地各项事务的管理与监督,得空的时候也会跟着大伙儿一起干活,所以人面都是很熟悉的。

康靖到了这边,发现果然不止自己一个,另外还有两男两女。

“人都齐了。”女兵小队长拍了拍手,示意众人看向自己,“你们都是年轻力壮、勤劳肯干,又没有家庭负累的,这些表现,我都看在眼里。今天叫你们来,是有一份工想荐你们去。但具体要不要去,还是你们自己拿主意。”

康靖听到挑选她们的三个标准,心里已经有了猜想,但听到小队长说出这份工作的内容,还是吃了一惊。

原来是红巾军要招募一批人,前往一座刚刚被水师发现的海岛开荒!

康靖来到楚州的时候,是听说红巾军的水师已经到了羊城,在那边驻扎下来,还修建了新的船坞。不想也就是一两个月的功夫,她们居然都出海回来了,还找到了一座海岛。

要开发海岛,光靠军队当然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足够的人口。

以往的历朝历代,像这种开荒工作,通常都是将犯人充军发配过去,叫他们做苦力。这些犯人拖家带口地过去,在当地扎下根来,渐渐的蛮荒也就有了人气。

红巾军的犯人,听说都被送去挖矿了,所以才要从外面招募吧?

不过,看他们现在就知道了,所谓的对外招募,其实也是有筛选标准的。

优先从现有的工人里选择年轻力壮,能吃得了苦,又没有父母家人负累的工人,到了那边,管理起来自然更加方便,毕竟这样的人,平时也习惯了被管束,不容易横生枝节。

不过凭本心来说,这份工作虽然辛苦,回报也确实很高。

按照小队长的说法,他们只要报名,就能拿到一笔安家费。到了那边,能拿到的工钱也比这个工地更高。等修好房子、开出土地,还能免费分房分地。

虽然地方偏远些,而且往来十分不便,但对于想要干一番事业的年轻人来说,确实是个不错的去处。

所以被叫来的五个人,连同康靖在内,全都点头答应了。

康靖想得比别人多。

他最开始到工地来做工,除了赚旅费之外,也是因为这条路是往山里修的,据说会把好几个洞蛮山民的寨子串联起来,方便他们出山。

历朝历代,楚州的官府管理这些山民洞蛮,都是尽可能地让他们老实待在山上,不要惹事、不要打仗。若是能交点税最好,不能,愿意在名义上臣服中原朝廷,也算一项政绩。

有些野心勃勃的官员和将领,会从山民中招募一些凶悍的私兵为自己征战,但也不会让他们将家眷带出来。

总之,是既要用,又要防。

红巾军一来,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把路通进山里!

难怪那些山民洞蛮们都肯归心,不到一年的功夫,都被她们收服了。

对于红巾军,康靖现在已经挑不出任何毛病了。他能想到的地方,她们想到了,他想不到的地方,她们也做到了。在红巾军治下,哪怕是一个小小工地,生活也是丰足的,还有什么可挑剔?

但红巾军再好,康靖也很难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他不像姬长恩,年纪大了,又没有太多的野心和抱负,在洛京城里做个安稳的富贵闲人,就很高兴。康靖才二十出头,正是最年富力强,精力旺盛的时候,有壮志、有雄心、有能力,却偏偏没有地方能施展。

其实要说所有归附的人、尤其是男人,在红巾军的地盘上,就完全没有了施展的余地,那当然也不是。

红巾军的公务人员一直都是公开招考,只要的确有才华,能考上,也不会有人无故打压。从前的凤州、华州、淮州、徐州、齐州等地,就有不少仕宦子弟考取了。

这也是江州那些大族愿意把年轻人送到红巾军的根本原因。

只不过,不管出身如何、才能如何,都只能从底层做起。

这个底层,不是大黎给进士赐官的县令或者县尉,做的是原本的小吏所做的工作。

在一些世家子弟眼中,这都称不上是浊官,而是下流俗吏了,他们是放不下身份和架子去做这样的工作的,所以才觉得在红巾军没有出头之日。尤其是那些已经享受过高官显爵的年长者,就更拉不下这个脸了。

子侄辈还能说去历练打磨一下,他们自己却是绝无可能低头去考试的。

偏偏红巾军没有额外加封的规矩,他们便没了上进的捷径。

这是文官,虽然他们不愿意走,但至少还有一条路。武将在红巾军,那才是真的无路可走。

红巾军的士兵以女兵为主,男兵数量十分稀少。所以晋升上去的将领,自然也都是女性。更不用说,最顶上还有秦良玉、穆桂英这样的大将压着。

似康靖这样行伍出身,本人已经做到将领级别的,红巾军根本没有他们的位置。

康靖这段时日在外面看了很多,也想了很多,始终没有找到自家的出路。

经商他是不会的,工人也不能做一辈子,回去种地他习惯不了……康靖一度还想过要买一块地,挖池塘养鱼,但略一考察他就发现,红巾军对这种民生行业,实行的是分配制,如今已经差不多饱和了。

但是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无疑就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虽然不知道红巾军要在这座海岛上做什么,但既然特意招募人过去开发,那岛上就必然有她们想要的东西,以后的发展不会差了。

而且到了那边,百废待兴,事事都要人去做,出头的机会也多。

最重要的是,在这件事上,红巾军似乎并不介意他的出身——别看康靖在红巾军境内到处乱跑,如今还跑到工地上来,周围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来历,但康靖觉得,面前这位红巾军的小队长,应该知道他的身份。

红巾军对户籍的管理比任何一个朝代都更严格,她们虽然不禁止人口流动,但对于身份的验证与管控,始终没有放松。

那种在某地犯了事,换个身份去到另一个地方,就能重新做人的事,在红巾军的地盘上是不存在的。

“限制之下的自由”,这是《洛京时报》上一篇文章评价红巾军治下的百姓生活时用过的词,来到红巾军的地盘之后,康靖对它的体会一日比一日更深。

但现在,小队长在明知道他的身份的情况下,还要举荐他去做这份工作,也就意味着,到了海岛上,他就不再受到出身的限制了。

尽管还不知道去了那里能做什么,但康靖还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第二天,他们这些人就离开了工地,带着行李和家当来到码头。

他们会从这里一路乘船出海,沿路捎上其他地方被选中的人。所以上船的第一件事,就是分组,不管是在船上还是将来到了岛上,管理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

康靖一听,便立刻在其他人还犹豫时,主动站出来担当了组长的位置。

等船到羊城,准备换乘海船时,他手底下已经有了二十几个组员,而且都是他自己亲自接触、挑选出来的。

说来也怪,他从小在楚州节度使府长大,十几岁就入伍,进去就是百夫长,领着一支队伍,当时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如今领着二十几个人,反倒从中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