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青执道:“诸位的意思,我都明白了,只是这次,我想让两个孩子去历练一下,又怕他们年纪小坏事,只能让皇后去看着点,这次的赈灾银两,有很多还是皇后出的……诸位都知道,朝廷没钱,我还要仰仗皇后呢。”
“皇上,您不可这般纵容皇后啊!”这些大臣纷纷开口。
他们对金小叶意见很大。
一个皇后,出宫做生意就算了,还不让皇上扩充后宫……
说着说着,这些人就开始劝黎青执扩充后宫。
虽然黎青执有两个儿子,跟齐钧比已经很多了,但还是有点少。
甚至有人向黎青执推荐自己的孙女。
黎青执道:“李大人,皇后上个月给了我五十万两银子,你孙女的嫁妆有多少?”
李大人顿时没话说了。
黎青执道:“来,诸位,我们商量一下赈灾的事情。”
在黎青执的带领下,众人开始商量赈灾事宜,等商量好,黎青执还留他们吃了个便饭,甚至帮其中一个大臣检查了一下身体。
大臣们:皇上真好啊!特别体恤他们!
跟晋王那样独断专行心狠手辣的人比,黎青执真的很好。
然后,等这些大臣出宫,就得知皇后已经带着第一批赈灾物资离开京城了,听说还有很多老百姓去送行。
大臣们傻眼了,皇后今天就走?皇上没说啊!
而且朝廷的赈灾物资,不是还没有准备好吗?
等等,朝廷的赈灾物资没有准备好,但皇后的赈灾物资,应该已经准备好了,所以,皇后去赈灾也可以?
最重要的是,现在皇后已经走了,他们就算再去跟皇上闹,也没有用了……
这件事,就这么又一次莫名其妙过去了……
朝中官员有点气闷,黎青执却是安排了《京城日报》的记者跟着去玉溪府,让他们写下跟玉溪府相关的采访,每日送到京城来。
玉溪府水灾的事情,他要跟踪报道!顺便多宣扬一下皇后的功绩,不说别的,明天的《皇家报》上,就会写明这次赈灾,皇后拿出了多少多少东西,说皇后多么大公无私。
可惜照相机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不然还可以拍点照片。
不过他有生之年,照相机肯定能出现。
因为《茕独游记》的缘故,现在大齐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搞发明了,蒸汽机都有人在试着做。
金小叶去玉溪府赈灾的时候,李珠也从崇城县出发,前往玉溪府。
那里不是她的老家,但却是她生活了很多年的地方,现在那里发生水灾,她要去帮忙。
当年钱富贵离开裕隆商行的时候,从裕隆商行挖走了很多钱。
这些年,他一直在帮黎青执制作玻璃和肥皂,黎青执让他把所有的镜子都送去京城,不要私下出售,但没拦着他卖普通玻璃,李珠也就在江安省的省城,开了一家专门卖玻璃首饰的店铺,赚了个盆满钵满。
李珠手上有很多钱,她在江南,还能买到足够多的粮食。
用最快的速度购买了一批粮食,李珠也前往玉溪府。
玉溪府。
玉溪府时常发生水灾,这里的百姓对水灾并不陌生。
但当水灾来临,他们还是忍不住哭泣,为自己的未来担忧。
他们……还能活下去吗?
“朝廷会不会来赈灾?”
“肯定会的吧?报纸上说了,皇上一直都有储备物资,准备应对灾情。”
“这次县衙府衙那边,救灾都很及时。”
……
灾民们议论着,但心里还是没底。
其实,就算朝廷来赈灾……他们也不可能靠着那点赈灾粮食吃饱。
他们被冲毁的房子粮食,也回不来了……
他们以后,要怎么生活?
这些人担忧不已,然后没多久,就得知消息,皇后娘娘带着两个小皇子来赈灾了!
玉溪府的百姓,平日里是看不到《京城日报》的,但《皇家报》他们能看到。
就算没看过报纸的,也听身边人说起过《皇家报》里面的内容。
靠着《皇家报》,他们对金小叶这个皇后,也就有一定了解。
皇后娘娘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她要是来了,他们的日子一定会好过起来。
这些人这么想着的时候,金小叶来了。
赈灾这事情,金小叶是真的很擅长。
一些官员以前没接触过生意方面的事情,也不会算账,让他们去赈灾,他们干得稀里糊涂的,全靠手底下的小吏去调度物资。
那能动手脚的地方,可就太多了!
但金小叶不一样。
她跟黎青执在一起生活久了,也聪明了很多,而她的聪明,主要体现在计算方面。
她现在算账特别快,看一眼就能算出来!
玉溪府有多少百姓,这些百姓要消耗多少粮食……这些事情,金小叶比任何人都清楚!
再加上黎青执给她提供了很多赈灾方法……
金小叶以工代赈,雇佣玉溪府本地的百姓干活,男人或是疏通河道,或是修建房屋,只要好好干活,粮食管够!
女人们她也安排了工作,让她们负责做饭、编织箩筐、制作衣服等等,同样给够吃的。
至于老人和孩子……金小叶把那些孩子组织起来,找人教他们黎青执编写的课本上的知识,老人也没有闲着,她让他们负责照顾年幼的孩子。
当然,也都是管饭的。
金小叶带了不少人来玉溪府,不久之后,李珠也带着人和粮食来了玉溪府。
玉溪府很快就变得井井有条,所有的灾民,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玉溪府的老百姓都觉得不可置信。
以前每次水灾,他们都会饿死很多人,病死很多人,惊慌的情绪在他们中蔓延,还会有人自尽。
但这次……所有人都在朝廷的指挥下忙得团团转,等回过神,水灾已经过去了,他们的房子都已经收拾好了,他们的孩子还认了一些字。
这次水灾其实挺严重的,但除了一开始死了一些人,后续处理得非常好。
皇后娘娘真好啊!:,m..,.</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