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这件事的人,是个干实事的!
“这是谁写的?县衙的小吏?”张知府看了看面前纸张上的字,觉得这应该是个知晓百姓疾苦的小吏写的。
苟县令道:“这是崇城县一位学子写的,他学问非常好。”
苟县令很感激黎青执,也就想为黎青执做点什么。
给黎青执钱不太合适,他也不想给……但他可以向知府大人推荐黎青执。
“学问很好?”张知府无语地看着面前的字。
这字瞧着虽然大气,但实在太丑,还能看出来写字的人没有用心,是随随便便写的。
“大人您有所不知,黎青执他前些年生了一场重病也就算了,今年中秋还被人打断了胳膊,这字是他用左手写的。现在他的右手已经养得差不多了,那一笔字,我自叹弗如。”苟县令开始夸奖起黎青执来,说黎青执出生于贫苦农家,却十年如一日坚持读书,还通晓民生,建议他修码头全是从百姓的角度出发的。
张知府不免好奇,就在这时,有下人来报,说黎青执来了。
苟县令当即让人进来,对张知府道:“劝我建码头的,就是黎青执。”
黎青执被苟县令府里的下人引着往里走,刚进去,就见苟县令和一个头发花白,瞧着五六十岁的人待在一起。
这绝对就是张知府了,黎青执当即作揖行礼。
张知府道:“我听文正说,你的字写得非常好?写一段如何?不如就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那草民就献丑了。”黎青执道,提笔之后稍一停顿,就落了笔。
一般人在知府面前写字,肯定会紧张,但黎青执不会。
他在落笔前,脑海里就出现了这首诗在纸上最合适的排布,落笔之后,就开始照着自己想好的画面来写,期间完全没停顿。
苟县令知道黎青执的字写得好,但他没想到黎青执写字的速度竟然这般快。
他认真写字的模样,瞧着本就赏心悦目,再去看他的字……那更是让人想要拍手叫好。
张知府没出声,纯粹就是怕打扰到了黎青执。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黎青执很快,就写完了整首诗歌。
“好字!”张知府相信黎青执的学问不错了,至少黎青执这一笔字,就比他还好。
他这些年不怎么练习,一笔字着实不怎么样。
这么想着,张知府又问:“你每日写多少字?”这样的字,必须要有大量练习才能练出来。
黎青执道:“若无杂事,每日都写五千字以上。”他之前写故事,每天都写很多字。
张知府并不知道黎青执写的是故事,又问:“每日写这么多字,可耽误读书?”
“大人,草民已经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黎青执道。
张知府来了兴致,问了黎青执一些问题。
张知府问的问题都是书上能找到答案的,没让黎青执当场做文章,黎青执也就对答如流。
再之后,当张知府开始问一些跟老百姓有关的事情……
不管是黎青执还是原主,见识都不算少,黎青执自然也能说得不错。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bsp; 双方这么一聊,竟是聊到了中午。
张知府还有点意犹未尽:“等你将来来府城,一定要来拜访我。”
黎青执立刻就答应下来。
临近过年,府城那边有很多事情要张知府处理,因而哪怕扭伤了腰,这日下午,张知府依然离开崇城县,回了府城。
不过他回去的时候,苟县令给他准备了一艘大船,还在船上布置了一番,让他可以躺着回去。
张知府又一次觉得苟县令的生活有些奢靡,但他突然就想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模样。
当时他鲜衣怒马,也曾一掷千金。
这么一想,张知府也就躺下了。
王博瀚是跟张知府一起走的,他坐在角落里,一脸尴尬。
他没想到孙举人竟然安排了那么一场大戏给张知府看,更没想到这场戏不仅被当场拆穿,还让张知府受了伤。
是他把张知府带来崇城县的……明明是冬天,王博瀚背上却忍不住冒冷汗。
船前进得很慢,到府城的时候已经傍晚,张知府由随从搀扶着起身,往府衙走去,等回到住处,又让随从帮他整理带来的东西。
他这腰……怕是要养几天才能好。
随从整理了一会儿,突然道:“大人,您的包袱里多了一封信。”
“什么信?”张知府询问,然后就见随从递过来一个白色的信封。
也不能说是白色的信封……这其实是用宣纸折的信封,上面用跟印刷字一样的字迹,写了“知府大人亲启”的字样。
因为张知府行动不便,这包袱是苟县令找人帮张知府收拾的,现在里面多了这么一封信……这是谁放的?
不管是谁放的,这人肯定想让他看。
张知府将信打开,就见上面的字依然跟书本上印刷的字一模一样。
在禾兴府北面,有一湖泊,名为笠湖。
笠湖出产的笠湖石很受欢迎,京城权贵,最爱用笠湖石来装点庭院。
笠湖石分干石和湿石两种,那些形态非常好的,价值不菲。
而从前朝开始,就有人开采笠湖石,大齐建国之后,因为开采笠湖石劳民伤财,开国皇帝一度下令禁止开采。
但大齐建国愈久,权贵愈是有钱,这几十年,笠湖石便又兴起了。
这是小事儿,张知府以前从未关注,但这封信上却说,有人买卖人口,逼迫百姓采石。
张知府愣住。
另一边,写了信又将之放进张知府包袱的黎青执已经回到家中。
在现代,也有黑煤窑黑工厂关押了人,让这些人帮忙干活,在古代,这样的事情更多。
晋王的那个采石场,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
管着采石场的管事压根就不把那些四处买来干活的人当人,他给他们吃最差的东西,哪怕寒冬腊月,也逼着人下水挖石头,或者在湖边开凿石头……
哪怕身强力壮的人进去了,要不了几年也会被累死。